华裔女学者:体内成像新方法助癌症研究

【字体: 时间:2008年11月12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医学院的副教授杨莉莉(Lily Yang,音译)和她的同事在尝试利用体内成像检测肿瘤靶标分子的过程中,发现癌细胞会在体内任何地方出现,因此需要一种能穿透厚组织层的检测成像方法。

  

生物通报道:体外荧光显微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一:给荧光基团配上一个合适的配体,比如抗体或者量子点(quantum dot),然后将其与组织样品或者细胞培养物一起温育,最后加上光照,这样标记的分子就能通过显微镜显示出来。但是体外方法有一个“致命伤”——不能在天然环境下描绘生物过程,因此研究人员逐渐从体外观测转向对体内生物体过程的研究。

任何荧光成像的实验手册都有一些troubleshooting,比如荧光基团不稳定啊,交联配体的结合特异性差啊,或者信号水平不高等等。这也难怪,因为对于体内成像技术而言,光需要绕很多道“弯”才能到达组织,获得图像,而且由于组织会吸收和散射一些光,因此实验手册都需要确保激发的光源能到达荧光标记物,并且这些荧光也要能从生物体外观测到。更加复杂的是,许多组织本身就是荧光的,所以无论采用的是哪种方法,都需要“对付”这种自发荧光(autofluorescence)的现象。

来自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医学院的副教授杨莉莉(Lily Yang,音译)和她的同事在尝试利用体内成像检测肿瘤靶标分子的过程中,发现癌细胞会在体内任何地方出现,因此需要一种能穿透厚组织层的检测成像方法。

经过一番咨询和实验,他们最终选择了quantum dots方法,这种量子点激发光源在近红外(near-infrared,NIR)波长范围,生物体组织吸收和散射得较少,然而虽然这种NIR广谱特性不错,但由于其直接曝露在环境中的时候,荧光会降解,因此并不稳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Yang等人决定根据QDs具有广泛的波长吸收范围,而激发范围较窄的特性,选择自己需要的吸收和激发范围,然后包被上聚合物,保留下这种NIR QDs的光线特性,之后就可以交联上与目的靶标分子相对应的配体,进行反应了。

Yang表示,“Quantum dots能长时间保留,从而能观测到更长时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让这些染料在体内停留了24小时——穿透组织需要一些时间”,而聚合物包被在这一癌症模式有机体中会降解,从而导致荧光的淬灭,这在正常器官中也会出现,比如肝脏。由于QDs的荧光强度在癌细胞中持续时间更长,因此Yang等人能进行肿瘤细胞成像。

Yang等人还在继续利用QDs进行研究,目前她希望能进一步了解荧光marker参数与生物学需求之间的关系。

(生物通:万纹)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体内成像|癌症|QDs|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