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联姻”破解健康长寿研究困局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8年01月29日
来源:中国科技网
编辑推荐:
据报道,截至2007年,中国在计划生育国策下少出生了4亿人,拆除了我国人口爆炸的引信,让世界60亿人口日晚来了4年。但我国在控制人口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未富先老的老龄化问题也接踵而来。我国65岁以上老人将从2000年的0.9亿(占总人口7%)快速增加到2050年的3.34亿(占总人口23%),最需照料的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从2000年的1150万迅猛增加到2050年的一亿以上。本世纪上半叶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等于发达国家的两倍。
主持人:陈磊
嘉宾:曾毅(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顾军(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生化分子生物学系教授)
据报道,截至2007年,中国在计划生育国策下少出生了4亿人,拆除了我国人口爆炸的引信,让世界60亿人口日晚来了4年。但我国在控制人口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未富先老的老龄化问题也接踵而来。我国65岁以上老人将从2000年的0.9亿(占总人口7%)快速增加到2050年的3.34亿(占总人口23%),最需照料的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从2000年的1150万迅猛增加到2050年的一亿以上。本世纪上半叶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等于发达国家的两倍。
与上述紧迫形势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目前我国健康长寿的相关研究还呈现出比较分割、分散的状态,跨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日前,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召开了“综合交叉研究老龄健康社会安全重大科学问题”项目进展汇报及专家咨询研讨会。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老年健康研究”的重点项目科研活动之一以及老年健康长寿的香山科学会议第296次学术讨论会的后续,该会议邀请了相关领域的数十位知名专家、领导就此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我们急需改变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分离的局面,尽快开展对健康长寿的学科综合交叉研究
主持人:上次参加老年健康长寿的香山会议,我最深的感受是,专家们虽讨论热烈,但似乎自说自话,自然科学家微观切入,小到一个模型动物甚至某一基因;社会科学家则是大至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等,没有形成共同研究的“交集”。
曾毅:在老龄健康这个本该跨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迄今为止,我国尚无社会、自然科学较大规模的联合攻关综合交叉项目与成果,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也没有进行实质性的亲密合作。
必须承认,我国大部分有关健康长寿项目的研究內容与成果都局限在社会科学范畴。这种现状不利于研究的深入,也很难得到客观可靠的科学结论。因此,我们急需改变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分离的局面,尽快立项开展对健康长寿的学科综合交叉研究。这也是我们现在努力呼吁并着手进行的工作。
中国在计划生育与控制人口过速增长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中国人口老化数量与速度均高居全球榜首
主持人:进行多学科的联合攻关,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顾军:健康长寿跨学科研究是关系到社会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不能仅限于小打小闹,必须有较大的视野与学科交叉综合较大的力度。与重大国际合作计划结合是好、快、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解决我国自己的重大问题的途径。叶笃正院士与符淙斌院士于2006年1月10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一版发表了关于“中国应有重大国际科学计划”的文章,我们看了很受启发。中国在计划生育与控制人口过速增长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不能否认的是,中国人口老化数量与速度均高居全球榜首,我们必须应对这一严峻挑战。我国现有老年人口略少于美国总人口的一半,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大大超过美国总人口。毫无疑问,我国对老龄健康研究有重大需求。我国有必要、也有可能在交叉学科研究老龄健康长寿方面力争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主持人:提出这一设想有什么根据?我国在这方面研究有何基础?
曾毅:北京大学与其他兄弟单位合作开展、2000年以后由北京美兰德信息集团公司承担数据收集任务的“中国老龄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研究”项目,于1998、2000、2002、2005年对我国22省市万名高龄长寿老人及5000名较年轻老人进行四次累计五万多老年人次的跟踪访问调查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健康长寿社会、行为、环境影响因素数据收集、分析研究经验与成果。这一项目一开始就有跨学科研究中国人群健康长寿的社会、行为、环境与遗传因素的设想。我们于1998年基础调查时收集了4000份80—110岁知情自愿高龄老人指尖血样,这也为遗传分析打下了一定基础。
顾军:我国老龄健康长寿研究已有很好的基础。中国具有人群优势,人口资源具备多样性,人口健康长寿研究也有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科技投入持续增长,这都使中国有可能在这方面引领世界。
健康长寿研究不仅是一个基础科学问题,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社会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
主持人:老龄健康长寿研究国际趋势怎样?有跨学科研究的成功例子吗?
曾毅:健康长寿研究的核心是老龄健康。国际近年来已从以往比较强调寿命长度(Lifespan)转向更加强调健康寿命的长度(Healthspan)。我们通过对长寿人群与一般非长寿人群的对比分析研究影响老龄健康的因素与机制。这是一个国内外早已证明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因为长寿者一般都相对比较健康,否则不太可能长寿。
健康长寿研究的终极目标是:为国家提出科学合理的社会、生物干预方案与措施从而改善老年健康。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强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真正的实质性的结合,这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已经基本组成了一支跨学科研究团队,非常来之不易。
顾军:欧盟不久前启动的12国参与的社会、自然科学跨学科研究健康长寿的项目(GEHA),其样本为2600对90岁以上兄弟姐妹与作为控制组的2600位年轻人,从社会科学与遗传学角度探索健康长寿的科学基础。该项目聚集了人口学、老年医学、遗传基因、遗传流行病学、分子生物、生物信息与统计学等多学科专家,是一典型的跨学科综合交叉项目,目标在于确定与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相关的基因、社会、行为与环境因素,以实现健康老龄化。
主持人:解读“健康中国2020”战略,我们不难发现,老年人健康研究已经提上了紧迫的议事日程。作为科研团队之一,你们香山会议后有什么新进展?
曾毅:我们已顺利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老年人口家庭、健康与照料需求成本研究”的中期专家评估,正开展后两年的深入研究。香山会议以来我们组建了跨自然与社会科学的联合攻关团队,并启动了前期研究计划,今年将开展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计划等。
这次召开的“综合交叉研究老龄健康社会安全重大科学问题”会议,也达成了一些共识:首先,未富先老的中国快速老龄化问题必须引起领导与各方面的高度重视。需要深入研究,早有科学对策。第二,健康长寿研究的核心是老龄健康。通过对长寿人群与一般非长寿人群的对比分析研究(即健康长寿研究),是一个国内外早已证明的研究影响老龄健康因素与机制的十分有效的途径。第三,健康长寿研究不仅是一个基础科学问题,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社会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
我们一致认为,在相关课题设计时,各种影响的路径结构需要更加明晰。研究目标要凝练,应有科学假设,再去验证,应注重因果关系的深入分析,而不应只是描述性的研究,同时,要特别重视与落实研究资源信息共享的基本原则等。
老龄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研究是一典型的跨学科课题,必须强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真正交叉综合
主持人:研究老年健康,按照一般人理解,总是以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老年痴呆等某一疾病为目标。但据我了解,你们的工作不仅于此?
曾毅:是的。我们建议,在国家重大科研课题中确定老龄健康跨学科研究方向。该方向的研究重点不是针对某一疾病的发病机制,而是研究社会、行为、环境、遗传等因素对老龄健康的影响,相关非遗传因素对遗传物质的主要作用靶点及其交互作用影响老龄健康的作用机制。
主要研究目标有三。第一,收集大样本的与老龄健康有关的遗传、个人、营养、家庭、社会、环境等数据资料,对健康长寿人群及对照组的遗传物质进行深入的实验室筛查和比较分析,以及人口生物统计综合交叉分析,搞清哪些因素利于或不利于老年健康,重点揭示社会、行为、环境、遗传因素对老年健康的交互作用影响机制。第二,对老年健康的改善提供科学可行的社会、行为、环境、遗传影响因素干预途径、方案,并为研制新药及生物制品奠定科学基础,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在寿命延长同时实现老龄健康的目标。最后,建立中国人群健康长寿社会、行为、环境、遗传影响因素数据库、永生细胞株与DNA样品库,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以及跨学科分析研究平台。
老龄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研究是一典型的跨学科课题,必须强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真正交叉综合,实现实质性的“联姻”。
■新闻背景
年初,卫生部部长陈竺、党组书记高强在《求是》杂志上联合撰文阐述医改方向,并提出中国将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文章指出,为实施该战略,需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健康需求和主要健康危害控制等因素,从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政策、医药科技等多学科组织专家进行研究,确定每个阶段卫生发展的优先领域。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一批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其中包括“老年人健康行动计划,改善老龄人口生活质量”的内容。该战略“三步走”计划中还明确提出了包括人均期望寿命等具体的指标。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生物通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