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张申英:“探险”抗病毒遗传免疫世界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8年01月25日 来源:新华网
编辑推荐:
张申英:“探险”抗病毒遗传免疫世界
凌宏鸿
摆在沉静的张申英面前的,是抗病毒遗传免疫世界中Toll样受体和单纯疱疹病毒等一个又一个需要她去探索的科学新疆域。
2003年,张申英通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与法国方面的合作项目,来到巴黎。刚到时,张申英在内克尔医院做临床医生,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所学专业———病毒研究的热情。
在了解到著名的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的感染性疾病人类基因实验室就在医院附近后,张申英申请每周用部分时间到该实验室学习,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
不久,当这家实验室想要建立新项目研究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遗传免疫缺陷时,相关负责人想到了聪颖好学的张申英。2004年,张申英在这里开始了为期4年的博士求学生涯。
炎症反应是一个被诱导产生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后期,诺贝尔奖得主巴尔的摩发现了胞浆蛋白NF-κB,它被证明是多种免疫和炎症效应分子基因转录激活因子的重要成分,但是,NF-κB的上游分子是什么呢?
张申英首先着手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她选中了Toll样受体(TLRs)作为主攻目标。TLRs被认为在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的抗感染免疫功能,并与免疫耐受、特异性抗感染免疫相关,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病过程,因而成为研究和开发新药的一个新焦点。
2005年,张申英参加的项目组完成了对人体TLR-7、TLR-8和TLR-9等在人体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免疫》杂志上。紧接着,有关研究成果又陆续发表在《儿科学杂志》和《免疫学杂志》等期刊上。
羽翼渐丰的张申英接下来瞄准了单纯疱疹脑炎。这种疾病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见于世界各地,无季节性倾向,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也无性别差异,病情险恶,病死率高。
2006年,张申英等人发现了一个单基因突变与单纯疱疹脑炎易感性的一对一的关系,这与之前所认为的多基因作用使健康人群易受一种常见疾病的感染的理解并不同。张申英以共同第一作者在《科学》上发表了这一成果,迅速引起了国际医学生物学界的关注。
张申英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面对国外学术界的高水平高起点,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以平等的态度相互交流,以一个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证明自己的价值。”
张申英再接再厉,又在单纯疱疹病毒1脑炎患儿中发现了TLR-3等位基因显性负突变,这个突变虽使个体对疱疹病毒脑炎的易感性增加,但是对免疫系统没有其他影响,这再次推翻了以往的认识。2007年,张申英以第一作者名义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有关论文。
一系列的成果使张申英得到同行的认可。2007年5月,瑞典微生物学年会邀请张申英作专题报告。11月,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感染性疾病的遗传免疫易感性及发病机理研讨会也邀请她参加。
对张申英来说,抗病毒遗传免疫世界里的探险乐趣无穷。她已经决定今年博士毕业后,按计划回上海瑞金医院继续探险之旅。(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