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973项目”新进展:缺血心肌促血管生成治疗

【字体: 时间:2008年01月16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在近期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公布了由山东大学张运院士领导的教育部和卫生部心血管功能与重构研究重点实验室与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院教授曹义海实验室联合进行的有关缺血心肌促血管生产治疗的最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在近期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公布了由山东大学张运院士领导的教育部和卫生部心血管功能与重构研究重点实验室与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院教授曹义海实验室联合进行的有关缺血心肌促血管生产治疗的最新进展。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和国家科技部“973”项目等的支持,他们在联合应用生长因子FGF-2PDGF-BB促进缺血心肌血管生成的基础研究中取得了心进展。

 

血管生成是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过程。它不仅涉及再生、创伤愈合等生理过程,还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湿性关节炎和肿瘤生长与侵袭等病理过程。尤其是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它是依赖于人体内新生血管的。 因此,如何有效的截断肿瘤的血供、抑制新生血管,已经成为肿瘤治疗及防止肿瘤扩散的研究方向。当然,对有些病来说,促进新血管的形成非常重要。

 

张运和曹义海的课题组通过合作研究发现,多种生长因子参与了血管生成的调控过程,这些因子必须在时间、空间和浓度上发挥协同作用,才能形成有功能的血管网络。血管生成有助于心脏的新生血管的形成,但对于改善心肌血流量,动脉生成应是最重要的过程。

 

这项研究首次证实了联合应用促血管生成和促动脉生成因子可增加有功能冠状小动脉的再生,改善心肌灌注和收缩功能,从而为缺血心肌的促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具有光明的临床应用前景的新方法。

 

张运,男,中国工程院院士。1952928出生,1976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1981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挪威奥斯陆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获得该学位的第一个中国人,1986年和1991年分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1992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创立山东省心内科博士点、山东省重点学科以及教育部和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现任山东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教育部和卫生部心血管重构和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大学心血管病研究中心主任和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和信息科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医药卫生学科评审组委员、中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山东省医师协会名誉会长、山东省医学会副会长等学术团体职务20余项以及《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20多个杂志的总编辑、副总编辑、常务编委或编委。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先后承担国家“863”重大课题项目、国家“973”项目分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111”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外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卫生部和山东省等20余项重点和计划课题,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600余篇,SCI收录50余篇,被国内外杂志和专著引用1,500余次,主编专著3部,副主编专著4部,参编专著27部。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山东省十大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三等奖14项,合计43项。他多次主办或主持国际或全国学术会议,1999年、2001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他5次代表中国赴美国主持超声心动图学论坛全球卫星转播学术会议并发表电视讲座,成为进入美国主会场的第一位中国专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先后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首批第一二层次入选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首届中医师奖等荣誉奖励20余项。

 

曹义海,195911月生于济南。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原山东医学院)后到中国医学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自1986年,先后在瑞士、瑞典和美国留学和从事医学研究工作,获医学博士(MD)和分子生物理学博士(PhD)。现为瑞典卡洛林斯卡医学院终身教授,血管增生实验室主任,山东大学和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客座教授。

 

曹义海,作为瑞典华人中惟一的医学(正)教授,因其在医学生物学研究方面的杰出工作,先后获得美国优秀人才Fulbrigt奖和法国人类前沿科技奖人才成果奖,2003年,他获瑞典femshm杰出医学研究者奖,王后和国王亲自为其颁奖。

 

1978年,曹义海考取山东医学院后,充分利用学校优越的学习条件,午休时间也大都用在了读书上,晚上经常在离开教室后又在校园的昏暗路灯下继续苦读,终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 1983年到中国医科院工作。1986年曹义海应邀到瑞士伯尔尼路得维希(Ludwig)癌症研究所,主要从事癌基因转化动物分子生物医学研究(transgenic  animals),当时此研究属世界前沿。曹义海在癌基因重组动物课题研究中首次发现变异癌基因ras能导致动物腮腺癌。后又成功克隆腮腺特异性基因。此项技术为研究组织基因特异性表达,和组织的特异性用药开创了新方法。 

 

1988年曹义海转入世界闻名的瑞典卡洛林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该院决定每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得主并为其颁奖)内的Ludwig癌症研究所,主要研究细胞生长因子在致癌中尤其是对脑肿瘤的作用。他建立了应用这些因子的拮抗剂治疗癌症的方法,并利用这些因子治疗某些因神经元死亡而致的神经性疾病,如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脊髓性瘫痪和脑外伤等。

 

在研究中,他与同事们一起建立了脊髓性瘫痪修复的新方法。利用刺激因子在大鼠模型上进行脊髓修复,能在几周后使瘫痪的老鼠爬行。这改变了脊髓不能再修复的观点,为硬瘫病人的治愈带来了希望。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轰动,各国传媒纷纷报道此项成果。 (生物通雪花)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