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港大范上逵教授等《PNAS》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7年09月06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在9月4日的《PNAS》杂志的网络版上公示了一篇由香港大学外科学系和肝病研究中心的范上逵教授、Siu Tim Cheung教授与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同事联合发表的一篇有关肝脏肿瘤研究的最新成果,论文题为“Distinct pathways of genomic progression to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 of the liver”。
生物通报道:在9月4日的《PNAS》杂志的网络版上公示了一篇由香港大学外科学系和肝病研究中心的范上逵教授、Siu Tim Cheung教授与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同事联合发表的一篇有关肝脏肿瘤研究的最新成果,论文题为“Distinct pathways of genomic progression to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 of the liver”。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组在小鼠模型中利用通常与人类肝脏肿瘤相关的遗传损伤重构了肝细胞癌和腺癌的genetic progression。研究人员通过原癌基因MET转基因或水动力转染MET和其他一些基因到成熟小鼠肝脏中,从而触发肿瘤的形成。
肝细胞癌的发生需要MET和活泼版本的β-catenin的合作。相反,腺癌则是因为MET和转录因子HNF1
根据这些发现,研究人员揭露出了由MET编码的蛋白质-酪氨酸激酶活性与β-catenin的活化突变在一种人类肝细胞癌中的一种同步、一致性。
尽管活泼的β-catenin 仍然存在,但MET转基因的失活却能导致肝细胞癌的衰退。但是,肿瘤最终会在缺少MET表达的情况下复发。其原因可能是与活化的β-catenin合作的一个或更多分子事件的发生替代了MET的作用。
这项研究的结果增加了对肝癌发生的了解,并且构建出的小鼠模型将能够用于将来进一步研究肝癌肿瘤发生和前临床检测。而且,研究还确定出了一种亚型的人类肝细胞癌,这种癌症可能对直接靶向Met和Wnt信号途径的联合药物治疗方法敏感。
范上逵教授是向广大学外科学系肝胆胰外科的首席教授。他对肝细胞癌、乙型肝炎、肝内结石、急性胆管胰腺炎和肝脏移植等方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去年9月,来自香港大学肝脏疾病研究中心及外科系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肝细胞癌中肿瘤血管新生(tumour angiogenesis)过程中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性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 SPARC)和Hevin表达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即将公布在影响因子为6.213的《the Journal of Pathology》杂志上。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曾被称作骨连接蛋白(osteonectin,ON)、基底膜-40(BM-40)或43k蛋白。SPARC和Hevin与肿瘤的发生和进展相关,也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关系密切,而且与某些肿瘤的临床分期和预后相关。最近有研究表明Hevin和SPARC可以共同作用于抑制血管新生,但是它们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方面的重大作用还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