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中国科学家发现疾病药物干预新调控点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7年08月16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消息, 由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家杨宝峰教授领衔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心源性猝死发生及药物干预新调控点研究”,日前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此项研究首次发现激动心脏乙酰胆碱受体亚型M3R/IKM3为缺血性心律失常药物干预的新调控点,具有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心肌M3受体与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存在结构性“孪生”关系,两者间在心肌缺血时的相互调节,成为药物治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重要靶点。
附:
杨宝峰教授
1957年出生。为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博士、博士后指导教师。
于1985年至1988年在同济医科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
1990年至1992年于日本筑波Eisai研究所作为药理学博士后,
1995年至1996年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心脏病研究所作为访问学者,
2004年被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聘为名誉科学博士,
2005年被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2006年被美国密苏里堪萨斯城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2006年被俄罗斯彼尔姆药学科学院聘为名誉教授。为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97年度被国家教委及劳动人事部评为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997年度第一、二层次人选。
荣获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杨宝峰教授为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太平洋国际医学协会委员,《中草药》杂志副主任,《中国药理学报》、《药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等7家国家级核心期刊编委,国家新药评审委员,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黑龙江省北药开发领导小组成员,黑龙江省新药评审专家,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带头人。
承担国家1035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攻关课题16项,并于2004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在其研究的抗心律失常和离子通道领域中,首次于国内外提出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最佳靶点学说并被编入本科生、研究生国家统编教材,发现抗心律失常中药临床疗效较弱的原因,并提出增强中草药药效的新理论,首次在国内外发现7—溴化乙氧苯四氢巴马汀、苦参碱、小檗胺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首次阐明氟卡胺诱发心律失常原因及解决方法,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赞誉。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60余篇,为卫生部规划教材《药理学》(第六版、第七版)、教育部推荐本科教材《药理学》主编,出版英文论著一部,其主编的卫生部规划教材《药理学》(第六版)2005年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一等奖。先后获得省部委科技进步奖15项,2000年获得吴阶平•保罗杨森医药科学进步奖,“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获2000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1年获首届黑龙江省留学人员报国奖,2002年荣获黑龙江省第九届劳动模范,2001-2002年荣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03、2004年荣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4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于2005年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