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NSF报告:美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维持在1990’水平

【字体: 时间:2007年07月23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一份最新报告发现,虽然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不断加大对研发的资金和人力投入,美国在主要顶级期刊发表的科学和工程(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论文的数量还是维持在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但是美国对世界科技的影响力依然强大。

  

生物通报道: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一份最新报告发现,虽然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不断加大对研发的资金和人力投入,美国在主要顶级期刊发表的科学和工程(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论文的数量还是维持在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但是美国对世界科技的影响力依然强大。

这份报告《Changing U.S. Output of Scientific Articles: 1988 - 2003》发现,尽管美国继续加大对研发的人力和财力的投资,但几乎美国所有的研究科目和各类研究机构都出现了平稳(Flattening)。

相反,亚洲国家和地区发表论文的数量有了很大提高,反映出他们的科技经验在不断增长。欧盟总得来说也有所发展。

发表在S&E杂志的文章数量以及引用次数是被广泛认可的研究能力指标。当与专利申请、认可、研发经费和人员培训的趋势相提并论时,发表的趋势(publication trends,生物通编者译)可是被视为一个影响国家刺激技术革新能力的因素。

除了文章的水平,还有其它证据表明美国的科技能力仍然强大。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说,考虑到全世界范围内S&E研究能力的增长,美国占世界总S&E文章的分配额的变化并不为奇。。

“除了数量外,还要看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论文质量,”高级分析员Derek Hill说:“通常认为,一篇论文被其它文章引用的次数越多,其质量越高。尽管引用次数不是一个完美的指标,美国的文章比其它国家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要高许多。”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继续比其它国家发表更多的文章,继续是世界S&E中的一个中坚力量。然而,随着其它国家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美国发表的文章数量与总文章数量的比例却是下降了。

报告显示,在1993-2003年的十年内,四个亚洲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论文发表数年平均上升15.9%;日本的文章产量年平均上升3.1%,是美国的5倍;很久以前总论文发表数超过美国的欧盟,论文发表数年平均增长2.8%,是美国的4倍。

这份报告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科学资源统计处(The Division of Science Resources Statistics,SRS)对科学发表趋势研究的一部分。随同这份报告, SRS还发表了一篇会议纪要(workshop summary)和工作底稿,名为《The Changing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 Environment in American Research Universities (SRS 07-204)》的报告。这两份报告阐释了最初发表研究发现的背景和原因,报告了从业者和专家对S&E研究和发表的变化的认识。

第二份工作底稿《U.S. Academic Scientific Publishing》,报道美国学术领域中的趋势统计分析,预计于今年晚些时候发表。(生物通 小粥)

利用科技论文测度科研绩效是国际上的普遍作法

利用科技论文,特别是SCI论文进行科研绩效评估是国际上的普遍作法。SCI是目前世界上覆盖学科面最全、能够查找引用情况的唯一大型文献数据库。因此,许多学者和科研管理者用SCI来进行不同层次的科研绩效评价。

1.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科学院、美国众议院科技委员会就是使用基于SCI数据库的数据,做出研究报告,每年出版的《美国工程与科学指标》也使用SCI数据进行国际比较。

英国政府出面,以集团购买方式为全国的153个大学和研究所订购了ISI的WEBOFSCIENCE(即SCI的网络版)的使用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英国人对SCI的重视。

2.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也是如此。日本科研人员非常注重在SCI源期刊上发表论文。由于担心自己的英文水平不高,很多日本研究人员花大价钱请英语好的专家给自己修改润色甚至根据原来的内容重写。多年之前,一篇文章的润色费就可能高达500美元。

韩国在1998年制订“21世纪脑业韩国计划”(BrainKorea21Initiative)。这项计划为期7年,拟花费11.7亿美元。他们的计划是,从1998年至2005年,SCI论文数从10000篇增加到20000篇,位次从17位提升到世界第10位,目前已经接近这一目标,2005年韩国排在世界第11位。

为了提升自己在世界科学界的影响,台湾当局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制订实施了一些针对研究人员个人的奖励措施,SCI论文数是评奖时的重要指标。获杰出奖者,每月奖励免税的25000台币(合870美元)。自从采取这种措施以来到90年代中后期,台湾SCI论文数增长了7倍。

香港对大学教师的评估方法学的是英国的做法,即要求每位教师自己提交最能反映自己学术水准的5篇论文(其结果几乎百分之百是SCI论文),由8个委员会来评议这些论文。香港所有8所大学都购买了SCI光盘版,6所大学购买了SCI网络版。

3.国际组织的情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在匈牙利召开的世界科学会议期间,中欧国家的代表举行了一个题为“面向发展的基础科学”研讨会,作为世界科学会议的一个卫星会。与会代表讨论了基础研究产出的测度问题,一致认为,基础研究产出中目前唯一可量化的就是发表物指标。经合组织(OECD)每年发布的基础科学指标中,都有一部分是关于OECD成员国的科技论文发表和引用情况的分析。

十年来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和影响不断提高

我国的国际论文总数显著增长。作为对国家层面而非部门内部的宏观统计,长期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采用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和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三个检索系统,对我国的科技论文总数进行统计。SCI主要反映的是基础科学研究情况,EI主要反映的是工程技术方面的状况,而ISTP则收录了全世界出版的科技会议文献的80%—90%,因此,这三个检索系统基本上能客观地反映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产出的整体情况。

自“九五”计划以来,我国的国际论文总数快速增长,1996年中国的国际论文总数仅有2.7万篇,占世界总数的2%,排名世界第11位,到2005年,我国的国际论文总数达到了15万篇,占世界总数的近7%,排名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占29.8%)、英国(占7.2%)和日本(占7.1%)。

2005年,主要反映基础研究状况的SCI所收录的中国论文为68226篇,比2004年增加10849篇,增长18.9%,占世界SCI论文总数的5.3%。按论文数排序,我国排在世界第5位,仅次于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而1996年我国的SCI论文数量仅有14459篇,占世界的1.6%,排名世界第14位。

反映工程科学研究情况的EI收录期刊论文中,2005年中国论文为54362篇,排在世界第2位,仅落后于美国,占世界的比例为12.6%。EI是全世界最早的工程文摘来源,一般来说EI收录论文属于应用研究和工程开发领域,在工程领域的交叉学科是最权威的数据库。所以国际科学计量学界的研究人员经常利用EI数据来进行各国高技术竞争力的比较研究。据1996年统计,我国的EI论文数仅有9147篇,占世界的4.4%。

我国论文的国际影响正在扩大。科学家通过引证来表达对他们同行的相关工作的认可,这些引证的集合提供了对质量的大致衡量。论文的影响也有一个积累和滞后的过程,正是因为过去十年我们的论文数有了量的积累,才使我国的被引用数量得以上升,使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读到我国的论文,引用我国的研究成果。

据对SCI数据库1996—2005年十年间数据统计,我国论文被引用次数为1402090次,排在世界第13位,较2004年统计(1995—2004)的第14位又上升了1位。在我们2002年第一次统计(1992—2001)时,我国排在第19位。

难能可贵的是,我国论文的篇均被引用数,也从2002年统计时的2.0上升到了3.6,因为论文的篇均被引数与已发表论文的基数、发表论文的语种等因素有关,若按篇均被引用数排名,则排名世界前十名的国家,除美国(第三名)、瑞士、荷兰外,其他7个国家均为十年发表总量少于十万篇的国家(中国十年共发文38万余篇),日本排在第35位。排名第一的是科技实力乏善可陈的百慕大,由于其发表总量小,只要某一篇论文被引次数多,就提升了这个国家的篇均被引数。若按发文在十万篇以上的国家排序,中国的篇均被引用数排名世界第20位。

我国论文的部分学科优势显现。据对SCI数据库的统计,1996—2005年十年间我国已有6个主题学科论文被引用数排名跻身世界前10名行列,它们是:材料科学118685次,第5位;化学381642次,第6位;数学29315次,第6位;综合类2927次,第7位;工程技术88881次,第8位;物理学262441次,第9位。

我国有7个学科的论文数占世界的比例超过5%,它们是:材料科学118685篇,占世界该学科论文的12.18%;化学98971篇,占世界的9.62%;物理学69632篇,占世界的8.35%;数学15870篇,占世界的8.13%;工程技术40315篇,占世界的5.88%;计算机科学12573篇,占世界的5.79%;地学12443篇,占世界的5.36%。

我国作者在高影响期刊中发表论文的数量增加。影响因子是显示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大于10,意为期刊中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定当年篇均被引用10次或10次以上。近三年来,每年影响因子大于10的国际期刊还不到100种。一般来说,能发表在此类期刊中的论文易于受到比较大的关注,易于被引,但在此类期刊中发表文献的难度也较大。我国作者2002、2003和2004年在影响因子大于10的93种国际刊物中,论文发表数逐年増加,论文覆盖的期刊数増加了17种,占世界总量的份额有所上升。2005年我国作者在世界著名期刊《CELL》上发表论文实现了突破。1980—2004年间,我国作者一直未能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世界著名生物学刊物《CELL》上发表论文。2005年,我国已有5篇论文发表。发表单位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3篇;清华大学1篇;复旦大学1篇。而且5篇论文在当年都已得到引用,最多的一篇已被引用了22次。

我国已出现较多的高被引论文作者。1996—2005年我国科技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国际论文中,有58.3%的论文在十年间被引用了至少一次,其中累积被引用次数超过100次的有163篇论文。有22篇论文被引用200次以上。尤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文治为第一作者,1996年发表于《SCIENCE》的论文已被引用767次。引用该论文的国家和地区有数十个,涉及约上百个机构的数百名作者。引用该论文的国际期刊有43种,国际一些著名学术机构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美国NASA、IBM公司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和国际著名期刊如《Nature》和《Science》都引用了该篇论文。

2006年10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了对我国2005年科技论文的统计分析结果,中国SCI、EI和ISTP论文总数世界排位,从2004年的第五位,上升到了第四位。统计结果显示,中国科技论文数量和影响不断提高。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