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不再说不清道不明——六味地黄丸成分查明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7年07月23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在7月1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由Jane Qiu撰写的一篇讨论中药的文章指出,随着中国接受现代化,传统中医药正在被指责为伪科学。传统中医药着眼于病的症状,针对病人的情况提供治疗。但是现代医学着眼于疾病的生理原因,用随机化、有对照的临床试验测试可能的药物。
生物通综合:中药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瑰宝。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医书上记载了大量的药方,其中很多药方数千年来一直广泛使用。但是到了近代,西医迅速发展的同时,中药方剂由于成分复杂、作用机制“说不清道不明”而被认为不科学、难以为世界所认可。
在7月1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由Jane Qiu撰写的一篇讨论中药的文章指出,随着中国接受现代化,传统中医药正在被指责为伪科学。传统中医药着眼于病的症状,针对病人的情况提供治疗。但是现代医学着眼于疾病的生理原因,用随机化、有对照的临床试验测试可能的药物。
制药商对传统中医药感兴趣,但是它们采取的是典型的西方方法——试图发现传统草药制剂的有效成分。但是这种中药混合物含有许多化学物质,它们之间以及与人体之间有许多相互作用。新兴的系统生物学则由可能在这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六味地黄丸是最经典的方剂之一,在我国临床应用范围及其广泛。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对经典方剂六味地黄丸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复方配伍机理进行了深刻揭示,分离和鉴定了用药人口服千年古方六味地黄丸后血液中所含的11种成分,确定了这些成分在体内的药理状况。
由王喜军教授领衔完成的这项国内突破性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建立了经典方剂的现代化研究模式,为中药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了技术支撑。最近,该项成果获得了2007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王喜军教授率课题组利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分析、鉴定出用药人口服六味地黄丸后血液中所含的11种成分,其中名为“5-HMFA”的成分是由地黄、泽泻、山茱萸3味中药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新的代谢产物,有很好的补肾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功能。“5-HMFA”及分析出来的名为“丹皮酚”的成分,可使肾虚模型动物的体重、心率、胸腺和脾脏重量指数、血清、血浆黏度等11项指标回调,表现出明显的补肾功效。
动物实验还深入研究了“5-HMFA”的药理作用,发现这一代谢产物可明显改善实验动物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细胞黏附因子等,由此揭示“5-HMFA”为六味地黄丸治疗衰老和血瘀的药效物质基础。
这项课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仅成功揭开了千年古方六味地黄丸的奥秘,同时也为人们认识方剂配伍规律提供了方法,有助于祖国医药走出国门,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最早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后来,宋代名医、儿科专家钱乙把八味地黄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种温补的药物去掉了,变成了现在的六味地黄丸,并用它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
后来,明代中医有一派非常推崇“肾”的作用,认为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一时间,很多名医倡导补肾,比如明代名医薛己最善补肾,他就主张,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用八味地黄丸。薛己的实践为许多后世医家认可,他们倡导的补肾观点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生物通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