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南农大863项目成果文章在《作物学报》发表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7年07月23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日前公布说,以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佩度教授为通讯作者的有关“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T4VS 4VL-4AL的选育与鉴定”的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作物学报》上。该研究是在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由陈佩度教授指导的博士生陈全战等人在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完成的。
生物通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日前公布说,以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佩度教授为通讯作者的有关“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T4VS 4VL-4AL的选育与鉴定”的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作物学报》上。
该研究是在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由陈佩度教授指导的博士生陈全战等人在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完成的。
该研究在获得抗小麦梭条花叶病的普通小麦-簇毛麦异附加系和代换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上的杀配子基因诱导簇毛麦与小麦染色体之间发生易位。经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他们成功选育出高抗梭条花叶病的小麦-簇毛麦易位系T4VS 4VL-4AL。
该所还成功选育出高抗梭条花叶病的小麦-簇毛麦T4VS 4DL易位系。位于簇毛麦4V染色体短臂上的抗梭条花叶病基因已被国际小麦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Wss1,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抗小麦梭条花叶病新种质。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一直致力于小麦抗病新种质的挖掘创新研究,已成功地将簇毛麦中的抗白粉病基因(Pm21)以易位系方式导入小麦,国内许多育种单位已利用普通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作亲本,选育出抗病、高产的南农9918,内麦8号、9号、10号,石麦14号、15号,中育9号,远丰175等小麦新品种。
小麦梭条花叶病是一种土传病毒病,近年来均有较大面积发生,而且有加重趋势。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
小麦感病后,苗期心叶褪绿或扭曲,有时出葱管状症状,嫩叶上出现淡绿色至橙黄色斑和梭形点,以后扩大成与叶脉平行的条斑或梭条状斑,最后梭条斑中心坏死。发病轻的田块麦苗成团发黄,重病田全田麦苗发黄,病株叶片枯死,出现死苗。病株根系发育差,拔节后生长纤弱,株形松散,分蘖萎缩,重病株抽穗前多数分蘖枯死或整株枯死。后期病株穗短小,有的穗轴扭曲形成畸形穗,子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
小麦梭条花叶病由小麦梭条花叶病毒引起,通过土壤中的禾谷多黏菌传播,只危害小麦属作物。该病属低温型病害,仅在8—15℃温度条件下浸染和表现症状。秋季温度在15℃以下时开始侵染,冬季气温下降至8℃以下时停止侵染,气温升高到8℃以上时显症。一般年份在1月份就可表现症状,早的年份在头年12月份就表现症状。春季气温上升到15℃以上时,病株症状消失,转为隐症状态,生长发育逐渐恢复。该病春季发病比纹枯病早。
陈佩度(左)
陈佩度,男,1944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江苏省遗传学会理事长,现担任《遗传学报》、《作物学报》、《麦类作物学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编委。长期从事小麦遗传育种教学、科研工作,育成“宁麦三号”小麦,曾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淮南麦区的主栽品种之一。先后育成了抗白粉病的小麦-簇毛麦和抗赤霉病的小麦-大赖草、小麦-鹅观草异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为小麦遗传育种创造了优异新种质。将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于6V染色体短臂并导入小麦,已被国际小麦基因命名委员会命名为Pm21。开展小麦抗白粉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育成含有Pm21基因的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种——南农9918,与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合作育成抗白粉病高产新品种扬麦10~13号,已开始大面积推广。主要成果获得国家级、部省级奖7项。被评为科技部“863”计划先进个人,农业部优秀教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教师、优秀科技工作者。(生物通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