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计划从海外引进2000名高级生物技术人才

【字体: 时间:2007年06月14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我国计划从海外引进2000名高级生物技术人才

  

我国计划从海外引进2000名高级生物技术人才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12日从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了解到,为了适应生物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计划从海外引进2000名高级研发和产业化尖子人才,以快速提升生物科研和产业化队伍的整体实力。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介绍,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25000到30000亿元,占GDP的7%至8%。今后一段时间内,要建立一支以200名学科带头人、两万名科研骨干、五万名高级实验操作人员为主体的研发队伍。要培养2000名高级科技管理人才和5000名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并计划从海外引进一批高端人才。

        为此,我国政府、学术机构和企业将联合设立生物技术领军人物基金,吸引和凝聚尖子人才为国服务和创业。建立健全10至15个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国际前沿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我国市场占有率已处于世界前列的大型企业和国家急需的关键技术领域,建设好30至35个生物技术方面的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建立健全10至15个国家生物遗传资源保藏中心、研究开发中心;建立健全10至15个国际一流的标准化、规模化的生物技术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并完善80至100个示范企业和10至15个生物技术示范园区。

        目前全国涉及现代生物技术的企业约有2500家,从业人员超过五万人,每年新增近100家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建立了20多个生物技术园区。

        王宏广介绍,我国约有10万左右的留学生在海外进行生物和医药领域学习和研究。《自然杂志》等著名刊物上有生物技术方面有25%的论文是华人完成或参与完成。
 
 

2020年 我国生物产业总产值将达3万亿元

来源:中广网 

        科技部12日在即将举办的  “2007国际生物济经大会”上透露: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力争经过15年的努力,到2020年,总产值达到3万亿元,率先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具体是:2010年前,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整体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领先地位,论文数量达到世界前6位,专利数量进入世界前6位,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左右,其中现代生物产业产值达2000亿元以上。  

        2015年左右,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整体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论文和专利总数均达到世界前3-4位,农业生物产业进入世界前3-4位,医药生物产业进入世界前6-8位,生物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5000亿元左右,其中现代生物产业产值达到8000亿元。2020年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整体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成为世界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顶尖人才聚集中心和主要创新中心之一,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25000-3000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科技部认为,实现未来宏伟目标生物技术及产业必须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开展能够产生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活动,保护知识产权。通过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开发新产品、培育新产业,引领生物经济的发展,要绝对保障生物技术在研究、开发、生产和消费等全过程的生物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重大贡献。  

        按这一思路,未来20年,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主要放在农业生物、医药生物、工业生物、环境生物、能源生物、海洋生物、中医药等八大领域上。要努力营造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建立一支以200名科学带头人、2万名科研骨干、5万名高级实验操作人员为主体的研发队伍,培养2000名高级科技管理人才和5000名复合型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引进2000名海外高级研发和产业化尖子人才,重点建设好10-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建设好30-35个生物技术领域的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建立健全10-15个国家生物遗传资源的保藏中心(库),建立健全10-15个左右国际一流的国际化、标准化、规模化生物技术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并完善80-100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示范企业与10-15个生物技术示范园区。  

        据悉,“2007国际生物经济大会”将于6月26日至28日在天津举办,每两年举办一次。大会分为学术研讨和技术产品展览两大部分。  

        学术研讨部分将分政府论坛、生命科学前沿进展、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中医药与系统生物学、工业与环境生物技术、能源生物技术、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化学药与药品安全和生物技术产业等10个分会场,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针对当前国内外生物科技、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进行学术研讨,对有关部门和地方、各国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交流。届时,国内外20多位副部级以上官员和200多位有影响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将就生物科技及产业发展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作学术报告。  

        技术产品展览会目前已邀请260多家企业、科研院所及大学参加,将展示500多项技术,是国内同类展览中的企业数量最多、层次比较高的。我国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化学药物、生物环保、生物能源、生物资源、中医药等产业领域中产值、产量最大的龙头企业;最具创新活力的新型生物和医药企业,如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中生北控集团、深圳科兴生物制品公司、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公司、天津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等;我国生物科技领域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院、中国医科院、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等;以及海外留学人员,会议将设留学人员专场,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将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

        另外,科技部将组织有关方面,展示近100项“十五”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的科研成果,以转基因抗虫棉、克隆动物、基因芯片、P53注射液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成果和产品将参加展览。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出席了6月12日的发布会。
 
 
生物技术制药朝多领域发展 向海洋要新药 
 
 
来源: 健康报  
 
 
 我国海洋生物技术领域相关学科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形成了以专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为主体的海洋生物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体系。以海洋药物研究为目标导向的海洋生物资源研究已经从沿海、浅海延伸到深海和极地,特别是海洋生物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海洋生物中代谢产物的结构多样性研究,海洋生物基因功能及其技术,海洋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海洋药物研发等,在国际上引起了高度关注。很多研究成果申请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发明专利和部分国际专利。 

    我国目前已经有多烯康、角鲨烯、河豚毒素、藻酸双酯钠、肝糖酯、盐酸甘露醇等海洋药物获国家批准上市,还有多个海洋药物进入临床研究。目前新型抗艾滋病海洋药物“911”的研究开发已经获准进入Ⅱ期临床试验,成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抗艾滋病药物。抗肿瘤新药K-001也已经进入临床前的研究,并建立了专门的原料养殖基地。甲壳质衍生物“916”抗动脉粥样硬化新药也申报了临床研究。海洋抗老年痴呆症新药“917”目前已经进入一期临床研究。 

    在抗菌药物方面,我国已开发了系列头孢菌素等海洋抗菌药物。在抗病毒药物上,已经分离了萜类、核苷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杂环类等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国内市场上已有珍宁注射液等产品上市。在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上,已经研究出多种可供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如萜类、多糖类、多不饱和脂肪酸、肽类等物质,均具有抑制血栓形成和扩张血管作用。有多种海洋生物毒素不仅具有强心作用,而且还有很强的降压作用。在消化系统方面,国内药厂配合中药制成的海洋胃药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从海洋天然产物中分离的磷酸酯酶抑制剂20多年前就被作为典型的抗炎剂应用于临床。在泌尿系统用药上,褐藻多糖硫酸酯具有抗凝血、降血脂、改善微循环、抑制白细胞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肾血管病,已经按照国家二类新药标准获准进入临床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海洋药物正常生产品种接近30余个,近海洋药物生产企业就有40多家,年产值约10亿元。

 
2007国际生物经济大会于6月举办

 6月12日,“2007国际生物经济大会”组委会在科技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刘燕华副部长等向媒体介绍了“2007国际生物经济大会”的有关筹备情况。
    为了切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生物科技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和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部署,科技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邀请国内13个有关部门和7个国际与区域性组织于2007年6月26日至28日在天津共同举办“2007国际生物经济大会”(以下简称:“大会”)。
    据悉,国际生物经济大会及后将2年举办一次。13部门与7个国际与区域性组织联手,目标是通过4-5年的努力,力争将“国际生物经济大会”打造成为类似于“深圳高交会”的综合性会议,成为提升滨海新区国际化水平的重要纽带和亮点,成为国内生物技术和产业最大的交流平台,引领我国生物技术(BT)、生物产业(BI)、生物经济(BE)的快速发展,加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成为在国际上继美国“生物技术工业大会(BIO)”、欧洲“生物技术展望大会(BioVision)”之后的又一个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国际大会。大会分为学术研讨和技术产品展览两大部分。
    有关方面介绍,目前大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已经具备了办成组织层次高、学术范围广、国际影响大的一次会议的基础和条件。这次大会将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组织层次高。大会由科技部与天津市主办,邀请国内13个部门、7个国际组织共同主办。组织机构的层次是国内学术会议最高的之一。其中,教育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等13个部门和单位是国家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促进产业化领导小组组成单位。7个国际或区域性组织包括联合国发展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委员会等。
    二是学术范围广。学术研讨部分将分政府论坛、生命科学前沿进展、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中医药与系统生物学、工业与环境生物技术、能源生物技术、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化学药与药品安全和生物技术产业等10个分会场,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针对当前国内外生物科技、医药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进行学术研讨,对有关部门和地方、各国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交流。20多位国内外副部级以上官员将出席会议,2位诺贝尔获得者、国内13个部门和单位、7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将作大会报告,200多位有影响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将就生物科技及产业发展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作学术报告。
    三是参展企业多、层次高。展览场地确定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总规模为6000平方米,已邀请260多家企业、科研院所及大学参加展览,将展示500多项技术,是国内同类展览中的企业数量最多、层次比较高的。参展单位由四部分组成:我国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化学药物、生物环保、生物能源、生物资源、中医药等产业领域中产值、产量最大的龙头企业;最具创新活力的新型生物和医药企业,如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中生北控集团、深圳科兴生物制品公司、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公司、天津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等;我国生物科技领域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院、中国医科院、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等;以及海外留学人员,会议将设留学人员专场,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将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另外,科技部将组织有关方面,展示近100项“十五”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的科研成果,以转基因抗虫棉、克隆动物、基因芯片、P53注射液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成果和产品将参加展览。
    据主办方介绍,2005年“首届国际生物经济高层论坛”由科技部联合8个部门和地方政府以及5个国际组织共同主办,主会场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议邀请了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大会开幕式上进行了演讲。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人参加了论坛,其中包括多名政府高级官员以及著名科学家、企业家、高等院校等社会各界的代表。论坛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有关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支持,对提高我国在国际生物技术与产业领域的地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生物产业:“四快”对“三难”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报告称,去年中国生物产业快速增长,预计今年该产业将继续保持17%以上的增速。据介绍,去年生物产业呈现出规模增长快、产业化与创新步伐加快、国际合作加强和产业集聚形成等特点,但仍面临经济效益较低、生物质原料供应能力差、政策措施不到位等难题。

    2006年,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呈现“四快”特征。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06年我国生物制品制造业实现总产值418亿元,增长21.7%。生物农药、畜禽疫苗等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中生物农药年产量达到12万吨。生物能源成为投资及国际合作的重点,目前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已近140万吨。生物基材料经济性正不断增强,品种开发多样化,年产量迅速增长,已近10万吨。

    二是产业化与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一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通过验收。世界上第一个、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安柯瑞等重大创新药物获得生产许可,阿维菌素等一批生物农药新产品得到广泛应用,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技术产业化示范快速推进,若干以木薯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产业化示范项目开始筹建,全球第一套生物酶法生产生物柴油工业化装置(设计能力2万吨/年)在我国建成并试生产。

    三是国际合作得到加强。2006年我国生物制品出口67.78亿元,同比增长30.61%。出口结构不断优化,生物农药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生物技术外包服务业迅速发展。项目合作积极推进,中德签署了生物技术合作框架协议,贵州以小油桐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等多个中德合作项目签约。一批中古生物技术产业化合作项目开始实施。

    四是产业集聚加快推进。北京、上海、石家庄、长春、广州、深圳、长沙等省市已形成生物产业集聚地。目前,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已有40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聚集了葛兰素、强生、施贵宝、罗氏、扬子江等数十家国内外著名企业,深圳初步形成了生物制药、诊断试剂等产业链,广州科学城聚集了115家生物企业和一批国家级生物科研机构。

    与此同时,生物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三大难题。

    首先是经济效益较低。目前生物农药、生物基材料等产品尚处于产业化初期,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石油基材料等产品相比,成本较高,在市场上不具有竞争力。

    二是生物质原料供应能力低,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的原料瓶颈制约问题比较突出。加快培育生物质产业专用植物新品,发展木薯、甜高粱、麻疯树等非粮植物,实现原料供应多元化,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是生物产品管理、政府采购、投融资与财税政策等问题日益突出。发展生物产业的社会效益远高于产业自身的直接经济效益。当前,我国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群体正在迅速形成,需要加快建立有利于产业化发展的投融资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发达国家生物产品制造业和生物技术研发服务业正在向我国转移,我国生物产业将快速发展。预计2007年我国生物产业将会继续保持17%以上的增长速度。

    因此,我国应加快出台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组织实施生物产业重大专项,引导生物产业高水平、规模化发展。开展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绿色农用产品应用的示范试点和宣传普及;根据防治重大疾病和传染病的需要,大力发展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和创新药物;充分利用荒草地、盐碱地等边际性土地,加快培育木薯、甘薯、甜高粱、菊芋等能源专用作物新品种;以替代石油化工产品、降低成本为重点,通过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示范,加快推进生物基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等产品规模化发展。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