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张福锁教授获“07国际作物营养奖”

【字体: 时间:2007年06月0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日前,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福锁教授获得由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颁发的“2007年度国际作物营养奖(2007 IFA International Crop Nutrition Award)”。张福锁教授于5月22日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举行的国际肥料工业协会第75届年会上接受了奖章和奖金。

  

生物通综合: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消息,日前,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福锁教授获得由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颁发的“2007年度国际作物营养奖(2007 IFA International Crop Nutrition Award)”。张福锁教授于5月22日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举行的国际肥料工业协会第75届年会上接受了奖章和奖金。

IFA的评奖词中指出,过去30年里中国肥料的使用量急速增长,但科学施肥技术研究并未能与之相适应,因不合理施肥带来的一系列资源与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张福锁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植物营养和养分管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在植物营养理论研究和创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张福锁教授领导的团队尤其擅长于在生产中发现科学问题,再把新的科学发现应用于生产实践,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张福锁教授应邀于5月21日前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参加了IFA第75届年会,并在年会上为参会的2000余名代表作了题为“Fertilizer Management in China: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中国肥料管理的机遇与挑战)”的大会报告,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他领导的团队近年来的工作和中国的肥料使用情况。

   据了解,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nternational Fertilizer Industry Association,简称IFA)成立于1927年1月1日,是代表全球肥料行业的最大的非赢利性组织,总部位于法国巴黎。IFA在全球拥有80多个国家的450多个企业会员单位,企业会员代表来自所有与生产各种类型的化肥以及化肥原料、半成品以及流通相关的企业。IFA每年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农业研究咨询集团(CGIAR)、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银行(WB)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组织提供全球肥料研究咨询报告。

    IFA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授予1名“国际作物营养奖”,获奖者必须是在肥料和作物营养相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首先由IFA的会员提名,IFA邀请全球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2007年由来自不同国家的11位专家组成)对候选人进行考察和评审,经过多轮的筛选,最终确定1名获奖者,并在每年一度的IFA年会上为获奖者举行颁奖典礼,邀请获奖者作大会报告并为其颁发证书。

    据悉,张福锁教授获奖后,先后受IFA邀请参加了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全球肥料最佳管理技术研讨会”和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二届国际土壤-作物体系锌营养学术讨论会”,并作了大会特邀报告。IFA还邀请张福锁教授参加今年十月在巴西召开的“第四届世界氮素大会”。

张福锁

1960年10月出生,汉族,陕西省凤翔县人,德国Hohenheim大学植物营养学博士,1986年至今在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植物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兼青年委员会主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植物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植物生理学会植物营养生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土壤学报》、《生态学报》、《土壤与环境》编委《Pedospere》和《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副主编,中科院遗传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开放实验室、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土壤圈物质循环开放实验室、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中科院沈阳生态试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和山东省旱作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和山东农业大学兼职教授,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四川农科院、陕西农科院、河南农科院、河北农科院兼职研究员。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几年来,张福锁教授在植物营养生理、生态和遗传学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发现并经系统研究证实禾本科植物不仅在缺铁,而且在缺锌条件下能够合成和分泌特异抗性化合物-植物铁载体,改变了国际植物营养学界普遍公认的缺铁专一性反应的机理的观点。进一步发现并经大量试验证实植物铁载体对土壤养分活化能力的非专一性,改变了那种植物铁载体只活化铁,而不活化其它养分的观点。证实根质外体是植物铁、锌等养分的贮备库。小麦在缺铁或缺锌的条件下,可在根质外体富集和活化所需养分,从而减少土壤颗粒的吸附、根际微生物的破坏和其它环境条件对其适应性的不良影响。这一结果初步揭示了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机理具有优越的生态学意义。在这些突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提出根际微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并在生产实践中得以验证、丰富和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体系,并以此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如对黄淮海平原广泛采用的玉米/花生间作种植体系的增产增效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这一种植方式对改善石灰性土壤上花生的铁营养、提高花生固氮能力和产量具有明显的效果,这一研究成果已被应用于改进有关种植制度,提高作物产量和水肥资源利用效率,该项技术可提高花生产量10-15%。几年来在河南省黄泛沙区推广360万亩,直接经济效益达1.5 亿元。对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和玉米/蚕豆等间作高产高效的基础研究揭示了这些种植制度在光、水、肥等资源利用方面的竞争与互惠机理,为节水节肥,提高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生产技术改进趣地重要作用;通过对水旱轮作中小麦营养失调总是的系统研究提出了防治小麦缺锰的新技术,在四川等地广泛应用,推广面积超过5万亩,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通过对东北大豆重迎荐障碍原因的深入探讨,提出了壮根抑病的技术措施,在生产上起到良好效果;明确石灰性土壤上水稻旱育秧黄叶病的致病原理,并提出了针对性防治措施,对四川等地旱育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起到了推动作用,几年来累计抗议面积超过200万亩,增产粮食1亿多公斤;提出防治果树缺铁的根际施肥技术,在四川、陕西、河北、山东等地推广近10万亩,增产增收效果显著;针对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施肥不合理、施肥的增产效益、经济效益下降,环境总是日渐突出的重大问题,张福锁教授自1996年起开展了“土壤、植株快速测试推荐施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几年来已在全国10多个省市累计进行了200多个田间试验,通过这些多点田间试验,通过这些多点田间试验建立了新的推荐施肥模型,改变了长期沿用的二次施肥模型,使氮肥施用量明显下降,但产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目前这一技术已在北京市率先大面积推广应用,在河北、河南、陕西、云南等10多个省市也开始示范推广。仅在北京一地就已推广33万亩,节省氮肥33万公斤,增产粮食451万公斤,增收757.5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几年来,张福锁教授共出版专著和译著13本。发表论文200余篇,国外SCI引用率逾百次,有些重要结果还被写进国际上著名的教科书。与此同时,他所领导的研究室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有2人获得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人晋升为教授,成为学科带头人,2人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师和教育部跨世纪人才。2人进入人事部的百千万人工程计划,培养博士后8人,博士生40名,硕士生30名。因此,他于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广州:博士工资今年涨幅低于硕士

 

我国已招博士后研究人员4.3万余人

 

全球最大儿童血液肿瘤中心在京动工

 

google投资生物基因公司惹非议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