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生物物理所产生重要影响的成果一览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7年03月13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光辉的历程。跨入新世纪的生物物理研究所,确定了以蛋白质科学为核心,建设结构与分子生物学、脑与认知科学和系统生物学三大研究领域,以分子神经生物学、感染与免疫学为突破口的战略部署;
生物通综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光辉的历程。跨入新世纪的生物物理研究所,确定了以蛋白质科学为核心,建设结构与分子生物学、脑与认知科学和系统生物学三大研究领域,以分子神经生物学、感染与免疫学为突破口的战略部署;明确以体制创新和创建一流队伍保障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树立建设国际一流研究所的长远目标;踏上了攀登生命科学高峰的新征程。近年来,生物物理研究所取得了若干项在国内外产生大影响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以下,生物通将为您简单介绍这些成果。
相关文章: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成果:蛋白质三维结构与功能研究(上)
确定一个新的肿瘤血管标志分子
2003年7月1日, 美国《Blood》杂志报道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等的研究论文“A novel anti-CD146 monoclonal antibody, AA98, inhibits angiogenesis and tumor growth”。该文的彩图被选作该期杂志的封面照片。
阎锡蕴研究小组通过一种特殊方法制备一株特异识别肿瘤血管内皮的单克隆性抗体。用该抗体作为研究工具,在肿瘤血管内皮上发现了一个新靶分子CD146,并证明该分子在新生血管中选择性高表达,参与血管生成过程。动物试验表明,抗CD146抗体能够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并抑制多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这项工作的科学意义在于(1)首次证明了CD146分子在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中的功能和作用机理,为肿瘤的诊断和肿瘤血管靶向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靶分子;(2)研制出一个抗肿瘤血管新型抗体,并证明该抗体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的生长,为肿瘤血管靶向治疗提供了一个新型治疗性抗体。自从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以来, 受到国内外同行及制药公司的极大关注。曾4次被邀请参加国际会议并大会宣读论文。
相关论文出处:
中脑对侧抑制和同侧感受野的动态调控
在发现两栖类峡核、爬行类峡核大细胞部、鸟类峡核大细胞部和峡核小细胞部是视觉中枢,而不是传统认为的听觉中枢(这项成果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86)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书荣、吴冈义、肖军、王远、顾勇等研究人员又深入研究了峡核在调控视觉感受野中的作用,并据此提出了视觉感受野的双核团调控模型,从而为视觉感受野的形成和调控研究提出了新方向。该项成果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1)。这些成果的总结性研究论文被国际刊物Brain Research Reviews作为封面论文发表。这项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的成果介绍如下:
三个科学发现:(1)同侧顶盖对峡核起兴奋作用,对侧顶盖起抑制作用,后者通过间接通路完成。国际同行认为这是"最有趣、最出人意料的结论"。这可能是动物定位和朝向的神经基础之一。(2)峡核对顶盖有兴奋和抑制双重作用,它们在鸟类则分别由两个核团来承担。鉴定了其中的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亚型,完整地绘制了这个神经回路图。它可能是 "胜者为王"回路,参与目标选择。(3)峡核大细胞部和小细胞部分别调控顶盖感受野的兴奋区和抑制区。国际同行认为"举不出第二个例子能如此清楚地说明,感受野兴奋区和抑制区之间的平衡受两个分离结构的控制"。
一个理论:提出了感受野的双核团调控理论,即一个核团调控感受野兴奋区,另一个核团调制抑制区,在感受野的形成和调控理论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两种技术创新:(1)创造了感受野交盖法,成功地在两个以上视中枢找到有功能联系的神经元。(2)创造了快速石蜡包埋法,解决了小而松软的脑组织活体切片困难。
相关文献: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