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摘得医药界六分之一“国家奖”

【字体: 时间:2007年03月12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上海摘得医药界六分之一“国家奖”

  

生物通综合:
 记者昨天从上海市卫生局获悉,在不久前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上海医学界共摘取6项国家科学技术奖项,占全国医药界获奖数的六分之一,其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汤钊猷院士领衔的课题组获全国医药行业唯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医学界科研上的收获得益于不断加大的科技投入,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一批高水准学科。据统计,“九五”期间,全市卫生科技投入经费达2.3亿元,“十五”期间更增加到6.6亿元。
   
    2001年起,上海卫生系统开展了临床医学中心的建设,在三级医院中分三批选拔建设了具备技术一流、管理一流的33个临床医学中心;2004年又启动了新一轮重点学科建设,面向全市各级医疗、预防机构择优建设了30个市级重点学科、30个区县重点专科、40个社区重点项目。据统计,33个临床中心成立以来,“十五”期间共获国家重大攻关课题18项,973(或863)项目1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项,国际合作课题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40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9项、国家自然科学奖5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64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309项,位居全国卫生系统和全市各行业前列。发表论文2729篇(其中国外杂志60篇、SCI收录152篇),主编专著85部。
   
    同时,市卫生局推出一系列举措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九五”期间实施“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和“医苑新星培养计划”,一大批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医苑新星脱颖而出。入选“****”培养的102个人中,有37人已担任全国专业学会正、副主任委员,有65人担任省市一级的地方专业学会的正、副主任委员,一批年轻学者已成为学科带头人。2004年,市卫生局择优选拔了101名35岁以下的临床及预防医学领域的优秀人才,实施了一对一的导师制培养方式;2005年,又启动了“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共选拔了56位卫生系统的佼佼者列入培养对象。
   
    上海卫生系统劲吹“科技雄风”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十五”期间上海卫生系统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59项,约占上海获奖项目总数的六分之一,居各行业之首。二军大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吴孟超院士还获得了2005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迎来50华诞


    据中国医药报上海讯 记者王银华报道 我国医药工业领域历史久、规模大、学科齐全的综合性研究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3月1日度过了她50周年生日。 
    50年来,该院始终站在医药行业发展的高度和医药科研的前沿,共有1600多项(次)科研成果被推广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医药企业,并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该院还通过各种方式为众多医药企业培养了大量生产技术骨干,为改变我国医药工业落后的局面,推动医药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该院先后取得科研成果5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1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0多项;累计申请中国专利298项(其中,7项获国家、部委级优秀专利奖),授权专利68项;与我国台湾地区以及美、德、法、意、日、韩、奥地利、印尼等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 
    目前,该院拥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包装材料科研检验中心、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国家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等4个国家级中心以及化学制药部、药物制剂部、生物制药部、中药研究室、药物创新中心、药理研究室等研发部门和现代制药、医工股份等两个控股子公司。  


上海医药:关注医改 关注医药商业龙头 

 
医药板块板块代表股:随着两会的召开,医保制度改革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并且引发医药板块再度升温。(600849)作为医药商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也理所当然的收到了市场的青睐。证券通资讯系统数据显示,公司连续七年获得中国医药终端销售规模第一。从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来看,多个亮点吸引着各方投资者。首先是公司的医药商业稳定增长。其次是公司的OEM项目前景良好,凭借具备的国际认证和良好的销售渠道,公司获得多个国际医药企业的青睐。再次,麻精药品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来源,预计2007 年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批发业务。预计在08年将产生2千万利润。除以上3个亮点之外,华润集团对旗下医药上市公司的重组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想像空间。

上海卫生系统科研实力大幅度提升  
 
 
  新华网上海频道宋国梵3月9日报道:上海市卫生局披露:在日前召开的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上海医学界共摘取6项国家科学技术奖项,占全国医药界获奖数的六分之一,其中全国医药行业唯一的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也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汤钊猷院士领衔的课题组所获得。

    据悉,自"九五"计划确立把上海建成亚洲一流医疗中心城市之一的目标后,上海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幅度提高科研资金的筹资。市卫生局明确提出和规定,凡是已被列入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都投入专项经费给予支持,同时,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予以经费匹配支持,使长期以来因缺乏经费支持使得卫生科研项目难以推进和发展、学科和人才建设计划难以落实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据统计,"九五"期间,上海全市卫生科技投入经费达2.3亿元,而"十五"期间则高达6.6亿元。

    早在2001年起,上海卫生系统开展了临床医学中心的建设,在全市三级医院内分三批选拔建设了具备技术一流、管理一流33个临床医学中心;2004年又启动了新一轮重点学科建设,面向全市各级医疗、预防机构择优建设30个市级重点学科、30个区县重点专科、40个社区重点项目。特别是入选临床医学中心建设的学科均是市级大医院的优秀学科,12位两院院士和一批全国知名学术专家担任主要负责人,使这批学科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得到空前发展和提高。挂帅上海市肝脏临床医学中心的中山医院汤钊猷院士,就凭着世界首创的"转移性人肝癌模型系统"夺得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断缺、学科带头人青黄不接的状况,从"九五"期间起,上海先后实施了"上海市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和"上海市医苑新星培养计划",对入选培养人才不仅予以经费等方面支持,而且跟踪培养情况。入选"上海市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培养的102个人中,现有37人已担任全国专业学会正、副主任委员,有65人担任省市一级的地方专业学会的正、副主任委员,一批年轻学者挑起学科带头人的重担。2004年,全市卫生系统又择优选拔了101名35岁以下的临床及预防医学领域的优秀人才,实施了一对一的导师制培养方式;2005年,启动了"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的培养计划",由两院院士、知名专家组织的评委会,以业绩、能力和水平为主要依据,共选拔了56位卫生系统的佼佼者列入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其中"973"首席科学家2人,教育部"****"8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人才基金获得者16人,主持"863"或"973"项目29项。(完)
 
 

上海:2007年将重点抓好8项工作

  在3月7日上海市政府召开的“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上海市人口计生委主任谢玲丽汇报了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总结了2006年全市人口计生工作进展情况,并对2007年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一、2006年上海人口计生工作的进展情况

  2006年,上海人口计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指示和方针政策,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加强人口问题研究和基础性工作,促进人口综合调控。2006年,市人口计生委组织开展了《增强上海人口综合管理能力》、《构建来沪人员公共服务体系研究》、《计划生育困难群体保障现状及对策》等24项重大人口课题研究,各区县也积极开展了区域人口问题研究。市人口计生委与市行政学院、市外专局联合举办了“构建和谐社会—人口发展、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城市健康”国际论坛。市人口计生委建成了“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开展了社区实有人口统计试点和4项抽样调查,及时发布了全市人口出生预测预报信息,召开了2006年度向驻沪领馆通报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会议。

  (二)注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计划生育利益问题。全面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召开了全市奖励扶助工作会议。2004—2006年,全市累计发放奖励扶助金5845万元,共有12.4万人次的农民受惠。市政府出台了《上海市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若干规定》,共有2.5万人次得到奖励与补助,通过财政共计发放奖励与补助金6300万元 。全市发行扶助独生子女困难家庭专题彩票480万元。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的计划生育困难群体救助体系。2005年10月-2006年9月,全市共受理各类人口计生信访、咨询等11.9万件次,没有发生进京上访现象。

  (三)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促进流动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不断完善以现居住地为主、流入地与流出地相互配合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制。积极探索建立流动人口源头互动有序管理服务的新机制,市人口计生委已与6个省的人口计生委签订了省级流动人口双向管理服务协议,各区县与197个县(市、区)签订了协议,合作内容从计划生育扩展到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培训等领域。上海的做法得到了国家人口计生委的充分肯定。2006年11月,国家人口计生委在上海召开了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市人口计生委作了主题交流发言。

  (四)加强社区人口计生工作,夯实城市人口管理和服务的基础。市人口计生委与市民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人口计生系统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优生优育工作,市人口计生委出台了《关于本市人口计生系统加强社区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的意见》,全市19个区县的30个街道(镇)参加了示范点创建活动。积极推进人口计生工作融入社区,市人口计生委出台了《关于在推进社区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口计生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意见》。组建了人口计生系统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队,在全市2000家娱乐场所安装了安全套自动发放机,从源头上预防艾滋病传播。

  (五)加大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工作力度。市人口计生委、市卫生局等13个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口计生委等部门关于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行动计划的通知>的意见》。认真贯彻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关爱女孩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市人口计生委组织开展了本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专题调研。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市、区两级卫生、人口计生、药监、公安部门联合开展了打击“两非”的专项整治行动,取缔了一些非法诊所和非法人流点。

  二、2007年上海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7年,上海人口计生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全国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关于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探索特大型城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路子。重点抓好8项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决定》。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中央《决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本市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来抓。结合上海实际,制定本市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对各区县、各相关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决定》情况的专项督查活动。
  (二)深入开展人口重大问题研究,认真落实人口计生“十一五”规划。围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组织开展人口问题的实证性、政策性和战略性研究,注重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和制度创新。加强民生问题研究,梳理和分析当前本市人口计生工作中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并形成对策措施。抓好《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落实工作。

  (三)加强依法管理,全面提高人口计生依法行政水平。抓紧做好本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来沪人员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全面推行人口计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依法征收社会扶养费的力度,加强执法监督检查,保障群众计划生育合法权益。

  (四)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开展“生育关怀行动”。认真抓好《上海市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若干规定》的落实工作,继续稳步推进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探索建立本市扶助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长效机制,推进独生子女意外伤害保险试点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救助政策。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做好以“落实国策、维护权益”为主题的扶助独生子女困难家庭专题福利彩票发行以及对计划生育特困家庭的扶助工作。

  (五)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加大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力度。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以现居住地为主、流入地与流出地相互配合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机制。强化和落实房屋租赁计划生育管理。加强来沪人员孕前、孕期和分娩的服务管理,加大来沪人员计划生育执法检查力度。进一步完善本市流动人口源头互动有序管理服务工作新机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有关实施意见。加大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力度,定期开展打击“两非”的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幸福工程”等社会公益活动。制定实施《关于深入推进本市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实施意见》。

  (六)进一步加强人口计生宣传教育,不断完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上下互动、内外互补的人口计生新闻宣传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人口计生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创建具有海派特色的人口文化社区(小区),加强市、区县党校干部人口理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加强镇(乡)、街道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以及村(居)委家庭计划指导室建设,深入开展家庭计划指导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组织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加强优生优育宣传,推动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做好社区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响应的社区优生优育指导服务工作模式。制定出台本市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深化改革的意见。

  (七)加强人口预测和统计工作,大力提高人口计生工作信息化水平。建立和完善市、区两级人口预测制度。深化社区实有人口统计试点工作。夯实各级人口计生统计基础,推进基层统计网络建设。做好“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运用工作。

  (八)切实抓好网络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单位作用。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人口计生管理网络,加强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积极推进社区人口计生社工队伍建设。制定机关、企事业、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人口学会、计生用品协会、人口福利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召开2007年度向驻沪领馆通报上海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会议,进一步树立良好国际形象。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