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为求职加码 大学生寒假网寻对象交换技能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7年02月15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为求职加码 大学生寒假网寻对象交换技能
生物通综合:
为求职加码 大学生寒假网寻对象交换技能
不花一分钱就能学到新技能,如今,“互相帮助”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在高校学生中又热了起来。“我是电子信息专业的在校研究生,想学萨克斯管。我可以用教授编程、篮球或英语口语作为交换。”在沪上某网站的“同城技能交换”栏目中,这样的帖子已经将近1200条,不少放假在家的大学生纷纷加入技能交换的行列。
学门新技能 为求职加码
寒假,是不少学生给自己充电的好机会,尤其是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更是想通过技能交换多掌握一门技能,为求职添砝码。
“我今年读研二,明年要找工作,所以想提高一下英语口语。我可以教你图片美术设计、软件编程等。”“本人本科英语专业大四,即将毕业。希望从事广播或传媒工作,想用英语交换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网上这样的帖子数以百计。
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业三年级的雷同学希望在大学期间拿到计算机二级证书。放假前,她在网上发帖,想用舞蹈、瑜珈或制陶技能作为交换,学习编程知识。现在,她已经找到了交换对象——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在对方的帮助下,原先看到程序就头疼的小雷已经渐入佳境了。
玩点新花样 假期更精彩
在上海客齐集网站的“同城技能交换”栏目中,网友们“挂”出的技能无奇不有,手语、吉他、古筝、网球、轮滑、瑜珈、街舞、调酒、烹饪……各种新花样都能引起大学生的兴趣。
想学习轮滑的卢同学发布帖子不到一周,就收到了4个回音。经过沟通和试教,他和一个退役轮滑选手达成了“交易”。每周两个晚上,“教练”在人民广场的空地上指导小卢练习直排轮,他则在快餐店给“教练”上英文课。“其实我很早就买了直排轮,可是一直没有机会穿上它练练。现在用我自己的技能圆了轮滑梦,特别有成就感。”卢同学一脸的兴奋,“与其在家里看电视、上网还不如玩点新花样。”
交个新朋友 安全莫忘记
上海海事大学的大一女生小陈发帖要求交换到英语口语技能,不久就得到一个20多岁美国大男孩的回应。为了安全起见,小陈先用MSN跟对方在网上聊了很久,等基本了解之后才约在人民广场见面。此后每周五下午他们都会在一家快餐店进行3个小时的交流学习。时间久了,大家成了好朋友,小陈常带着外国客人逛上海,让他了解中国文化,美国男孩也会和小陈分享自己从各地采风带来的宝贝。
不过,一位高校辅导员老师提醒,大学生交换技能也得多留个心眼,千万不能忽视安全。“不要贸然和回应者见面,最好事先通过网络、电话等途径增进了解,见面地点最好选择在人多的公共场合。”
学业繁重+宿舍环境嘈杂 大学生睡眠不足质量差
“睡不好,心里烦!”武汉大学外语学院的小陈最近向记者诉苦:“上课时总是走神,连着打了好几次瞌睡,最后还是趴下了,被老师批评了一顿!”
像小陈这样因睡眠而苦恼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据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近日出台的一项调查显示,11.4%的大学生睡眠质量较差,高达55.7%的大学生白天出现过瞌睡现象,而思睡(想睡觉)的发生率为21.6%,但出现睡眠问题的大学生没有一个通过医疗方式来解决。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谭晓东教授呼吁:高校要开展睡眠健康教育,关爱大学生的睡眠问题。
他们为何“夜不能寐”
“学习、工作压力大是我睡不好的最主要因素。”小陈告诉记者,尤其是考试期间,常常是“临阵磨枪”熬夜看书,睡觉时也仅仅停留在浅度睡眠,老是担心考试“挂”科。她夜里经常做梦,还很容易醒来,脑子里想着是否再爬起来看会儿书。
小陈是学校媒体的学生记者,每周末还要修双学位,平时还要去家教,排得满满的时间表让她平时也会陷入焦虑,她说:“有段时间事特别多,老在想新闻稿件怎么写,双学位论文写什么,家教该讲些什么,这些事睡觉前就在脑海里翻滚,越是告诉自己不去想,就越睡不着。”
华中师范大学的小马最近也饱受失眠的煎熬,和女朋友分手后他情绪一直很低落,等室友入睡后他常常是“孤枕难眠”,脑子里总是浮现出和她在一起的情景,很懊悔没有好好珍惜,“这种郁闷的感觉让我辗转反侧,好几个晚上都是折腾到两三点才睡着。”
据武汉大学的调查显示,学业繁重带来的压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学生睡眠。学生本人的心理素质不好,如自己觉得有睡眠问题或情绪状况不佳者,其睡眠也明显比其他学生差。另外,47%的学生抱怨宿舍环境嘈杂,居住环境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
“寝室‘卧谈会’让我白天精神恍惚。”武汉大学的小赵感慨道,平时寝室十一点半就熄灯了,室友们常常天南海北地聊天,有时要说到一两点钟。喜欢安静的小赵被吵得睡不着,虽然很困也不好意思扫大家的兴,“只好塞住耳朵硬着头皮睡了。”有个室友习惯很晚才去洗漱,进出的动静很大,常把他吵醒。
除了学习工作压力、心理状况、寝室环境和熬夜娱乐等因素,武汉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陈声亮老师认为,导致睡眠问题的原因还有身体原因如身患疾病、身体异常等,精神病原因如神经症、抑郁症等,另外就是药理原因,如睡前抽烟、饮茶或喝咖啡等,这些都会导致大脑中枢神经兴奋,不能入睡。
睡眠欠佳是“青春杀手”
谭晓东教授认为,长期睡眠不足会打乱生物钟,造成内分泌紊乱,最后导致失眠、机体代谢不正常,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而据相关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影响皮肤健康,会使人变老变笨变胖,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引发糖尿病、癌症等多达84种疾病,是人类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
除了健康,睡眠对学习也影响很大,小陈就常常觉得眼睛疲劳、头痛脑昏,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有时感觉脑筋‘转不动’或者觉得自己那天‘少根弦’。”一次考试前她熬夜看书,考试时感觉大脑像“短路”了一样,考试时还差点睡着了,结果考得很糟糕,她后悔地说道:“这样‘废寝忘食’要不得,考前‘抱佛脚’还不如睡个好觉。”
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心理咨询师汪海燕教授分析,睡眠不好会导致神经衰弱,使情绪反常、反应过度,并产生一些奇异的想法,更严重的还会产生自杀等极端行为。
对症下药打造高质睡眠
调查还发现,存在睡眠问题的学生就医意识较差,尽管意识到睡眠问题已影响到体力、生活满意度、人际关系等,但没有人通过医疗手段来解决,专门为睡眠问题去做心理咨询的学生也比较少。而大学生了解的改善睡眠的方法比较有限,如减少饮茶、睡不着“数羊”等,效果比较差。
汪海燕教授认为,解决睡眠问题要追根溯源,对症下药。大多数学生的睡眠问题都是暂时的,通过睡前的自我调节可以得到改善。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适宜的声音、光线和温度,在睡前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或是喝牛奶等方法来促进睡眠;其次,当大脑高度兴奋、浮想联翩时,不要强迫自己去停止或担心会失眠,可以通过听音乐等方式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或是把想的内容写出来以自我放松。另外,因情绪等原因导致的睡眠问题,可以寻找适合的倾诉对象来进行情绪疏导,以排解内心的压力,当情况较严重时要找心理医生咨询。
谭晓东建议,大学生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亚健康状态。在病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教育者应该重视大学生的睡眠问题,通过展板、讲座等各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关于睡眠的健康教育。
大学生求职"广种薄收"?千里奔波仅面试2分钟
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导致求职“广种薄收”现象
经历了“无数次”简历筛选、初试和笔试后,这是谢平接到的唯一一个“二次面试”的机会。抱着“有戏”的想法,他精心“包装”了自己。然而,坐了10多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后,等待他的面试只有2分钟,之后便杳无音信……
武汉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谢平刚参加完地处广州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面试后,又北上南京参加江苏广电的面试。
经历了“无数次”简历筛选、初试和笔试后,这是谢平接到的唯一一个“二次面试”的机会。抱着“有戏”的想法,他精心“包装”了自己。然而,坐了10多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后,等待他的面试只有2分钟,之后便杳无音信。多方打听后他了解到,接到江苏广电“二次面试”电话的有近70人,而最终被接收的也就10人左右。可是为了这2分钟,谢平竟花了500多元钱。
如谢平一样正在遭遇就业难的大学生,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成本,已经不堪承受。大学生求职成本攀升的原因是什么?几乎没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又该如何降低求职成本?专家认为,大学生应理性求职,不可“病急乱投医”。
异地求职:以金钱为代价换机会
通过对不同地域毕业的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异地求职成本相对较高,比就近求职的大学生求职成本往往多一倍甚至更高,多出的费用主要是参加用人单位的考试而付出的交通费和食宿费。
吴扬莉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她的求职费用如下:交通费、食宿费:2000多元,服装费:400元,简历打印费:200元,人际关系费:300元,报考国家公务员:150元+买书70元。合计3000多元。
“在我的求职费用中,交通费占了很大比例,其中包括去北京参加某证券报的笔试,去深圳参加一个用人单位的实习,但最后都没达成签约意向。”吴扬莉说起这些颇感无奈。
吴扬莉理想的用人单位北京和广东居多。有的用人单位笔试和面试地点都不在武汉,但是对毕业生来说,每一个就业机会不敢轻易放弃,所以花在交通费和食宿费上的开销就很大。
为了节约求职成本,吴扬莉放弃了去北京一家单位的笔试机会。她说:“虽然在北京可以住在我同学那里,但是昂贵的路费承担不起。”
中山大学文学院的博士袁瑾则没有为求职的成本发愁。她的求职单位都在广东省内,而且定位很明确,多为高校。她只做了十几份简历,投出去的不到5份,试讲的交通费也仅在100元以内。现在的她已经在广州某高校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企业“撒网捕鱼”,大学生“广种薄收”
针对求职成本不断攀升之势,不少高校倡议,大学生要“绿色”求职,要对简历瘦身。简历瘦身可以解决问题吗?
记者调查发现,造成大学生求职成本越来越大,其中简历的费用只占求职成本的小部分,求职者花费最多的是交通费以及为用人单位“精挑细选”而付出的面试、实习花费。
吴丽艳是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研究生,由于应聘的单位多为公司,所以花在服装上的费用有500多元,即使意向单位多在长江三角洲一带,但所花的交通费也高达六七百元。
像吴丽艳这样最终也没有和外地用人单位达成协议的求职者不在少数。用人单位是“你爱来不来”的姿态,求职者则抱着“去了还有机会,不去则一点希望都没有”的心态无可奈何地自费去参加各种笔试、面试和实习。
用人单位这种“撒网捕鱼”的招聘做法,客观上增加了大学生的求职成本。
还有的企业借高校宣讲会“作秀”,宣传自己是真,招聘是假。记者常常在一些大学生招聘会后,看到随处丢弃在地的学生简历。
高等教育问题研究专家熊丙奇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用人单位这种不尊重大学生应聘的行为需要改进。不管是从企业自身的形象上,还是从节约社会成本上考虑,用人单位都应该在招聘中更人性化一些。目前不少有实力的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反而为大学生考虑得更多。”
完善职业生涯规划,降低求职成本
广州某企业人力资源部李小姐告诉记者:“其实求职成本攀升,责任也不全在用人单位。有的大学生自身就业目标不明确,找工作也是‘广撒网’。用人单位耗时耗力招聘,最终却遭遇大学生毁约。所以在招聘过程中我们也不得不慎重考察求职者对企业的‘忠诚’。”
“改变不了用人单位,那你就得改变自己。”熊丙奇建议大学生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以降低求职成本。
熊丙奇说,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对学生成长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大学生的求职指导也只停留在技巧、包装层面,不注重引导学生客观分析自我,合理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正因为自我定位不清,大学生在就业中没有清晰的目标和重点,盲目出击“广种薄收”,将一份简历复印多份,奔赴各地的招聘会,赶场子分发给各用人单位。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不能把责任全归于学生,但是学生也可以为降低求职成本有所作为。”熊丙奇建议大学生准确自我定位,成功率低的单位要敢于放弃,盯紧适合自己综合实力的单位。
据北大教育学院的调查研究,学校帮助和学生的就业费用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学校的就业服务提高一个层次,可以使每位大学生大约节省80元。所以,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也是降低大学生求职成本的一个方法。
(编辑:木头丫头)
大学生求职 驾照也不能少
前段时间各大校园内盛传着求职“三件宝”——学历、文凭、名贵服装,现在大学生中又流行起了另外“三件宝”——英语、计算机、汽车驾驶证,应聘中一个都不能少。面对求职,大学生们越来越实在。
为节后求职增添筹码
“课程差不多结束了,想利用这个寒假把驾照也考出来,春节后找工作就能增添一个筹码,况且这也是个终身技能。”暨南大学大四学生徐燕在今年寒假刚一开始,便与同学结伴来到某驾驶员培训学校报名学车。在佛山也同样存在着这种现象,记者从佛山一些驾校了解到,和徐燕一样利用寒假考驾照的学生比往年有所增加,而其中大多数为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今年寒假报名学车的学生比去年明显增多,从上个月底以来,我们培训中心就开始陆续接收了一大批应届毕业生学员,预计春节过后还会更多。”佛山某驾驶学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记者在一些招聘网上发现,有些企业明确提出“有驾照、会驾驶者优先”。一家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企业更青睐实用型人才,如果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同时又会驾驶,更利于开展工作。
家贫也要考驾照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四学生李锐原打算大三暑假学习驾驶,但因学业紧张没有学成。“这是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假期了,这个寒假再忙也得把驾照考出来。现在英语、计算机、汽车驾驶已成为求职‘三件宝’,应聘中一个都不能少。”李锐说,他班里有十多名同学也打算在这个寒假报名学车,为找工作再加一个砝码。但考驾照也并非适合所有人,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一些家庭经济不宽裕的毕业生带来了经济压力。来自三水农村的毕业生小雨坦言,自己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为了便于找工作才忍痛拿出几千元钱学车。“就算考了驾照,我家也买不起车,我的驾照也就在求职过程中有用,如果以后的工作岗位不需要开车的话,这个驾照还真没多大用处。”
专业、技能更重要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表示,现在学车的毕业生越来越多,该校就设了报名点。但他同时认为,虽然找工作难,但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的话,毕业生没必要非得考驾照,“尽管在同等条件下,有驾照的毕业生找工作会更有一点优势,但是这并不是总体现象,现在明确提出这一点的用人单位并不多,专业和技能更加重要,不能顾此失彼。”(文/记者 刘冬梅 漫画/黄珂展)
面对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就业更需积极面对
“你的个人条件非常不错,但不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单位这次只招男生。”某高校大四女生杜薇最近到一家民营企业应聘人力资源岗位后,为自己遭遇到的性别歧视感到愤怒。杜薇成绩优秀,还取得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资格证,但就因为自己是女生,在就业路上屡次碰壁。据了解,像杜薇这样在应聘中遭遇性别歧视的女大学生为数不少,种种明里暗里的限制性要求,成为挡在女大学生就业路上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女大学生:面对“歧视”
选择沉默据悉,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女大学生在其中所占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至2005年全国女大学生已占毕业生总数的44%。2006年高校毕业生激增至413万人,比2005年增长75万人,女性比例更是居高不下。而2006年全国对毕业生需求约为166.5万人,比2005年实际就业减少22%。需求和供给的严重失调,使女大学生就业压力骤增。而在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同时,女大学生求职还常常遭遇性别歧视。据一项就业情况调查显示,目前约70%的女大学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男女不平等。此外在调查中,四成以上女大学生认为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存在性别歧视。其中,在歧视情况排名中,政府机关居于首位,其次是事业单位,第三是国有企业。
在一些招聘会上,一些企业明确标明,只招收男性,很多女生连和招聘人员面谈的机会都没有。而除了白纸黑字的“性别歧视”外,许多用人单位的歧视则转到了“地下”:论男女,求职简历来者不拒,但在面试时却是有男无女。愤怒、无奈和沉默,虽然遇到种种歧视,但在就业压力面前,女大学生则更多是选择了这样的态度。“现在就是供大于求,大学生多,企业掌握主动权,人家要性别歧视我们也没办法。换下一家公司再谈吧。”
用人单位:招男生可节约成本
“我们不想歧视女性,但事实上,有些工作确实不适合女生干。比如做销售的业务员,就需要常年在外地出差,要能吃苦。女生身体素质就不如男生,而且安全问题我们也要考虑,太麻烦。”某家电销售公司负责人反映了目前大多数用人单位的看法:女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将面临怀孕、生育等一系列问题,难免会给单位用工造成不便,除其在此期间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得照常支付外,公司还得另外聘请一名工作人员,当其产假期满回到岗位上后,公司则必须解决新聘员工的岗位问题。“聘用男性员工,不仅少了很多麻烦,还可节约成本。”
专家:积极务实地去面对
据了解,最新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没有特殊要求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招聘妇女或提高对妇女的招聘条件。但女性求职者遭遇了性别歧视,欲起诉用人单位,维护自己权益时,却因缺乏证据等原因导致困难重重。为此人力资源专家指出,面对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应该理智分析和冷静对待,采取积极务实的办法去解决。专家指出,细致、关怀别人、性情温和以及容易沟通等,都是女性独有的优势,女大学生要善于将其转化为就业竞争动力,扭转用人单位的观念。(记者鲁晓红)
网上求职“留一手” 大学生应聘注重实地考察
东北网2月14日电 与摩肩接踵的招聘会相比,网上求职眼下受到越来越多毕业生的青睐。记者从本报与省人事、教育部门联合举办的“黑龙江省大学生就业服务月”活动上了解到,目前有九成以上的毕业生都在尝试网上求职。专家提醒:眼下网上求职成功率不足10%,毕业生在网上求职要谨慎选择,有签约意向的单位一定要实地考察后再做决定。
据省人才市场有关人士介绍,在网络招聘信息中不乏一些以假乱真的信息,所以求职者要谨慎辨别真伪。上网求职要选择那些有影响力、口碑好、信息更新快的人才网站,各级政府人事人才、劳动、教育部门主办的人才网站是首选。在投放求职简历时,毕业生要注意详细填写工作经历、教育经历、培训经历、个人特长等,因为这是招聘单位最感兴趣的。
专家提醒求职毕业生,在网上发布的简历中,对薪酬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填写自己能承受的最低月薪就可以了,这样可大大增加面试机会。同时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求职信息,不能将求职简历投放之后便完事大吉,自己的通讯方式、住址等信息如有变动应及时修改。此外,在网上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只是第一步,毕业生切不可因为急于求职就轻易答应用人单位的一些条件,要在时机成熟时找机会到应聘单位实地考察,了解具体情况。尤其不要向招聘单位邮寄证书、钱物等。如有单位以考核能力为名,多次传来诸如翻译资料、编写程序等事项,则需慎重,以防对方赚取你的无偿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