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生物学家“诱使”病毒灭绝

【字体: 时间:2007年02月14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生物通报道:人类对环境的不断改造使得保守的生物学家逐渐开始担忧物种灭绝。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利用相反逻辑,通过设计病毒栖息地陷阱,迫使病毒灭绝。研究结果刊登于《Ecology Letters》。

  

生物通报道:人类对环境的不断改造使得保守的生物学家逐渐开始担忧物种灭绝。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利用相反逻辑,通过设计病毒栖息地陷阱,迫使病毒灭绝。研究结果刊登于《Ecology Letters》。

一个群落不仅要存活,而且还要繁殖,才能避免被灭绝的命运。耶鲁大学生态和进化生物学副教授Paul Turner,尝试将病毒引入人体内的非病毒靶标细胞,抑制病毒复制,治疗疾病。

“病毒的生态陷阱(Ecological traps)可以自发形成,或者通过向细胞添加病毒结合位点合成,阻止病毒复制,”文章高级作者Turner说,“我们利用一种非人类的病毒(non-human virus)和被其感染的突变细菌细胞证实了这个概念。”

生态学将维持种群生长的栖息地命名为“source”(源),将非维持的栖息地命名为“sink”(汇)。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将phi-6病毒培养在含有普通细菌(作为“source”)和突变细胞(作为“sink”陷阱)的混合环境中。

研究显示,当混合物中陷阱细胞的数量超过一定阈值后,病毒不能维持自身数量,会走向灭绝。

Turner 说这种方法对于抵抗人类病毒有潜在的价值。“相似的思路已经出现在农业中,农民利用不结果实的“诱虫作物”(trap crops)吸引害虫。因为害虫偏爱诱虫作物的味道,只有这些作物需要农药,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

Turner相信,相似的机制可用于抵抗HIV等人类病毒。他注意到HIV通过T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然后利用T细胞的细胞核完成复制。现代治疗HIV的措施主要是通过维持患者体内高T细胞数量,确保免疫系统功能正常,但治疗费用奇高。Turner建议,一种较廉价的选择是制作表面携带CD4分子,但没有病毒复制所需细胞核的工程陷阱细胞。成熟红细胞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缺少细胞核,并且可被设计为sink栖息地,在数量上远超体内T细胞source栖息地。(生物通记者 小粥)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