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12月我国艾滋病研究获重大进展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7年12月2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在大约20年的时间里,艾滋病已经在全世界蔓延,从而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黑手”。
生物通报道: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在大约20年的时间里,艾滋病已经在全世界蔓延,从而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黑手”。
日前,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研制的DNA—天坛痘苗复合型艾滋病疫苗于日前开始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第一组志愿者的疫苗接种。这意味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疫苗开始进行Ⅰ期临床试验。
该艾滋病疫苗包括DNA疫苗及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疫苗两个组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疫苗的免疫原选自我国流行最广的HIV毒株CRF-07,包括gag,pol,env和nef四个基因。疫苗的载体选用天坛株痘苗病毒,是因为该痘苗病毒曾广泛应用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生产的天花疫苗,安全性已得到了数亿人群应用的充分验证。
这一重组艾滋病疫苗已通过有关方面的严格鉴定,质量合格,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行Ⅰ期临床试验。如果疫苗Ⅰ期临床试验成功,科研人员还将进行Ⅱ期和Ⅲ期的长期研究。
此前,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日前结束,在来自国内外近400所高校学子的激烈角逐后,哈尔滨医科大学学生钟国才的作品《HIV-1融合抑制多肽mNHRHPPs/mNHRnHPPs及基于mNHRHPPs的小分子融合抑制药物高通量筛选平台》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该成果能攻克艾滋病治疗现有药物的耐药性和高毒性两大缺陷。
针对钟国才的研究,药理专家评价为:药物靶点高度保守,将解决HIV高度变异带来的耐药问题。设计的药物具有相当高的应用潜能和开发价值。HIV研究专家的评价是:设计思路科学合理,多处体现自主创新,且采用的实验技术先进,并具有较高可行性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详细内容见:哈尔滨硕士生破解艾滋病治疗两大难题)
另外, “严重传染病诊断基因芯片的开发研究”项目在云南省通过三年的实施,目前在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的基因芯片联合诊断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项由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企业携手承担的项目,开展了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基因芯片联合检测的研究,样品已完成了新药审批前的全部研究,其性能达到临床使用要求。
“用基因芯片技术对HIV等传染病病毒进行检测时,1毫升的血液中只要含有100个病毒颗粒即可得出结论,而此前的检测方法要等到血液中病毒颗粒达到1万甚至10万才能奏效。能对处于‘窗口期’的HIV感染者进行有效检测,提高检测灵敏度,缩短确诊时间。”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谭德勇认为这是此项技术的最大优势之一,其次是高新科研技术的平民化,价格比荧光定量PCR检测低三分之一左右。
项目针对每种病毒选出一些有效的特异检测靶点,建立了联合检测基因芯片的生产工艺、制造及检定规程,完成了临床检测方法的研究,并进行了临床测试。临床测试结果通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质量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