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作言院士:RNA干扰抗病研究获进展

【字体: 时间:2007年11月3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草鱼出血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鱼病。病毒的个体极小,呈颗粒状,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这种病毒寄生在鱼体组织细胞中,具有很强的抗药性,所以难以用药物治疗。来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朱作言院士的研究组在草鱼出血病病毒的RNA干扰抗病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

  

生物通报道:草鱼出血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鱼病。病毒的个体极小,呈颗粒状,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这种病毒寄生在鱼体组织细胞中,具有很强的抗药性,所以难以用药物治疗。来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朱作言院士的研究组在草鱼出血病病毒的RNA干扰抗病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

 该研究组以草鱼出血病病毒(GCRV)外壳蛋白基因VP7为靶基因,选择3个不同的siRNA位点,构建了3个草鱼H1基因启动子驱动的shRNA表达载体pH1siGCRV(X)-CMVeGFP及其对照表达载体pH1shHK-CMVeGFP。

 

他们进行的草鱼肾细胞(CIK)的感染实验结果显示,pH1shGCRV2-CMVeGFP在细胞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病毒抑制作用,抑制率达82%。接着,他们以pH1shGCRV2-CMVeGFP和pH1shHK-CMVeGFP为外源基因,采用显微注射方法,获得转基因稀有鮈鲫P0代群体。

 

3月龄转基因稀有鮈鲫和同龄非转基因组攻毒实验结果显示,非转基因组和转pH1shHK-CMVeGFP组在攻毒后第5天开始出现死亡个体,11天内全部死亡,转pH1shGCRV2-CMVeGFP组在攻毒后第5天开始出现死亡个体,第11天死亡率为20%,病程延长至20天,死亡率稳定在30%;进一步的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在病程不同阶段,大部分无症状转pH1shGCRV2-CMVeGFP稀有鮈鲫脾脏、肝脏、后肠、鳃和肌肉的病毒含量远远低于转pH1shHK-CMVeGFP稀有鮈鲫和非转基因稀有鮈鲫,表明GCRV在转基因稀有鮈鲫体内的复制受到有效抑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组首次在鱼类中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感染,展现了RNA干扰技术在鱼类抗病育种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朱作言,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41年出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8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80-1983年分别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伦敦皇家肿瘤研究所和美国波士敦遗传所进修,1988-1991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海洋生物技术中心任教授研究员、Faculty member,1991-1994年英国阿伯丁大学任高级讲师、Teaching Staff、博士生导师,1995-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朱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及基因工程,他长期从事鱼类基因工程、鲤类基因组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多项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成果,为鱼类基因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曾6次获得国家和部级科技成果奖,共发表研究报告90多篇,其中3篇已成为转基因鱼领域公认的经典文献。(生物通雪花)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