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第二军医大曹雪涛院士等免疫研究获重大成果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7年01月05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曹雪涛院士和安华章副教授等组成的课题组揭示出了一种抗病毒免疫反应调节的新机制。这项新的发现,将为人类有效调控抗病毒免疫反应增添新认识,同时有可能提出抗病毒免疫治疗的新靶点。该研究的论文发表在近期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免疫》杂志上,这是该免疫学领域权威性学术期刊首次发表完全由我国科学家在国内完成的研究结果。该研究是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973”免疫学的一个项目。
生物通综合:科技日报消息,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曹雪涛院士和安华章副教授等组成的课题组揭示出了一种抗病毒免疫反应调节的新机制。这项新的发现,将为人类有效调控抗病毒免疫反应增添新认识,同时有可能提出抗病毒免疫治疗的新靶点。该研究的论文发表在近期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免疫》杂志上,这是该免疫学领域权威性学术期刊首次发表完全由我国科学家在国内完成的研究结果。该研究是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973”免疫学的一个项目。
曹雪涛院士领衔的课题组瞄准病原模式受体(Toll样受体)与机体免疫调控这一免疫学国际前沿热点,通过多年的刻苦攻关首次发现:通过核糖核酸干扰抑制巨噬细胞中蛋白磷酸酶2的表达,能够显著增强病原模式受体3、病原模式受体4激活剂诱导的巨噬细胞表达I型干扰素及炎症因子。进一步研究发现,蛋白磷酸酶2这种抑制作用与其磷酸酶活性无相关性,但与其对蛋白激酶1分子介导信号传导的抑制作用相关。该课题组通过实验首次发现,蛋白磷酸酶2的信号转导分子通过结合蛋白激酶分子1的激酶活性结构域并抑制其激酶活性,能够特异性地显著抑制Toll样受体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炎症性细胞因子和I型干扰素,进而负向调控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这为抗病毒免疫反应的调节机制增添了新的认识,同时提示蛋白磷酸酶2有可能成为抗病毒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蛋白磷酸酶2是由国际著名华裔分子生物学家冯根生教授于1993年发现的,冯根生教授对该项研究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利用该分子作为靶点可以调节I型干扰素的产生,为有效治疗病毒性肝炎、红斑狼疮等免疫相关性疾病开辟新的途径。
曹雪涛 (1964.7.19 -) 免疫学专家。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90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博士学位, 现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