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生命科学国家及省级重点实验室综合新闻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7年01月05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生命科学国家及省级重点实验室综合新闻
生物通综合:
安徽省级重点实验室再添两“新丁”
近日,省科技厅、财政厅联合下文,批准建设安徽省生物质洁净能源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仿生感知与先进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
据了解,两个实验室均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生物质洁净能源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为中国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生物质基础理论、生物质转化技术、生物油精炼、生物油化学等。安徽省仿生感知与先进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方向主要为仿生感知与信息获取理论、机器感知与人机交互、特种机器人及自动化工程等。
国家重点实验室诞生记:来自三军医大的报告
新闻背景:全军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日前在第三军医大学正式建成。这是自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于1984年设立以来,军队首次进入该计划。它标志着军队科研力量正式纳入国家创新体系。 2006中国金融年度人物活动评选
瞄准国家军队的重大战略需求选题立项,努力实现学校优势资源与国家军队重大需求的成功对接,这是三医大在科技创新中始终坚持的一条原则。
面对新世纪滚滚而来的科技创新浪潮,三医大党委“一班人”敏锐地意识到:21世纪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世纪,只有将军队的科研资源纳入国家创新体系,高起点开展创新研究,才能在新世纪中谋求新发展、取得新突破。为此,他们将目标瞄向了代表我国基础研究最高学术水平和装备水平的重要科研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学在对“家底”进行“盘点”时发现,自身在创伤医学研究领域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拥有战创伤基础研究实验室、烧伤研究实验室、复合伤研究实验室3个全军开放(重点)实验室;长期致力于战创伤、烧伤、复合伤的防治研究;取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大科技成果;产生了3名院士,培养了数百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
于是,他们将目光和力量聚焦于这个自己擅长、国家和军队又有重大需求的基础创伤领域,对战创伤、烧伤、复合伤这三个全军重点实验室进行强强联手,联合组建“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实验室”,走集成创新之路。他们对实验室结构和人才配置进行优化组合,打破研究室的框架和专业界限,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以课题组为中心,召集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分工合作,协同攻关,实现了全实验室范围内的人才资源的合理调配。同时,设立了创伤研究合作基金,面向全校、全国招标,吸引军内外、国内外科技人员合作研究;他们还在多项重大课题中采取跨学科、跨科室、跨院所,甚至跨地区、跨国界择优聘任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的方式。如他们获得国家“973”规划资助的“严重创伤早期全身性损害及组织修复的基础研究”项目,就集合了国内清华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协和医大、香港大学等数十家高水平创伤研究机构的20余位优秀人才,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人才资源的有效整合。大学还不断加大投入,改善环境,先后为该实验室提供了近2万平方米的实验场地;投入经费5000多万元,为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短短几年间,该校“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实验室”迅速发展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01年,该实验室被推荐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行列,从6个进入评估行列的军队实验室中脱颖而出;2003年12月,该实验室被正式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建设;2005年11月,该实验室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成为全军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军队在这一领域中的零突破。
相关链接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其目标是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条件必须为在本领域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特色,能承担和完成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报程序也很严格:先由主管部门择优推荐、经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报科技部立项,然后进入建设实施期,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实验室建成后,提交验收申请,经科技部组织验收通过后才能最终予以批准建成、挂牌。
西藏将组建冬虫夏草科研重点实验室
记者日前从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了解到,旨在整合冬虫夏草研究力量,以提高冬虫夏草资源保护与科研开发能力的冬虫夏草科研重点实验室今年将在拉萨建成。
冬虫夏草是青藏高原的特色资源,也是西藏重要的出口品种。近年来,随着冬虫夏草的市场需求量迅猛增加,其价格逐年攀升。受经济利益驱使,每年有大量人员涌入冬虫夏草产区进行“掠夺式”挖掘,使得野生虫草蕴藏量急剧下降,虫草资源面临灭绝的境地。通过科研工作寻求人为干预促进冬虫夏草生存繁衍的新途径,进一步开展半野生抚育研究工作迫在眉睫。
而在目前,作为冬虫夏草产区的西藏科研力量分散,专业科研人员较少,关键技术没有突破性进展。2006年,西藏把冬虫夏草半人工抚育的项目列入到自治区重大科研项目中给予支持。即将组建的冬虫夏草科研重点实验室将整合区内外的科研力量,统一组织实施冬虫夏草资源保护与科研开发工作,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工作,在冬虫夏草高产地区配套建立野外实验点。
冬虫夏草科研重点实验室将把资源保护、半野生人工抚育和科研成果转化等作为重点工作,摸索原生地保护、“休虫”等有效的保护政策措施,防止资源枯竭。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建立西藏冬虫夏草种质资源保护库,寻找冬虫夏草新的品种和替代品,并逐步形成高质量的冬虫夏草规模产业和特色产业。
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消息,12月24日,教育部科技司专家组对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进行了论证。专家组听取了该校东北亚生物演化实验室主任孙革教授的建设计划论证报告,参观了实验室建设成果展示,考察了古生物、古DNA等实验室,并与校领导、实验室各研究方向负责人及学术骨干等进行了座谈。经过认真讨论,专家组一致同意该实验室建设计划并通过了论证。
教育部专家组经过论证一致认为:东北亚生物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在整合我校古生物学、地质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考古学等相关学科力量的基础上组建的,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优势,形成了东北亚生物演化研究的特色;尤其在被子植物起源与演化、地史时期主要生物群及重要生物/地质事件、盆地演化与环境变迁、早期人类活动及人种形成、分化与迁徙、古DNA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在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
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韩晓峰、副校长裘式纶及科技处、东北亚生物演化实验室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此次建设计划论证会由中国科学院李廷栋院士担任教育部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担任副组长,成员来自中国科学院、东北大学、中山大学及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专家。
浙江大学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2006年12月8日,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组织以李家洋院士为组长专家组在杭州对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验收。专家们听取了实验室主任钱前博士的建设工作报告,考察了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两个实验区的建设运行情况,并与实验室科研人员进行了座谈。农业部科教司、浙江省科技厅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有关同志也出席了验收会议。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12月批准建设。实验室本着“边建设、边研究、边开放”的原则,建成了水稻资源学、发育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和分子育种等4个研究平台,形成了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充满活力的研究队伍。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2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5名。
建设期间,实验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第二完成单位)等一系列科研奖励。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7篇,其中SCI收录64篇;出版专著13部;审定品种22个。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及省部重大项目,年平均科研经费达2300万元。在今年的生命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得“优秀”。
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两家依托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大学)以及主管部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投入近2000万元经费,添置仪器设备和改建实验用房,为实验室的运行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专家组经过认真讨论,认为实验室定位准确,研究方向明确,在队伍建设、运行管理、人才培养和开放交流等方面达到建设目标,科研成果丰富,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对实验室今后的建设发展提出了中肯而宝贵的建议。
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
近日,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揭牌。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陈焕春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夏咸柱院士及国内兽医研究的相关专家出席了揭牌仪式。
今年7月26日,科技部正式批准建立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将以家畜重大疫病为研究对象,争取在功能基因组学、感染与致病机理、防治技术基础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家畜重大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防治,保障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支撑和资源平台,培养造就一支科研创新团队,为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贵州首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挂牌
中广网贵州频道12月19日消息(贵州日报 宋黔云)近日,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实验室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标志着贵州省第一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
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寅初为组长的验收组认为,实验室面向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定位准确,特色明显,承担了一批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培养了5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并使这支以中青年研究人员为主的学术团队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一定影响力。
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是在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和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依托贵州大学“211”工程绿色药物工程重点学科和农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于2003年底组建的。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充分利用西南喀斯特山区特色植物资源,从天然产物和化学合成的化合物中寻找药物新先导结构,通过学科交叉,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创制绿色新药物,探索制备绿色药物的新途径,为我国绿色新农药、新医药和生物质能源的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及技术基础。
新疆重点实验室做出特色大文章
中广网乌鲁木齐12月5日消息(通讯员杨杰)新疆高产奶牛胚胎生产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新疆成功实施了对草原害鼠的“计划生育”……随着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活动的日益活跃,一大批科研成果的涌现,新疆的基础应用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
目前,新疆已建立了1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打出新疆特色牌,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为区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是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的基本立足点。新疆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在高产奶牛的连续超排、胚胎分割以及受体牛同期发情处理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的突破,使新疆年产胚胎达到5万枚,占全国胚胎生产总量的50%以上。新疆包虫病基础医学重点实验室,着重突出科研的“民族性和地区性特点”,研制出组合抗原包虫病快速诊断试剂盒,已在全疆和西北包虫病高发地区推广应用。
“十五”期间,新疆重点实验室共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自治区各类科技计划等项目350项,经费近1.3亿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新疆生物资源基因工程实验室紧扣新疆特色生物资源的研究需要,开展创新性研究,利用从盐生植物中发现的抗盐碱基因,已经获得了转基因的抗盐碱水稻、油菜和速生杨。这对于解决新疆盐碱地利用,促进盐土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实验室还通过克隆在新疆荒漠草地非常猖獗的草原兔尾鼠卵透明带基因,研制了免疫不育疫苗,经实验动物草原兔尾鼠注射后,抗生育达到70%以上,成功实施了对草原害鼠的“计划生育”。
新疆重点实验室不仅在基础研究上取得突破,还研发出一批特色浓郁的本土产品,成为新疆知名品牌。新疆维吾尔药实验室在发掘、整理、研究、开发维吾尔药及特色天然药物的基础上,重点在中药、维吾尔药制剂工艺、质量标准、药理药效方面建立了新药开发平台,承担了自治区70%左右的中药和民族药新药研发工作,多年来取得国家各类药品批件50余项。自主研发的奥斯曼系列化妆品、阿娜尔妇洁液等产品,已成为新疆在维吾尔用药理论基础上发展的知名品牌。
中南民大又添两所重点实验室
昨日,中南民族大学两所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同时揭牌,今后将瞄准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催化材料科学两大领域,更好地服务民族地区。“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联合实验室”由中科院合肥智能所与中南民大共建,将支持配合国家民委项目的实施,共建双方将根据各自的发展优势,分别组建6个专题研究组,跟踪国内外前沿研究方向,重点构建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开发的软硬件公共设施平台,研制适合民族地区应用的农业信息技术产品。
既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也要培育民族科技和经济发展创新体系,为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提供技术保障。
中南民大原有的一所省级重点实验室———催化材料科学实验室,此次顺利成为国家民委与教育部首批共建的7所重点实验室之一。据介绍,实验室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在费-托合成、环境催化、金属纳米颗粒、无机材料合成和热分析、功能及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等研究方向的优势,继续坚持创新,加强交叉和融合。
香港建立首家癌症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据新华社讯 位于香港沙田威尔斯医院的“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1月16日开业。该实验室是专门研究亚洲常见癌病的基地。
据介绍,该实验室是香港惟一一所针对癌症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以香港中文大学和广州中山大学在肿瘤研究方面长期而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基础,专门研究肺癌和鼻咽癌等亚洲常见的癌症。
据悉,中文大学向实验室拨款2800多万元,预期研究将获得大量临床病例,并有望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医疗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