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北京生科所连发两篇《PNAS》高水准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7年01月17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2006年12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假单胞菌效应器的文章。事隔一个月,在2007年1月10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北京生科所又发一篇高水准论文。
生物通综合:2006年12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假单胞菌效应器的文章。事隔一个月,在2007年1月10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北京生科所又发一篇高水准论文。
2006年12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崔海涛(Haitao Cui,音译)等与堪萨斯州立大学、密切跟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发现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效应器AvrB通过RAR1,抑制PAMP-诱发的免疫反应(PAMP-triggered immunity ,PTI)。RAR1是ETI所需的HSP90的共伴侣分子。在缺乏相关抗性基因(cognate resistance gene)RPM1的植物中表达AvrB,会抑制细胞壁对鞭毛蛋白flg22(一种PAMP)进行防御,促进非病原菌以RAR1-依赖性方式生长。rar1突变,细胞壁抵御flg22反应的能力增强,提示RAR1负向调节PTI。而且,免疫沉淀反应结果显示,RAR1和AvrB在植物中相互作用。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布在2006年12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杂志上。(详细请点击)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张宏博士最新《PNAS》文章2007年1月10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张宏博士实验室在美国科学院院报 (PNAS) 在线发表题为 “Polycomb-like genes are necessary for specification of dopaminergic and serotonergic neurons in C. elegans” 的文章。该文章阐明在线虫里PcG类似基因在调节神经元特性上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阐明调节不同类型及起源的神经细胞的遗传学通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机体复杂而微妙的神经网络。
从左到右: 田娥、罗忻、张玉霞、张宏博士、孙银燕博士和杨勇
张宏博士(本文通讯作者)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鉴定PcG基因在调节神经元特性上的作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其他神经元转化成多巴胺神经元,从而为我们在对帕金森综合症病人进行移植治疗时提供了理论依据”。
杨勇(在读博士生),孙银燕博士和罗昕(技术员)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其他参与此项工作的还有张玉霞(技术员),陈瑶瑶(技术员),田娥(在读博士生)和Robyn Lints 博士(Texas A&M University)。此项研究为科技部863和北京市科委资助课题,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张宏实验室完成。(详细内容点击进入)
(生物通杨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