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血栓基因芯片诊断课题获100万资助

【字体: 时间:2007年01月15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日前,武汉协和医院对外宣布,这项名为“血栓病的早期诊断和靶向干预”课题已列入我省“十一五”攻关重大科研项目,并获得100万元科研经费。目前,血栓病靶向干预动物试验成功。

  

生物通综合:日前,武汉协和医院对外宣布,这项名为“血栓病的早期诊断和靶向干预”课题已列入我省“十一五”攻关重大科研项目,并获得100万元科研经费。目前,血栓病靶向干预动物试验成功。

据了解,全世界心血管疾病每年夺去1250万人的生命,我国此类患者每年新增300万人,而知晓率仅4%,治疗率不足2%,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如何早期诊断与治疗,意义重大。

该课题负责人、协和医院副院长胡豫教授介绍,血栓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三百。其中,心肌梗塞和脑血栓是最为严重的两种。如何发现血栓病征兆,并找到合适疗法,是医学界研究重点。“基因芯片”的问世为早期发现血栓病找到路径。去年,协和医院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共同研制出这一“芯片”。在这个肉眼无法看见的超小芯片上,存储着4种主要血栓病的基因突变图谱,并加装了探头。医生只需将患者的一滴血滴在芯片上,一旦排查发现类似图谱,立马报警。

        
胡豫说,血栓病的形成与基因改变有很大关系。“基因芯片”能将有发病可能的人排查出来,以便及早干预。目前,该院已对300例血栓病患者进行芯片诊断,发现10%的人与基因改变有关。

        
据介绍,在临床上,血栓病的治疗也存在不足。目前,外科多采用手术,但往往“按下葫芦浮起瓢”;内科多依赖药物,但因其不具备靶向性,用量不好把握。

研究者发现,一种叫聚乳酸的物质能迅速找到出血点。研究者特意将聚乳酸制成纳米级,这个小东西能通过脑屏障缝隙,到达出血点。在大鼠身上,这种特制的纳米药物试验获得成功。

胡豫,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19644月生,现任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协和医院副院长,同济医学院跨世纪人才。中华血液学会湖北省分会秘书,《临床血液学杂志》,《血栓止血杂志》、《临床内科杂志》编委,1996---1997年于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院留学。多年来致力于出、凝血疾病研究,在血小板、凝血、纤溶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中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曾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及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各级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大型学术专著四部,主编学术专著一部。擅长于各类出、凝血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尤其对于罕见的、疑难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无力症、各类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等诊疗颇有造诣,对各类高凝状态疾病及血栓栓塞性疾病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进行深入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正积极开展基因疗法防治血栓病的研究。(生物通雪花)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胡豫|血栓病|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