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最新《PNAS》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7年01月1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国家新药筛选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Drug Screening),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ew Drug Research)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非肽类小分子(nonpeptidic agonist)可以用于治疗II型糖尿病,为研制口服或者注射用糖尿病药物带来了希望。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来自国家新药筛选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Drug Screening),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ew Drug Research)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非肽类小分子(nonpeptidic agonist)可以用于治疗II型糖尿病,为研制口服或者注射用糖尿病药物带来了希望。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主任王明伟博士,王明伟博士早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目前担任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主任和上海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资深顾问。
原文摘要: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 January 9, 2007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1073/pnas.0610173104
A nonpeptidic agonist of glucagon-like peptide 1 receptors with efficacy in diabetic db/db mice
[Abstract]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糖尿病分为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其中II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II型糖尿病病患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
目前II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饮食治疗与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以模拟内脏激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的作用(调节血糖)的非肽类小分子——GLP-1R agonist,由于肽类大分子激素多需要注射用药,影响应用范围,而这种非肽类小分子属于首次发现的,是II型糖尿病治疗的突破性成果。
研究人员从稳定共转染GLP-1R和一个cAMP报告因子的细胞系化合物文库中近5万化合物中进行了筛选,发现了两个颇有希望的候选环丁烷结构:S4P和Boc5,能在细胞培养和小鼠活体模型上模拟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活性。其中Boc5注射或口服给药后成功降低了小鼠的摄食量。在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每日注射Boc5可以防止体重增长,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血糖长期控制指标)。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Boc5可能代表了一类全新的、无需注射的小分子,可用于治疗糖尿病、肥胖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美国科学院院士、代谢疾病研究权威专家昂格尔教授认为,这项具有“显著”意义的发现“不仅将使Ⅱ型糖尿病的治疗发生革命性变化,而且将开辟以口服非肽类小分子模拟肽类激素作用的新纪元”。
(生物通:万纹)
附:
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rug Research)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利用世界银行<重点学科发展项目>贷款建设的实验室。在利用贷款建设的134个实验室中,经过世界银行专家的考察论证,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7个实验室被遴选为示范实验室。
实验室从1990年起运行,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1996年在43个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的国家评估中名列第14名;2001年在56个生命科学重点实验室的国家评估中进入前6名,成为优秀实验室。
王明伟博士
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王明伟,男,198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曾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医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英国剑桥动物生理研究所访问学者。1987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1988年当选为剑桥大学“查尔斯及凯瑟林·达尔文Research Fellow”,1989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并担任该校医学院研究员。90年至96年曾任美国爱蜜灵医药公司研究员、拉根德医药公司生殖生理学主任、默克公司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项目顾问等职务。同时,还相继担任过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南京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的客座或兼职教授,迄今在国际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荣获过英国、美国、中国和台湾地区的多项科学奖励。
96年起投身高科技创业活动,在美国、英国、中国和香港等地创办了数家生物医药企业,开发出两个化学合成候选药物,其中赛米司酮已经完成II期临床试验,获得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2001年当选为英国生物学院Fellow并出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兼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常务副主任。
2002年入选“****”,荣获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白玉兰纪念奖”。2003年起担任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药理学报》、《中国生物学文摘》和《药学学报》编委等职务。2004年被聘为上海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顾问,当选为浦东新区工程师协会首任理事长,成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05年荣获政府特殊津贴,被推选为上海市科技创业领军人物。
知名企业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