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连续发表两篇权威杂志文章

【字体: 时间:2006年09月08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早在1999年,Science杂志就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在本期(8月28日)Chemistry & Biology杂志(Cell Press出版的10种期刊之一)上,来自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彭玲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表了有关2-氧代戊二酸(2-Oxoglutaric acid,2-OG)信号分子的研究进展,这是即7月生科院孙蒙祥和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何治柯教授发表的植物生殖学研究之后的又一重要文章。

  

生物通报道: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早在1999年,Science杂志就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在本期(8月28日)Chemistry & Biology杂志(Cell Press出版的10种期刊之一)上,来自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彭玲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表了有关2-氧代戊二酸(2-Oxoglutaric acid,2-OG)信号分子的研究进展,这是即7月生科院孙蒙祥和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何治柯教授发表的植物生殖学研究之后的又一重要文章。

原文:
Chemistry and Biology, Vol 13, 849-856, August 2006
Studying the Signaling Role of 2-Oxoglutaric Acid Using Analogs that Mimic the Ketone and Ketal Forms of 2-Oxoglutaric Acid
[Abstract]

彭玲教授是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特聘教授,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87年至1993年在瑞士苏黎世高等理工大学Prof. Albert Eschenmoser实验室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从事仿生核糖核酸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现为法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员。这一研究也是与法国Département de Chimie合作完成,同时参与到这一研究的还有法国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以及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张承才等人。

2-氧代戊二酸(2-Oxoglutaric acid,2-OG)是三羧酸循环(Krebs cycle,也称为克雷布斯循环)的关键中间物,也是许多生物体中重要的信号分子。为了搞清楚是哪一种形式的2-OG(酮或ketal form)导致了其信号功能,研究人员合成分析了不同的2-OG类似物。其中只有2-methylenepentanedioic acid (2-MPA)——与2-OG的ketone form相近,在藻青菌(cyanobacterium) Anabaena中能够引起细胞的反应,诱导固氮细胞(称为异形细胞,heterocysts)形成。而2-OG的ketal form无法诱导异形细胞形成,这主要是因为它们不能与NtcA——一种2-OG感应器发生相互作用。这一研究为2-OG,以及三羧酸循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生物通:张迪)

附:
彭玲,武汉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员。 

彭玲1966年出生于湖南衡阳,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1987年11月至1993年1月在瑞士苏黎世高等理工大学Prof. Albert Eschenmoser实验室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从事仿生核糖核酸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1993年2月任法国国家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并在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的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大学Prof. Maurice Goeldne的实验室任博士后,从事用光调控蛋白质的功能研究以及光标记蛋白质进行结构研究。1997年任法国科学院研究员。1999年12月调至法国科学院马赛生物大分子建筑与功能实验室。2000年1月被聘为武汉大学化学系****特聘教授。

武汉大学生科院权威杂志上发文章

生物通报道:在7月的国际权威杂志《化学和生物学》(Chemistry & Biology)杂志上,武汉大学生科院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孙蒙祥和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何治柯教授等人公布了有关植物生殖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已经知道,γ-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抑制性递质。近期的研究表明,这种物质还在调节花粉管生长和植物的生长方向。为了确定出GABA受体是否也存在于花粉原生质体上,研究人员构建并使用了一种量子点(QDs)荧光探针。

 

研究人员首先合成了一种水溶性的CdSe-ZnS(core-shell)量子点,并且证实这种量子点具有很好的光学特征。然后,在EDC(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 carbodiimide)NHSN-hydroxysuccinimide)存在的情况下,他们将GABA与这种量子点进行生物耦合,从而制造出这种荧光探针。

 

利用这种探针,研究人员在花粉和体细胞的原生质膜上都检测到了GABA结合位点。质膜表面的荧光信号和利用Ca2+探针Fluo-3/AM进行的Ca2+振荡分析结果证实,潜在的GABA受体存在于植物的质膜上。这项研究不但揭开了这个生物发育的一个基础性谜团,而且也证实了多学科方法联合使用的强大力量。(生物通记者杨遥)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