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简介

【字体: 时间:2006年09月13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贵院校有几项863、973?”经常是初次见面的同行相互询问的话题。现在生物通对这些项目和基金做一个简单综合,以便您能更方便地了解这些情况。

  

“贵院校有几项863、973?”经常是初次见面的同行相互询问的话题。现在生物通对这些项目和基金做一个简单综合,以便您能更方便地了解这些情况。
一 863计划的由来、战略意义和宗旨

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技术为中心的新的技术革命浪潮有力地冲击着全球,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创造力的发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军事等各方面深刻的变革。高技术及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实践证明,谁掌握了高技术,抢占到科技的“制高点”和前沿阵地,谁就可以在经济上更加繁荣,政治上更加独立,战略上更加主动。因此,许多国家都把发展高技术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惜花费巨额投资,组织大量的人力与物力。1983年美国提出的“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随后出现的欧洲的“尤里卡”计划,当时的经互会成员国的“2000年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和日本的“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等,都是着眼于21世纪的战略计划。这些计划的实施,对世界高技术大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震动。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重大问题,如人口、粮食、能源、环境等,迫切需要高技术和突破和应用。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应当适应世界高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积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缩小与国外的差距,适当集中力量,在有限的高技术领域部署工作,对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工业、企业技术升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这封信得到了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小平同志亲自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小平同志的这个批示,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了使这一计划切实可行,将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中共中央、国务院组织200多位专家,研究部署高技术发展的战略,经过三轮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国情出发,我国在较长时期内,还没有条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全面大规模地发展高技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世界范围内同发达国家开展争夺高技术优势的全面竞争.因此,863计划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领域15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组织一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希望通过15年的努力,力争达到下列目标:
1、在几个最重要高技术领域,跟踪国际水平,缩小同国外的差距,并力争在我们有优势的领域有所突破,为本世纪末特别是下世纪初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创造条件;
2、培养新一代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3、通过伞型辐射,带动相关方面的科学技术进步;
4、为下世纪初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奠定比较先进的技术基础,并为高技术本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5、把阶段性研究成果同其它推广应用计划密切衔接,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发挥经济效益。
中国的宏伟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就这样坚定地开始实施了。由于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同志的对建议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这个宏伟计划被命名为“863”计划。

与国际上其它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相比,我国的863计划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高技术计划,确定了相当有限的领域和目标,而且主要围绕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行部署;
2、在高技术基础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虚心学习国际上的一切有效的经验和先进技术,积极倡导国际高技术研究与发展的交流和合作;
3、863计划施行政府主导,同时鼓励企业的参与。
 

      863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0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重组治疗性乙肝疫苗(YIC)的实验研究
1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籼初光敏不育等Hs-3的选育
2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转Xa21抗白叶枯病杂交稻的培育
3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转bt基因抗虫籼稻明恢63的培育
4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籼稻长粒型光温敏不育系GD-1S的选育
5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培两优99
6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人类疱疹病毒科基因元件的开发和利用
7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腺病毒介导的CD/5-FC自杀基因疗法抗肿瘤免疫机理的实验研究
8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中国棉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种和生理小种鉴定及应用
9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性鉴定技术与抗虫作用
10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麦类种质资源耐盐性评价与利用
11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RAPD他子标在玉米育种,种质学及预选选择新方法的研究
12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的育成
13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中棉所38
14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水稻核不育系SF152S选育
15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研究与利用
16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人类遗传性高频性耳聋疾病基因克隆
17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具有肿瘤抑制功能的RNA调控元件的发现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18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生物大分子的计算机模拟
19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新型系列病毒载体的研制和应用
20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水稻核不育系133S选育
21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广谱、高抗白叶枯病的杂交水稻恢复系
22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应用叶片衰老抑制基因培育水稻转基因新材料以提高水稻产量潜力
23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稻两优63
24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扬麦10号
25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及其在抗赤霉病育种上的利用
26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HIV-1/2型结构基因的高效表达研究
27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大豆抗SMV新品种南农88-31
28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反义寡核苷酸抗病毒关键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
29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杂交粳稻育种的配组理论与方法及骨干亲和系的选育与应用
30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抗原-抗体-重组质粒DNA三重复合型疫苗的实验研究
31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重组治疗性乙肝疫苗(VIC)的实验研究
32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麦类种质资源耐盐性评价利用研究
33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猪胚胎细胞核移植的研究
34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春平方米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
35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玉米籽粒发育及穗粒数调控机理研究
36  生物领域科技成果 紫色非硫光合细菌固体调节系统和光合基因的研究培两优27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简介


    一、背景、意义
     1997年6月4日,原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要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随后由科技部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亦称973计划)。制定和实施973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实现2010年以至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重要举措。

      二、目标、任务
     战略目标:加强原始性创新,在更深的层面和更广泛的领域解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主要任务:一是紧紧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等领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提供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二是部署相关的、重要的、探索性强的前沿基础研究;三是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科学素质、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四是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能承担国家重点科技任务的科学研究基地,并形成若干跨学科的综合科学研究中心。

      三、定位
     973计划的组织实施,以国家目标为宏观导向确定工作总体部署,形成合理布局,体现为技术创新提供动力和源泉,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的要求。在973计划项目的安排过程中,我们加强对于国家重大需求的分析和战略研究,围绕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自然资源及其有效利用、生态、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需求,面向未来,面向科学前沿,开展重大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

      四、遴选原则
     973计划项目是对国家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全局性和带动性、需要国家大力组织和实施的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项目的立项要按照“统观全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在现有基础研究工作部署的基础上,鼓励优秀科学家和研究集体面向我国未来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等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科技自身发展的国家需求和有重大影响、能在世界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重点学科领域,瞄准科学前沿和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提供解决重大关键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形成未来重大新技术的科学基础。
     973计划项目应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统一部署,分年度组织实施。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为五年。973计划项目按照专家评议、择优支持的工作方法和‘择需、择重、择优‘、‘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遴选,强调国家需求与重大科学问题的结合,原则要求为:
     1、围绕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需要,解决国家中长期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关键问题的基础性研究;
     2、瞄准科学前沿重大问题,体现学科交叉、综合,探索科学基本规律的基础性研究;
     3、发挥我国的优势与特色,体现我国自然、地理与人文资源特点,能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基础性研究。
      五、管理机制
     973计划由科技部负责,会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各有关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科技部成立专家顾问组,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的发展战略、政策以及973计划项目的立项、评审及组织实施中的重大决策性问题进行咨询、顾问、监督、评议,以保证973计划项目立项和管理的科学性与民主性;科技部按相关领域分别组建领域专家咨询组,负责跟踪、了解项目的执行情况,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973计划项目实行首席科学家领导下的项目专家组负责制,首席科学家对项目的执行全面负责。项目依托单位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提供项目执行的相关条件保障。
     973计划项目实行课题制管理。实行分项目的全额预算、过程控制和全成本核算,预算管理、过程控制、成本核算与决算有机结合,形成科学的经费管理模式。在立项过程中,采取专家评审遴选项目和按项目任务审核经费相结合,在专家评审保证项目研究工作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同时,加强了预算编报和审核。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成立了973计划项目预算审查委员会,通过中介机构对预算的评估、预算委员会审核和媒体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等步骤加强预算工作,以保证经费安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973计划项目立项和实施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六、特点
     973计划项目实行“2+3”的管理模式,即项目执行两年后,进行中期评估,重点评估项目的“工作状态”和“研究前景”,围绕项目总体目标,根据“集中目标、突出重点、精干队伍、择优支持”的原则,调整和确定后三年的研究计划;并根据中期评估情况,对有突破前景的重点课题,根据课题的实际需要进行强化支持,从而保证重点工作得到重点支持。

      七、整体部署
     科技部在财政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立足科学前沿,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出发,提炼和选择了一批国民经济、社会和科技自身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进行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的战略部署。自1998年起至2002年,已先后启动了132个项目,其中农业领域17项,能源领域15项,信息领域17项,资源环境领域24项,人口与健康领域21项,材料领域19项,重要科学前沿19项。

      八、国际合作
     973计划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学术交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共同体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科学技术部已向欧方开放了973计划的研究项目,欧盟国家的科学家可与中国科学家联合申请、承担973计划项目。目前有1个项目已经被批准启动实施(“分子聚集体的化学-有机功能微结构与组装”)。之外,973计划的大多数项目都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与世界各国的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973计划2006-2007年立项项目清单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首席
科学家
项目第一
承担单位
项目依托部门
2006CB101600 油菜籽油脂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代谢调控 孟金陵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
湖北省科技厅
2006CB101700 主要农作物骨干亲本遗传构成和利用效应的基础研究 李立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
2006CB101800 重要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发生和免疫防治的基础研究 相建海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山东省科技厅
中国科学院
2006CB101900 农作物重大病害成灾的机理与控制的基础研究 彭友良 中国农业大学 教育部
农业部
2006CB102000 重大农业害虫猖獗危害的机制及可持续控制的基础研究 康 乐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农业部

2006CB102100 猪、鸡重要经济性状遗传的分子机制 李 宁 中国农业大学 教育部
2006CB202200 深部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开采地质条件与精细探测基础研究 虎维岳
何满潮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教育部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06CB202300 中国西部典型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 庞雄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教育部
2006CB202400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基础研究 李 阳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2006CB202500 石油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可持续化学 达志坚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2006CB202600 大面积低价长寿命太阳电池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的基础研究 戴松元
赵 颖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教育部
2006CB302700 纳米尺度硅集成电路器件与工艺基础研究 张 兴 北京大学 教育部
2006CB302800 宽带光纤与无线信息网络中的光子集成与微纳光电集成基础研究 罗 毅 清华大学 教育部
2006CB302900 表面等离子体亚波长光学(SPSO)应用基础研究 罗先刚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06CB303000 无线传感网络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 倪明选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教育部
2006CB303100 可视媒体智能处理的理论与方法 胡事民 清华大学 教育部
2006CB403200 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与适应性生态系统调控 刘丛强 贵州大学 贵州省科技厅
中国科学院
2006CB403300 黄淮海地区湿地水生态过程、水环境效应及生态安全调控 杨志峰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部
2006CB403400 海河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 王 浩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
2006CB403500 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 陈衍景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06CB403600 “亚印太交汇区”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我国短期气候的影响 吴国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06CB403700 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 张小曳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
2006CB503800 重大血管性疾病发病机制和防治的基础研究 刘德培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卫生部
2006CB503900 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 张辰宇
吴家睿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教育部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06CB504000 人类生育调节及其相关重要疾病的基础研究 段恩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
2006CB504100 高原低氧等环境因素损伤适应机理与干预措施 范 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2006CB50420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学和免疫应答机制研究 张林琦 中国医学科学院 卫生部
2006CB504300 感染与免疫的基础研究 舒红兵
高光侠
武汉大学 教育部
中国科学院
2006CB504400 重要动物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与致病机理的研究 陈焕春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
湖北省科技厅
2006CB504500 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基础研究 梁繁荣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6CB504600 中医辩证论治疗效评价方法基础理论研究 刘保延 中国中医科学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6CB504700 中药药性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 黄璐琦 中国中医研究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6CB504800 中医病因病机的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 刘 平 上海中医药大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6CB604900 半导体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 陈涌海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06CB605000 核电关键材料的环境行为与失效机理 韩恩厚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06CB605100 面向性能的材料集成设计的科学基础问题 杨 锐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06CB605200 材料短流程制备与成形加工的科学技术基础 谢建新 北京科技大学 教育部
2006CB605300 高性能聚丙烯腈PAN碳纤维基础科学问题 徐 坚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06CB705400 巨型重载操作装备的基础科学问题 林忠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教育部
2006CB705500 大城市交通拥堵瓶颈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高自友 北京交通大学 教育部
2006CB705600 人造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及解决方案探索 赵宇亮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
2006CB705700 分子影像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 田 捷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06CB705800 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 沈平平
郑楚光
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教育部
2006CB805900 数学与其它领域交叉的若干专题 马志明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2006CB806000 超强超短激光与强场超快科学中若干重大挑战性问题 徐至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06CB806100 物质创造与化学转化过程中的若干前沿科学问题研究 裘式纶 吉林大学 教育部
2006CB806200 分子电子学的基础研究 姚建年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06CB806300 日地空间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和预报研究 汪景琇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
2006CB806400 地史时期海陆生物多样性的演变 沈树忠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06CB806500 蛋白质机器及分子机制 牛立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
2006CB806600 脑结构与功能的可塑性研究 郭爱克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2006CB806700 哺乳动物PB转座因子转座机理及分析方法研究 吴晓晖 复旦大学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教育部
2007CB106800 北方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维持与适应性管理的科学基础 韩兴国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农业部
2007CB206900 高能耗行业典型换热设备节能的先进理论与方法 程 林 山东大学 教育部
2007CB307000 介观光学与新一代纳/微光子器件研究 龚旗煌 北京大学 教育部
2007CB307100 一体化可信网络与普适服务体系基础研究 张宏科 北京交通大学 教育部
2007CB407200 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 李 锐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2007CB407300 京津渤区域复合污染过程、生态毒理效应及控制修复原理 曲久辉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
2007CB507400 衰老的机制与干预的基础研究 陈香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卫生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2007CB607500 高效热电转换材料及器件的基础研究 张清杰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2007CB607600 苛刻环境下润滑抗磨材料的基础研究 刘维民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07CB707700 大型动力装备制造基础研究 王铁军 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
2007CB707800 生物炼制细胞工厂的科学基础 马延和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07CB807900 安全计算学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姚期智 清华大学 教育部
2007CB808000 分子聚集体的化学:分子自组装与组装体的功能 张 希 清华大学 教育部
中国科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介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根据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和规划,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自然科学基金制运作方式,运用国家财政投入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发挥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和协调作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自然科学基金会)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资助范围是什么?
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全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重点支持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中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实施与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称自然科学基金)
3. 自然科学基金经费来源于何处?
答:自然科学基金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科学事业费预算拨款,同时依法接受国内外社会团体、机构和个人的捐赠。 
4.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
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立项、遴选和管理工作遵循"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 执行"平等竞争、科学民主、激励创新"的运行机制,遵守回避和保密的有关规定,并接受科技界和社会的监督。
5.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经费资助方式是什么?经费使用须遵循的原则?
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行课题制管理,根据项目类型、规模以及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实行成本补偿式和定额补助式两种经费资助方式。就目前情况而言,除重大项目实行成本补偿方式的经费资助以外,其余项目类型均实行定额补助方式。
经费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政、财务制度和自然科学基金会的经费管理办法。(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简称基金项目)
6. 申请或承担基金项目的依托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答:基金项目的依托单位须具备开展基金项目研究所必要的条件,并应设有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项目依托单位负责组织项目申报、管理和监督资助项目实施并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
7. 自然科学基金会的监督与审计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答:自然科学基金会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依托单位就项目执行与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审计。
  自然科学基金会对违背科学道德、违反基金项目管理规定和管理办法的项目负责人及项目依托单位,视情节轻重分别采取缓拨项目资助经费、书面警告、通报批评、停止拨款、追回已拨经费、撤销资助项目、停止申请资格等处理措施。
  自然科学基金会纪检监督部门受理有关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投诉和举报。
8. 目前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结构是怎样的?
答:目前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研究项目"和"人才培养体系"两大资助板块(简称"项目板块"和"人才板块")。 "项目板块" 主要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专项基金项目和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等。"人才板块"主要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香港澳门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际合作的两个基地等。自然科学基金会根据需要可以对项目类型进行调整。
9. 自然科学基金目前设有哪些专项基金项目?
答:目前主要有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科普专项、研究成果专著出版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委主任基金、科学部主任基金、青少年科技活动专款、数学天元基金、复杂性科学研究专款等。自然科学基金会根据国家科技的发展和需要设置和调整专项项目。这些专项项目的申请与管理都有特殊规定和要求,具体参见相应的管理办法、指南和通知等。
10. 自然科学基金会目前设有哪些联合基金与联合资助项目?
答:目前有 "NSAF"联合基金、钢铁研究联合基金、黄河研究联合基金、节能环保联合基金、航空科技联合基金、民航联合研究基金、GM-中国科学研究基金;与微软中国研究院、朗讯贝尔实验室中国基础科学研究院等联合资助项目。联合基金或联合资助项目的申请与管理往往有特殊的要求,参见相应的管理办法、协议、指南、通知等。
11. 自然科学基金会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目前有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在华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海外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讲学(含"两个基地"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交流专项、自然科学基金会-香港联合资助局(RGC)联合科研基金、中德科学基金研究交流中心项目。(中德科学基金研究交流中心简称中德科学中心)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简介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以下简称攻关计划)是国家的指令性计划。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综合性的科技计划从无到有,成为我国科技计划体系发展的里程碑。该计划自1983年开始实施以来,在科技促进农业发展、传统工业的技术更新、重大装备的研制、新兴领域的开拓以及生态环境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等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解决了一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对我国主要产业的技术发展和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同时造就了大批科技人才,增强了科研能力和技术基础,使我国科技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六五”科技攻关计划包括农业、消费品工业、能源开发及节能、地质和原材料、机械电子设备、交通运输、新兴技术、社会发展8个方面的38个项目,112项攻关课题,分为1467个研究专题。其选题重点为:对国民经济起重大作用和有较大经济效益;研究研制工作有一定基础,能较快取得成果;研制成功后能使长线产品转为产销对路产品;能显著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出口创汇;带有综合性,需要跨部门、跨地区组织力量实施的项目。"六五"期间,国家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拨款15亿元,加上各部门、地方的多种形式投入,总计投资25亿元。直接参加科技攻关项目的科技人员10万多名。到1986年2月,98%的攻关合同完成了计划,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3900项,已被用于重点建设、技术改造和工农业生产的3165项,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27亿元。“六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还为国民经济主要部门建立起122条试验生产线,297个中试车间和中间试验基地,168个不同生态地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点,并为一批行业的重点实验室增添了装备、仪器,增强了我国的技术开发能力,并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和科技管理人才。
  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计划在1986年-1990年期间组织实施。“七五”期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正式启动,许多重大改革措施和主要国家科技计划均在这一时期建立,国家发展科学技术3个层次的战略部署逐渐形成,科学技术既要为近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也要为本世纪末的最后10年积蓄力量,为经济腾飞创造条件。
  经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委和原国家科委组织专家共同研究,共选出76个项目、签订专题合同4966个,参加攻关的单位16000余个,科技人员达13万多人,其中科学家、工程师占81.2%。”七五”科技攻关计划资金以国家拨款为主(占47.6%),同时又注意多渠道筹资。截止1990年底,专题合同经费支出54.2亿元,为应用科技成果而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14.8亿元,共投入74亿元。主要内容按以下4个方面重点安排:
  (1)行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和装备。这一类“七五”攻关计划中所占比例最多,共34项,经费14亿元,占经费总额40%。主要是面向经济,抓住行业发展的重大科技课题攻关。农业方面着重抓好良种选育和粮食转化,争取在“七五”期间使我国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更换一代,提高品质、抗性并增产10%以上。粮食转化主要是饲料,科技研究的重点是饲料蛋白的开发,发展配合饲料和畜、禽、是追赶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大部分项目是国外成熟技术的消化吸收约占这类项目20%;自主研制开发,只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约占60%;结合我国特点发展的技术约占20%。以上三类工业科技攻关项目中,设备攻关占很大比重,并广泛注意了微电子技术的应用。
  (2)重点新产品开发。这是针对国内外市场需求安排的一批攻关项目,共16项,经费5亿元,占计划总额的14.3%。主要是轻工、纺织、农产品的加工转化、金属和化工原料的深度加工和下游产品的开发等。
  (3)新兴技术领域。“七五”科技攻关计划把新兴技术(包括微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的开拓和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给予积极的支持,作了近期和中、长期考虑,共安排11项,经费11亿元,占31.4%。
  (4)社会发展。在资源、生态、环境、医药卫生等社会发展方面,“七五”科技攻关设计划共安排15项,经费5亿元,占14.3%
  1990年底,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计划91%的专题完成任务,获得科技成果10642项,其中达到80年代国际水平的6068项,占58%。共获各类国家级奖励155项,部、省及奖励1167项,专利334件。实际实用的科技成果5162项,占已通过鉴定成果的55.3%。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有1862项。签订科技攻关专题成果技术转让合同1418项,成交额9386万元。各专题成果的直接经济效益406.7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5.5。在“六五”的基础上“七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建成一批新的科学实验基础设施,共建成试验生产线1339条,工业性试验基地872个,农、林试验基地和试验点2513个,各类数据库42个,国家农作物种资源库1座,库容总量40万份。科技基地建设大大增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
  “八五”初期,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科委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为依据,组织编制了“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八五”攻关计划确定的目标是:针对当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要办的大事,解决需要科技发挥先导作用的重大问题;针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带有方向性、基础性、综合性的重大课题集中力量攻关。“八五”期间,对攻关计划的管理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首先,采取了中央、地方分级管理的方式,以调动地方依靠科技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拓宽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资金渠道。同时,引入了评估机制,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
  1991年开始实施的“八五”科技攻关的重点是:继续坚持把农业科技攻关放在首位;加快传统工业技术的更新换代和装备现代化;把发展高科技促进产业化摆在突出位置;促进社会环境改善,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抓一批对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有重要影响,有可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方向性、关键性项目。
  “八五”科技攻关计划共安排了农业、交通运输、能源、原材料、机械电子、现代通讯技术、工业过程控制技术、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遥感应用技术、资源开发和利用、重大疾病防治、人口控制等领域的181个项目。投资总额达9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为45.2亿元,分别比“七五”期间增加了33%和39%。有10万多科技人员直接参加了“八五”攻关课题研究和应用活动。
  “八五”科技攻关计划共取得科技成果6万多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的约占35%;获得国家专利近800项,形成新产品、新工艺5000项,新材料近3000种。共获得积压类国家级奖励125项。“八五”攻关计划的大部分成果已经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许多领域推广应用,5年累计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超过600亿元。
  通过“八五”科技攻关,我国选育出粮食、蔬菜新品种473个,普遍增产10%以上,其中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新品种累计推广12.8亿亩。建立农业高产、高效试验研究及示范样板区50个,示范面积350多万亩,以点带面,辐射推广2亿亩,累计增产粮食60亿公斤,提高农民收入1倍以上。
  科技攻关推动了重点产业的科技进步,取得了铁路运输重载技术、光纤通信技术、 60万千瓦火电机组、50万伏交流输变电、200兆瓦低温核供热堆设计和示范前期工作、石油钻采、蒸汽解制乙烯技术、重油催化裂化技术、煤炭综采综掘设备、氧煤强化炼铁技术等一系列重大成果,使产业部门的生产技术水平登上了一个新台阶,促进了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八五”科技攻关注重高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产品--青鸟系统、数控基本系统、大型程控交换机、离子束诱变生物技术等。CAD技术在建筑设计等方面应用与推广,使全国1万家设计单位中应用我国自主开发专用CAD软件已达6000多家,累计为国家节约建筑资金100亿多元以上;“EDI通关系统”的开发成功,进一步发挥了现行报关自动化系统的潜力;“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应用于海关口岸,对打击走私、贩毒等犯罪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激光毛化轧辊技术”的应用可提高轧辊寿命3-5倍,提高轧制速度20%以上,使产品的价格提高15%左右,能使1个中型企业年新增产值上亿元。“生物技术研究”项目不仅促进了我国生物领域高技术研究的发展,而且推动了一批生物高技术成果的转化。基因工程药物和酶工程、发酵工程产品及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成功,形成高技术产品产值达8亿元,潜在市场50亿元。
  在社会发展领域,航空遥感时伟输系统在多次洪涝灾害评估工作中取得显著效果;“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 ”应用于气象预报,1995年成功地预报了16号台风;“新疆紧缺矿产资源勘查”项目的实施,发现找矿靶区53处,矿点64处,新增科研预测储量黄金600吨以上,铅锌200吨以上,铜镍10万吨,并初步评价了了8个大型矿基地和9个中型矿基地以及11个远景找矿靶区;微生物法处理电镀废水技术及设备的应用,不但降低了电镀行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且使电镀废水得到资源化利用;“重大疾病防治研究”取得多方面时展,食管癌高发现场综合防治研究使该癌死亡率明显下降,诱导分化治疗的临床研究给白血病及肝癌患者带来福音;新型节育器的开发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成果缩短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增强了国家的科技储备和竞争力,“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共采集、贮存了30万份种质资源,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种质资源占有国;“YAG激光毛化冷轧辊技术装备”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比利时、日本、德国之后第四个掌握该项技术开发应用于生产的国家,“非晶合金带材”项目突破了生产关键技术,完成了年产100吨非晶带材中试生产线,开发了几十种材料品种,质量达到美、日等国同类产品的水平;“AC-600压水堆”项目的实施,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新药研究”项目研制出治疗疟疾的特效新药青蒿素新复方制剂已在27个国家申请专利;酸沉降研究、沿海大陆架研究、大屏幕电视平板显示系统等项目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支持了我国有关部门对外谈判,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由原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共同管理,根据“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围绕农业、工业高新技术和社会发展等领域,本着“有限目标、突出重点、加强集成”的原则,在农业、电子信息、能源、交通、材料、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及防灾减灾等领域,组织多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联合攻关,共安排了251个项目,5100多个专题,中央财政投入53亿元,引导地方配套和单位自筹达176亿多元。其中142个项目由原国家计委管理,109个项目由国家科委管理,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时,由原国家计委管理的142个工业项目归并到科技部统一管理。
  “九五”攻关计划动员和组织了30多个部委和各地方政府与项目的管理实施,共有来自1000多个科研院所、700多个大专院校、5400多个企业的7万多名科技人员先后承担和参与了科技攻关工作。广大科技人员发扬“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的攻关精神,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九五”攻关计划共取得2万多项成果,其中150多项已经获得国家级奖励,获得1300多项专利,建立了4500多个试验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等科研与应用基地;培养具有生产实践经验和研究开发能力的科技骨干2万多人,其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000多人,累计创造综合经济效益4300多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效益950多亿元,出口创汇23.5亿美元。


  1996年开始实施的“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在农业方面的重点任务是:通过已有技术的集成配套研究和示范,使科技进步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为2000年增产1000亿斤粮食作贡献;攻克一批关键技术为21世纪农业上新台阶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在工业高新技术领域方面的重点任务是:完成“八五”期间已取得的高新技术成果的工程化研究与开发,形成若干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并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加速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突破某些重点高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为下一步产业化提供支撑。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在社会发展方面的重点任务是:建立新药创制保障体系,开发10个左右I类新药,促进我国新药产业的形成,加强资源勘探和自然灾害预报的研究,加速住宅、环保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攻克一批社会发展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为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压力提供技术支撑。
  “九五”期间,在农业领域,围绕确保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共安排22个项目,800多个专题,近1.8万人参加农业科技攻关,共培育农作物新品种664个,开发新产品988项,建立试验基地1995个、示范点4807个。这批成果的取得,显著提高了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使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了五年,为实现我国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发挥了巨大作用。
  “九五”期间,在工业高新技术领域,按照“两个转变”的要求,以大力提高工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一是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如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大型核电站、三金工程、集成电路、大型乙烯工程等,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研制一批关键设备;二是针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需要,研究、开发和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业过程自动化、精密成型、连铸连孔、新材料、新工艺等关键、共性技术;三是在提高传统工业制成品的技术含量的同时,在计算机、通信、精细化工等领域,努力培育新兴产业。五年来,共安排182个项目,2300多个专题。一批攻关成果的开发和应用,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了重点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国产业部门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工程建设能力上了一个台阶。
  “九五”期间,以全面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为主线,在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攻关重点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将提高和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安排了一批直接关系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医药卫生、环境保护以及住宅建设等领域的项目;二是以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为重点,加强国家紧缺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技术攻关;三是注重气象、地震的预测预报,海洋、极地的考察,全球气候以及文化探源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推动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五年来,共安排47个项目,2000余个专题。

  通过“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实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强的科技基础。总之,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科技攻关计划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还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一是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及重点出发选择项目,密切了科技与经济在源头上的结合;二是采取用户牵头、产学研联合攻关的机制,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投入的主体,企业参与了90%以上的攻关项目实施;三是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实施高起点的技术攻关;四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联合攻关的局面;五是科技攻关与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技攻关队伍。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继续坚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出发,以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机构调整、解决社会公益性重大技术问题为主攻方向通过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引进技术的创新、高新技术的应用及产业化,为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 农业科技总体水平再上新台阶,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力争在3-5年内使我国若干重点产业领域的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
  ● 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 科技自身的持续创新能力有明显增强。

火炬计划的项目和宗旨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项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项指导性计划,于一九八项八年八月经国务院批准项由国家科委组织实施火项炬计划.自八十年代末始国务院陆续批准的3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其综合配套的投资环境已成为高科技投资的热点地域。续批准的53个高技术产业开高技术产业开高技术产业开高技术产业开。

火炬计划的由来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于一九八八 年八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组织实施火炬计划的宗旨是: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 势与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 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火炬计划实施的主要内容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于一九八八 年八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组织实施火炬计划的宗旨是: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 势与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 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火炬计划管理机构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于一九八八 年八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组织实施火炬计划的宗旨是: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 势与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 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系统和光合基因的研究培两优275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