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业内最权威杂志刊登丁彦青首次性研究成果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6年09月1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主任丁彦青教授以及姜世勃博士(Shibo Jiang,两位通讯作者)领导的“SARS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这一研究成果在世界上首次证实人体存在SARS病毒功能性受体——“血管紧张素2受体”。细胞内有了这个受体,就能与SARS病毒结合,导致发病。如果能够早期发现、阻断这一特异受体,就能阻止病毒侵入细胞。这一全世界首例SARS尸体解剖、有关SARS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公布在9月Pathology(病理学杂志(影响因子6.213)业内最权威的杂志之一)。
生物通综合: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主任丁彦青教授以及姜世勃博士(Shibo Jiang,两位通讯作者)领导的“SARS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这一研究成果在世界上首次证实人体存在SARS病毒功能性受体——“血管紧张素2受体”。细胞内有了这个受体,就能与SARS病毒结合,导致发病。如果能够早期发现、阻断这一特异受体,就能阻止病毒侵入细胞。这一全世界首例SARS尸体解剖、有关SARS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公布在9月Pathology(病理学杂志(影响因子6.213)业内最权威的杂志之一)。
原文:
Expression of elevated levels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SARS-CoV-infected ACE2+cells in SARS patients: relation to the acute lung injury and pathogenesis of SARS
Li He1, Yanqing Ding1*, Qingling Zhang1, Xiaoyan Che2, Yuxian He4, Hong Shen1, Huijun Wang1, Zhuguo Li1, Liang Zhao1 Jian Geng1, Yongjian Deng1, Lei Yang1, Jianming Li1, Junjie Cai1, Liwen Qiu2, Kun Wen2, Xiaoning Xu5, Shibo Jiang3,4
[Abstract]
丁彦青教授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现为南方医科大学),1979年来到母校病理学教研室工作,1993年出任第一军医大学病理学主任。他领导的这项研究有两大重要研究成果。一是在世界上首次证实人体存在SARS病毒功能性受体——“血管紧张素2受体”。细胞内有了这个受体,就能与SARS病毒结合,导致发病。如果能够早期发现、阻断这一特异受体,就能阻止病毒侵入细胞。
另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发现前炎症因子过度表达与SARS急性肺损伤及全身多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丁彦青解释说,他们的研究发现,在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通过SARS功能性受体激活感染病毒的细胞,产生并释放过量的前炎症因子,由此引起免疫介导的肺损伤以及其他器官损伤,可能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这意味着如果能找出这些前炎症因子,将有利于SARS的早期预防性治疗。
(生物通:万纹)
国家级教学名师风采 "霸道老师古道热肠
“有人说我霸道,我承认。但我觉得‘霸道’很重要。” ——丁彦青
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一医技楼丁彦青教授的办公桌上,一字排开摆着10来瓶各式各样每天必须服用的药,在他上衣的兜里还能随手就掏出十几片应急的药片。
曾是癌症患者却精神焕发
人们所熟知的丁彦青是全世界第一具非典患者尸体解剖者,是长期从事大肠癌及肿瘤转移研究的著名专家,可人们所不知道的丁彦青不仅曾经是癌症患者,还身缠多种疾病很多年。
“我身上的‘零件’或多或少都有问题”。这是丁教授经常跟学生和同事说的一句话,可是学生们却从来没有感觉到他是疾病缠身多年的“病人”。声如洪钟,精神熠熠,这是丁教授给所有人的深刻印象。
南方医科大第一医技楼5楼是丁教授所在的病理学教研室,而那间属于他的512号房间里的灯,永远是亮到最晚的。早上8时上班,中午睡个小觉,晚上12时回家,凌晨2时睡觉,这就是丁教授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当学生问起他永远精神焕发的秘诀,他说其实很简单,“我工作我快乐”。
“有人说我霸道,我承认。但我觉得‘霸道’很重要。”丁教授毫不讳言,工作环境里什么人都有,如果不建立自己的权威就很难做成事。“当初接到SRAS解剖任务时正好是寒假,很多人都不在学校,仍然可以第一时间全部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的这种‘霸道’!”有时候遇到一些重要任务,教研室的工作人员无论人在哪里,丁教授都要求他们必须15分钟赶到。
在丁教授的生活中,工作占去了2/3时间。每次和学生一道散步,他总远远地将他们甩在后面,学生们说,跟着老师自己也越走越快了。他就回答说:“你走得快了,你就有多些时间投入工作。”
学生们说,丁教授是一个“豪爽、直率、讲话不拐弯”的人,定下目标一定要做到,对自己和对学生都一样要求非常严格。也许正是性格里的那种霸道,使他将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强加”给了所有的学生和同事,而他的学生和同事也常常被他毫无保留地批评,甚至被批评到流眼泪。
“我这个人经常嗷嗷大叫”
“我这个人脾气差,经常嗷嗷大叫。”丁教授笑着说,不过每次在骂人过后他又会冷静地反省自己,如果发现自己有不对的地方就主动找学生承认错误。老师严格的要求给学生们形成很大压力,可是当老师自己以身作则奋战在工作岗位上时,学生们谁也不敢懈怠了,压力转化成为前进的动力。
在南方医科大学里,很多人都领教过丁教授的“霸道”,包括校长、书记。为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丁教授曾经在众目睽睽之下跟校长较劲,硬是把资金从5000元增加到了1万元;为了病理教研室的编制,他曾经挨个给书记、校长、副校长打电话,费尽口舌,直到学校同意将编制从4个增加到20个。
丁教授的“霸道”还延伸到家里。女儿考上博士生,出去旅游庆祝,回家后10天没看书学习,他就看不下去了,认为女儿浪费时间,结果父女俩还激烈地争辩了一场。
用自己肾脏标本做教具
就是这样一个有些“疯狂”工作的人,却是个药片随身带的“病号”。2001年,丁教授被确诊患上肾癌,在做手术之后一个月他就重新开始工作,而且完全看不出是曾经身患绝症的人;这些年来,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高血脂等疾病都缠绕在他身上,每天要吃很多种药,可他工作的强度却丝毫未减。
“我觉得人最重要的就是一种精神。”丁教授说自己很少去想病痛的事情,也没有时间去想,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带学生、搞科研,还要做病理诊断。每当说起自己的病,他就好像在说别人一样无所谓。当年在做了肾癌手术之后,他自己将切割下来的肾进行解剖,如今标本已经成为教研室里教学的重要材料。
丁教授说,坚持和勤奋是成功的不二法宝,从事科学研究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决心,不要相信短期内成功或突破的奇迹。在漫长的科学研究生涯中,要学会忍受孤独、忍受寂寞,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享受这种在科研长路上跋涉的艰辛和寂寞。
“我从来认为对于每一个正常人,智力的差异是非常小的,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勤奋!”
丁彦青 男,1950年7月出生,回族,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主任兼南方医院病理科主任、广东省分子肿瘤病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等。(文/记者秦晖 通讯员邹莹 图/记者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