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闻综览

【字体: 时间:2006年08月3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闻综览

  

生物通综合:

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需要“瘦身”

 我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量近3年持续大幅度增长,2004年度突破4万项,去年度突破5万项,今年度又突破6万项,达到63300多项。面对增长如此迅速的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量,专家们喜忧参半。他们认为,为了中国基础科学研究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本 期 关 注

  科学基金是支持国家基础研究的重要途径,是创新型研究的重要基石。欧美等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科学基金工作。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批准量在4万项左右,年资助总金额达到60亿美元,这当中不包括单独设项的医学基础研究。

  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立20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促进了国家和地区基础科学研究的繁荣。科学基金资助经费不断增加,项目申请量也在逐年增加,其总的发展态势是好的,新疆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的实践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但不可否认,在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夹杂了不应有的“水分”。对此,有关方面需要引起重视。

喜:申请量迅速增加,新一代科研队伍迅速成长

  科学基金制度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产物,是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以来,在推进我国基础科学研究、促进优秀科学人才成长、提高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十五”期间,国家总计投入105亿元人民币用于科学基金工作,产生了一大批重要科学成果,基础研究人才和队伍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为促进自然科学基金进一步发展,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对自然科学基金的投入将继续大幅度增加。

  与此同时,科学基金项目的需求量也逐年增长。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王杰介绍,近3年,我国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年均递增1万多项,年申请项目从2004年度的4万多项增加到今年度的6万多项。在科学基金的主要资助类型———面上项目中,自由申请项目达到4.3万项,同比增长17.2%;青年基金项目1.3万项,同比增长28.1%;地区基金项目2615项,同比增长31.7%。这几个数字的变化反映了新一代年轻科研工作者群体开始步入快速成长期,地方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研究队伍的实力不断增强。

  王杰指出,在基金投入和申请量同时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是资助强度不高,面上项目平均资助经费只有20多万元人民币,而且资助时间跨度是3年;资助率连年下降,去年已降至18.47%,也就是说每5个申请项目还评不上1个。二是竞争越来越激烈。例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今年受理了1655项,同比增长21.7%,但为了确保质量,资助规模一直保持在每年160人左右。

  面对这种形势,在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出了“适度扩大规模,稳步提高强度”的工作方针,计划到2010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规模控制在每年1万项左右,比目前的9000多项有所提高,资助强度力争比“十五”有明显增加。

忧:科学基金项目低水平、重复、盲目申请现象值得关注

  基础研究并非身处世外桃源。社会上急功近利、学风不正等一些浮躁现象在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中也有所表现。在大量的申请中,存在着一些缺乏创新性的低水平申请,还有一些是夹杂着急功近利因素的盲目申请和重复申请,甚至也有极个别弄虚作假的申请。

  王杰说,自然科学基金创立20年来之所以能够健康发展,最根本的法宝就是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为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经成功地建起了由数万名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库。每1份申请首先要分送3至5位同行专家审查,再要经过学科评审组专家的会评。目前的6万多项申请就意味着需要动用二三十万人次的专家参与评审。低水平、盲目、重复申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浪费了评审专家宝贵的时间精力,消耗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影响了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效率。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项目依托单位抱着“广种薄收”的想法,片面鼓励申请数量而忽视申请质量。电子申请在方便项目申报的同时,也为个别科研人员盲目重复申报提供了方便。有的项目申请人上年度没有评上项目,第二年将申请材料原封不动地继续投送申请。专家认为,这种过度追求申请量的行为还与项目依托单位的领导是否树立了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有关,也与单位的人才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有关。

路:采取切实措施,提高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质量

  在国家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如何确保科技经费“好钢真正用在刀刃”上至关重要。没有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做保证,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设想就不可能落到实处。

  从目前的实践看,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质量,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亟须“瘦身”。

  据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在研究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引导研究者和项目依托单位提高申请质量,提高研究水平。同时,要进一步明确项目依托单位在保证项目申请信息真实性方面的责任。例如,有专家建议,在项目申请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虚假申请的情况,应该实行一票否决,取消申请人的申请资格,降低其所在项目依托单位的申请资质。只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真正从根源上杜绝不良申请行为。此外,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酝酿恢复收取项目申请费,对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设立“门槛”,以应对项目申请大幅度快速增长带来的一些新问题。

  应该看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是用纳税人的钱资助基础研究,这些资金来之不易,必须充分重视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宝贵的科研资金真正为促进国家科学发展、为让科学事业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发挥应有的作用。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的话说,就是要使科学基金成为“随风潜入夜”的“及时雨”,从而保护科学家“细听蝉翼寂,遥感雁来声”的科学敏感,引导科学家自由探索与创新,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科学基金支撑新疆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规模和强度虽然有限,但对于那些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来说,仍不啻于一场“随风潜入夜”的“及时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关心和支持下,新疆被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支持范围,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项目606项,共计6189万元人民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新疆自然科学基金成为新疆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两者相互衔接、相互补充,构成了新疆基础研究的支撑体系。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新疆基础研究的稳定发展,对提升我区科学研究水平、提高科技整体竞争力等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促进新疆优势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对增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稳定边疆科技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开发利用新疆的自然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奠定了基础;针对我区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为我区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对加强新疆科技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十一五”期间,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中之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提出实施面向优势资源转换的科技创新战略;同时把基础研究作为“十一五”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针对自治区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研究。

  一是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深化“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的研究,重点研究绿洲生态系统的安全及其动力学机制。从生态系统与水资源转化、水盐运移的角度,深化对荒漠化、盐渍化的认识,为水资源的开发、流域治理、生态改善、环境保护和绿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矿产资源的成矿、成藏机理研究。研究我区及毗邻区域矿产资源的成矿条件、机理和规律,研究油气资源形成、运移和储存的地质条件及分布规律,发展大陆地质科学,为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和油气田提供理论指导和预测手段。

  三是特殊环境的生物资源研究。围绕本区特有的野生动植物和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这些资源的种群、存量、生物功效成分及其基因结构,建立特殊环境下生物基因库,探讨野生生物(特别是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法。

  四是地区性特高发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和药物作用机理研究。探明地方病、特高发疾病的流行现状、环境影响因素,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其作用机制、民族易感性的遗传学机制、环境因素对基因变异的影响及致病机理。开展特有中药、少数民族药功效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中药、少数民族药基础理论与方剂配伍理论以及维吾尔医学、哈萨克医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基金纵横: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获得资助者刘勉——自然科学基金助我当国际合作“红娘”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对我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让我跟国内科学家深度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另一方面,给了我一个机会经常回国交流,使我能够经常接触自然科学基金委、大学、研究所等单位,使我有了做‘红娘’的机会。”刘勉教授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的过程中,不止一次提到了“红娘”这个词。

  刘勉所提到的“红娘”,是指在国内外地球科学研究者间居中协调、牵线搭桥,促进中外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信息共享和实质性合作的人。刘勉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他说:“有些工作与我的学术研究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我觉得凡是能促进国内外地球科学合作交流的事情,都很有价值。”

  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设立于1998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为鼓励部分海外优秀青年学者能在国内进行一定期限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而设立的。该类基金项目平均资助强度为每项40万元,资助期限为3年。设立几年以来的实践表明,该基金成功适应和推动了国际合作和吸引优秀海外人才合作进行高水平研究工作的需求,为国内部分科学领域基础研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1年,刘勉在国内同行的鼓励下第一次申报该基金资助,并顺利通过了第一轮评审。然而,因为时间上的冲突,刘勉未能回国参加答辩,没能通过第二轮评审;2002年再度申报,刘勉又一次顺利进入答辩环节,这一次他成功了。刘勉回忆说,“总体感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竞争相当激烈——有很多优秀的科学家落榜,所以我觉得我很幸运。”

  获得资助的项目名称为“中国西部碰撞构造的地球动力学”。刘勉与国内合作者选择了“天山—塔里木”地区及鄂尔多斯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地区的深部构造和活动构造。之所以要研究鄂尔多斯地区的情况,刘勉说:“主要目的是想了解环鄂尔多斯拉张带地堑为什么形成,为什么有那么多地震发生在这一地带。”据刘勉介绍,中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就发生在这一地带——公元1556年1月23日,今陕西华县发生8级地震。这次地震,死亡人口之多,为古今中外地震历史所罕见。据史料记载:“压死官吏军民奏报有名者83万有奇,其不知名未经奏报者复不可数计”。而在过去700多年里,这一地区发生6级以上地震30多起,包括几次8级大震。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刘勉有意识地推动密苏里大学与南京大学、北京大学间的密切合作,并邀请了两位美国专家参与该项目的研究。2005年底,该项目顺利结题,在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递交的结题报告书中,除总结了“已在鄂尔多斯西、南缘布设了3条地震剖面,将为这一位于青藏高原和华北块体之间的关键地带提供高分辨率地震层析;开发了系列三维数值模型来模拟印度—欧亚碰撞作用下的地壳变形和构造演化,研究了青藏高原拉张构造的主要驱动机制并表明重力势能起主导作用,考察了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作用下地壳增厚和横向逃逸的应变配分,并指出虽晚新生代以来碰撞作用成为亚洲构造的主导机制,但主要限于西部地区;整合GPS、新构造和数值模型研究了中国及邻区的应力演化和地震活动”等三个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外,刘勉还不无自得地特别指出他的“红娘”工作成果。他总结道:“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和密苏里大学的合作,也培养了学生,帮助了青年教师成长。”

  之所以热衷于为国内外地球科学界作“红娘”,刘勉表示那是他的职责所在。1999年,一批留学海外、并已取得终身教职的年轻科学家创办了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旨在促进中国与美国及其他国家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推动中国地球科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在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初期,刘勉刚好是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的主席。自然科学基金地资助帮助他往来于大洋两岸,为该组织与国内地球科学界的各项合作活动奔忙。其中关于大华北地区的构造和地震研究计划,经过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国内同行的反复讨论,现已纳入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战略规划。

  刘勉后来也参与了一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工作。总结自己的经历,他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整个评审过程是很先进的,透明度很高,竞争很强,也很公正。总体上来讲,整个评审管理很好。基金委设立的面上项目对于扶持年轻科学家有很积极的作用——很多年轻人没有很多项目可做,就一个面上项目,认真来做,就成长起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思想非常前沿、动态、开放,基金委的模式十分有利于基础研究,有助于年轻人成长。”

  结合自己的自然科学基金历程,刘勉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评审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的时候,前提当然是要选择优秀的课题,但在国际合作,尤其是在国内的队伍建设和扶持年轻人方面也应该有所偏重——这远比发表一两篇学术论文更为重要。”

  “我要特别感谢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刘勉最后说:“自然科学基金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我在国内开展的所有科研活动和‘红娘’工作,都是建立在基金所提供的平台之上的。基金的资助是我们工作的起点,虽然最早的项目已经结题,但是相关研究一直在滚动推进,现在还在持续取得成果,这些成果也都是自然科学基金结下的果实。可以说,没有自然科学基金,我们这个项目的开展、国际交流和成果的取得都会非常困难;正是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让我们无论在个人之间,还是密苏里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三所大学之间,都不断开展实质性科研合作,最终形成目前这样良性循环的局面。”
 


陈宜瑜主任访问西藏自治区

应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邀请,2006年8月13-20日陈宜瑜主任率团访问西藏自治区,期间会见自治区向巴平措主席、吴英杰副主席、白玛才旺副主席等领导同志,并与多吉泽仁副主席就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进行了正式会谈;与自治区科技厅就具体问题进行了商谈。自治区领导同志分别介绍了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科技工作的成绩、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希望基金委给予西藏科技工作大力支持。陈主任向自治区领导介绍了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及近年的工作情况,表示基金委将尽最大努力积极支持西藏科学技术工作。双方领导同志就发展西藏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引领和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等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达成了一些重要共识。

  在西藏期间,陈主任一行还分别到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拉萨部及其藏东南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纳木措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站,以及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高能物理研究所羊八井宇宙射线国际观测站和自治区科技厅所属高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考察,并到西藏大学、西藏藏医学院调研。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