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重点研究获突破

【字体: 时间:2006年08月2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8月是个丰收的季节,在生命科学领域国内也是硕果累累

  

生物通综合:8月是个丰收的季节,在生命科学领域国内也是硕果累累:

AMCase基因突变体克隆成功 

日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陈凌硕士等,在军队“十五”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资助下,成功地克隆了小鼠酸性哺乳动物几丁质酶(AMCase)基因突变体,相关生物学学信息的明确,为今后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奠定了基础。 

几丁质又称甲壳质,是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成分。几丁质的催化水解是由几丁质酶完成的,它存在于多种物种体内,现已证明提纯的植物和某些细菌的几丁质酶具有抗真菌活性,可使20多种真菌的芽管解体、菌丝生长受抑制等。酸性哺乳动物几丁质酶(AMCase)是不久前发现的第二种人几丁质酶,其在啮类动物和人身上有一定的同源性,大量存在于胃肠道,小部分存在于肺。序列分析和同源模拟提示,这种几丁质酶可能在消化和防御感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克隆小鼠AMCase,并进行序列分析,陈凌硕士等从BALB/c小鼠胃组织中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运用PCR技术体外扩增获得AMCase基因,构建pMD18-T/AMCase重组载体,测序后应用DNAMAN4.0软件与标准序列进行比较,并通过Si-gnalP3.0和TMHMMServer v.2.0等服务器对等电点、氨基酸组成、信号肽和跨膜结构等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所克隆的基因共编码473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1.93kD,等电点为4.73,与AMCase同源性达99.57%,同属18家族的几丁质酶成员,由信号肽(氨基酸1~21)、催化区(氨基酸22~391)、铰链区(氨基酸392~425)和结合区(氨基酸426~473)组成。编码的蛋白质在催化区和铰链区分别发生了突变,292位氨基酸由丙氨酸(Ala)突变为脯氨酸(Pro),404位氨基酸由苏氨酸(Thr)突变为丝氨酸(Ser)。 

据陈凌介绍,从几丁质酶这一大家族来看,为了适应环境(特别是微观环境)的变化,其在生物体进化过程中,会发生与种族无关的微小变异,这说明所克隆的基因为AM鄄Case的一个突变体,这种AMCase突变体的出现,可能是哺乳动物几丁质酶适应微观环境的一种表现,这种变化是否会影响其对几丁质底物的催化,以及其抗真菌作用是否会有所改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香港科大薛红发现精神分裂症基因

生物通报道: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系副教授、生物信息中心及应用基因组实验室负责人薛红博士日前披露,科技大学研究小组对甲型伽玛氨基丁酸受体经多年研究,终于发现了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的基因。 

8月25日,在广州举行的“南沙科技论坛”上薛红博士表示,希望这项研究尽快进入临床医学。如果成功,有这个基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得到治疗,并可以得到控制。 目前美国、日本、德国、葡萄牙4个国家上周也证实了同样的研究成果,这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元凶不仅在中国乃至亚洲独有,且在美洲、欧洲等地也都存在。这一发现将为全世界的患者带来福音。 

华山医院发现脑梗死后新生神经 


记者今日从华山医院获悉,该院神经外科最新研究发现,人脑梗死后,在梗死区周边有新生神经出现。这一研究成果颠覆了成年脑内神经元不能分裂,即没有新生神经生成的传统观念。该研究报告已发表在8月2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英美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这一研究成果,称该研究科学为脑卒中患者带来了希望。据介绍,在世界范围内,脑卒中仍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首要疾病。 



863成果破解皱纹基因密码 首次用于化妆品 

来自齐鲁晚报的消息,一项863计划重点课题项目科研成果,破解了人类各种皱纹形成的基因密码,首次被应用于美容化妆品行业。

    这个名为《纳米微粒靶向诊断与治疗》的课题项目是由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家8所重点大学共同承担,经过7年研究,终于破解了人类衰老及各种皱纹形成的基因密码,并结合纳米载体靶向技术与现代尖端生物科技,将中药车前草、芦荟、银杏、鱼腥草等纯天然植物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将靶向多肽分子作为表面修饰剂,制造出祛皱产品纳米颗粒霜剂——博木子祛皱因子。

    那么,博木子祛皱因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博木子祛皱因子应用《纳米微粒靶向诊断与治疗》项目8大核心技术中的4大核心技术(纳米技术、载体技术、靶向技术和隔室封闭技术)从中药的车前草,芦荟,银杏,鱼腥草等纯天然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将靶向多肽分子作为表面修饰剂,制成直径为(50±8)nm的颗粒霜剂,在靶向多肽分子的作用下,靶向真皮层的胶原纤维,激活细胞内呼吸链,增加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生长,使皱纹变浅变短至弹开,临床验证有效率为85%、显效率为75%、初步治愈50%。并保持8?10小时以上,1周后,肌肤重塑弹性,三个月治疗期后使用可以抚平皱纹,收紧松弛肌肤,使衰老细胞恢复功能。

    广州鹏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重点主课题《纳米微粒靶向诊断与治疗》项目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承担单位和产业化基地。

      该公司的董事长是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该公司拥有多项我国高新技术,源头创新项目,是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研究、开发、产业化为核心工作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最大的特色是产、学、研一体化。

       自今年年初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后,自主创新、产学研结合、将科研的主体转移到企业成为今后科技发展的基本导向。博木子祛皱因子的迅速的产业转化无疑为科研成果的转化给出了一个模型。

     博木子祛皱因子的成功经验还突出了纳米技术与生物医药相结合的强大力量。任何一个生物领域的研究人员都不能忽视纳米技术在生物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前景,而且多学科交叉研究也是今后科学研究的一个大趋势。 

仁济医院研究成果:小小叶酸防胃癌 

叶酸,一粒很不起眼的白色药片,过去几十年它的临床应用只是治疗贫血和神经管发育不全。最近10多年来,仁济医院消化科房静远教授及其团队,聚焦在这种水溶性维生素上,从细胞学研究到动物实验再到临床研究,证明了叶酸治疗萎缩性胃炎从而预防胃癌的疗效。这是国际上首次将叶酸用于防治这类疾病。
  据悉,围绕叶酸与预防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被SCI收入论文15篇,并荣获2005年度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前,全球胃癌死亡者每年超过60万人。在上海地区,胃癌发生率在男、女性人群中分别次于肺癌和乳腺癌而居第二位。由于胃癌早期症状很难与一般胃病区别,我国目前仅可发现10%左右的早期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最主要的胃癌前疾病,其发生胃癌可能性达1%—5%。75%伴有重度异型增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如不治疗会在8个月内迅速演变为早期胃癌。
  上世纪90年代初,仁济医院房静远和朱舜时两教授领衔的课题小组,受美国人用叶酸预防结肠癌启发,开始进行叶酸干预犬胃癌发生的实验。当时一共16只犬,都给予ENNG致癌剂诱发胃癌。其中8只犬使用叶酸干预,而另外8只犬未用叶酸干预。15个月后,胃镜检查发现,没有使用叶酸干预的那组犬都患了胃癌,而叶酸干预组中只有3只患了胃癌,且肿瘤较小。
  与此同时,实验也在临床中进行。专家发现胃癌患者的血清叶酸值显著低于正常人,就用叶酸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4例对照组中,发生胃癌3例、结肠及食管癌各1例,而44例叶酸治疗组中未发生任何胃肠肿瘤。此后,又用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累计10多万例次,并推广应用到全国各地。研究组7年和10年的随访证实,叶酸对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甚至异型增生的疗效显著,有效降低了胃癌发生率。
  叶酸为何能预防胃癌?房静远解释,叶酸与DNA的合成,与稳定DNA甲基化密切相关。如果甲基化水平低,癌基因就容易活化,从而促发癌症。服用叶酸,会使癌基因失去活性。不过,专家强调,如果已经确诊为胃癌患者,就不能随意服用叶酸,因为从理论上讲叶酸可能使肿瘤生长加速。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