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泉博士:决策过程的神经网络模型

【字体: 时间:2006年07月07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生物通综合:脑部是如何处理决策过程以因应外在刺激的呢?美国Brandeis大学罗中泉博士与同僚提出一个包含顶叶皮质 (parietal cortex)、基底核 (basal ganglia) 及运动区域 (motor structure) 之大尺度神经网络,以用来解释决策过程中速度与准确度间的平衡机制 这一文章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

过去三十多年来心理学界发展出一些决策过程(decision making process)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认为在简单的知觉辨识的决策过程中,大脑的负责累积外在知觉证据,当累积的证据达到一个固定的门槛值 (threshold) 时,大脑就达成决定并且触发行为反应。 

这些模型在最近的神经生理学实验中得到验证。实验证据显示在一些视觉辨识实验中,当大脑皮质 (cortex) 内特定神经元族群的活动逐步上升达到一个反应门槛 (threshold) 时,灵长类动物对外在视觉刺激做出决定并产生行为反应。但神经系统决定反应门槛的机制为何?又如何依循该有的外在反应作适应性调整?运用可激发神经元的生物物理神经网络模型,来自台湾的罗中泉博士及其指导教授汪小京推演出:上视丘 (superior colliculus) 神经回馈结构会导致上视丘神经对上游大脑皮质神经元跨越反应门槛与否产生全有全无的激发反应。此激发门槛与皮质视丘 (cortical-collicular) 传导途径之效能仅呈弱相关,但与皮质纹状体 (cortico-striatal) 传导途径的强度呈高度相关。有趣的是,皮质纹状体突触受多巴胺调控之神经可塑性影响。罗博士提出的模型,不仅描述了反应时间行为的主要神经网络计算步骤,同时也指出个别脑部神经传导途径对决策门槛之侦测及调节的重要性。 

正如 Michael Shadlen 教授等人指出:罗博士与王教授的运算模型应被视为由基本概念迈向神经网络与细胞层级的重要里程碑。真实神经网络究竟如何达成决策运算过程呢?后续的生物行为学实验将为我们揭开这个谜底。 

原文:Lo CC, Wang XJ. Cortico-basal ganglia circuit mechanism for a decision threshold in reaction time tasks. Nat Neurosci. 2006 Jul;9:956-63. Epub 2006 Jun 11.[Jul 03, 2006]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