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被逼“躲起来做点事” 如何减负?

【字体: 时间:2006年07月31日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推荐:

  

  

  近年来,为农民减负、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呼声此起彼伏。写下“也要为科学家减负”这个题目,是因为最近看了媒体的两则报道,心中一直难以释怀。

  一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深感应酬过多,消耗了大量时间,为了进一步推进杂交稻科研事业,有时不得不“躲起来做点事”。另一则是,上海一位新任科研所所长疲于应付繁杂的事务,只能把科研时间排在早晨9点以前,晚上7点半以后,外加双休日,他的研究生背后戏称他为“双休日科学家”。

  两位科学家的苦恼,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躲起来做点事”与“双休日科学家”,透出的无奈令人担忧。前不久,中科院上海分院对下属的10多个研究所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由于科研以外的事情太多,研究所的正副所长们基本上从“全职科学家”变成了“兼职科学家”,科学家负担过重的现状可见一斑。

  科学家负担重,不外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行政重负。时下,有一种不太好的现象,一旦某个科学家做出了突出的业绩,就会得到“重用”,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行政事务中。一位担任领导职务的科学家坦言,每天必须圈阅的文件就有10多份,业务工作根本无暇顾及。二是应付名目繁多的评估、评审活动及工程论证。科学家参加评估、评审和工程论证活动本无可厚非。现在的问题是,这类活动确实太频、太滥了,致使一些科学家像赶场似地来回奔忙,用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礼和的话说就是“在天上的时间比在地上多”,个中滋味,怎一个“苦”字可以了得。三是很多科学家当了顾问、理事后,就不得不出席各种会议、作报告等活动,占去了科学家相当多的时间。

  为科学家减负,迫在眉睫。科研需要过程,科技创新需要积累,这些都需要充分的时间作保障。就说袁隆平院士,如果当年他没有足够的时间泡在海南岛,守住每年的关键季节,一门心思地研究杂交水稻,就不会有今天的辉煌成就。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科研也容不得半点虚功,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科研活动,只能让科学家透支精力,让科研事业蒙受损失。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科技实力,而科技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科学家队伍。对于科学家来说,最高荣誉不是职务、职称和五花八门的“头衔”,而是实实在在的发明创造;对一个社会来说,对科学家的尊重不是拉他们参加各种庆典和活动,而是保证充足的科研时间,保障必需的科研经费,提供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

  科学家是社会的财富,科学家的时间不仅仅属于他们自己,而是属于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的。不要为了单位和部门脸面上的事,更不要为了带有商业性质的活动去消耗科学家的时间了。科学家最珍贵的是时间,最需要的是时间,关心和爱护科学家,就从节约他们的时间开始吧,就从为他们减负开始吧!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