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活跃于国际科学大舞台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6年07月12日
来源:光明日报
今年5、6月间,我国相继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和启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两个国际大科学计划。近年来,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我国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走出去”,参与和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他们日益在国际科学大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卫星导航技术是当今高科技领域的前沿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两大系统都是以军用为主,一旦因“军事”原因被切断卫星信号,后果不堪设想。为了打破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垄断地位,欧盟15国于1998年决定由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空间局共同制定一个欧洲自己的导航卫星系统——伽利略计划。实施伽利略计划,目的是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民用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计划总投资35亿欧元,计划发射30颗卫星,2008年建成。相比于目前全球使用广泛的GPS系统,“伽利略”既可与GPS兼容,也可与“格洛纳斯”兼容,而且更加精确,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中国作为第一个非欧盟成员国于2004年参加了伽利略计划,该项目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对外科技合作项目,今后几年,我国将逐步向伽利略计划投入2亿欧元,在卫星导航技术、工业制造、服务和市场开发、产品标准化等领域与欧盟展开全面合作。中国的参与将使这一系统在交通、科学、土地利用以及战胜自然灾害等方面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我国来说,也能有力促进卫星定位产业的发展。
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当今世界科技界为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问题而开展的又一重大国际合作计划。与不可再生能源和常规清洁能源不同,聚变能具有资源无限,不污染环境,不产生高放射性核废料等优点,是人类未来能源的主导形式之一。ITER计划启动于1985年,今年5月24日,科技部代表我国政府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草签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联合实施协定》,这标志着我国实质上参加了ITER计划。其他合作承担ITER计划的六个成员是欧盟、韩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美国,这七方包括了全世界主要的核国家,覆盖的人口接近全球一半,它的建造大约需要10年,耗资50亿美元。科学家指出,ITER计划的实施结果将决定人类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的进程。参加ITER计划,是我国参加国际合作走上更高层次的一个明显标志,也展示了我国在科技领域坚持“开放”的决心。
近日,一项由科技部会同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推出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比起其他国际大科学计划,这是第一个由我国倡议制定的大科学计划。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与疾病斗争所积累的宝贵财富,是最有望以我为主取得原始创新突破的学科。一场非典,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疑难疾病方面的独特作用,这项计划旨在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构筑中医药科技合作平台,动员全球科技资源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今年我国将投入1亿元资金与国外联合启动首批50个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这些项目的重点内容是治疗神经精神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疟疾、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药品研发。有关专家认为,这一计划的实施,必将大幅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和形象,促进中华文明对世界的积极贡献。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生物通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