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浮躁的根源在于评价机制

【字体: 时间:2006年06月09日 来源:科学时报

编辑推荐:

  

  

 “没有哪个国家有我国这样类型多、频次高的科技评价活动。科技评价涉及到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甚至全国两千多万科技工作者每个人的自身利益。在各种评奖、评估、验收、鉴定的牵动下,各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纷纷组织大量人力去填写申报材料、检索被SCI/EI收录的论文。由于科技评价与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以及每个科技人员的前途相关,为此,一些单位和科研人员不得不去四处打探谁是评审委员会成员,甚至不得不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科研人员为完成这些指标、评估,被逼得不能静下心来从事研究,被逼得浮躁起来,甚至有的人弄虚作假。”在正在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记者听到很多这样的声音。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科技体制上的问题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好的是什么?不好的又是什么?科技界浮躁的解决办法又是什么?有关部门对这些问题没有很好重视。”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大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用六个字来形容,“问题相当严重”。

    很多院士都表示,科技评价中存在重形式走过场、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评价结果使用不当,助长了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不良风气;重人情拉关系、本位主义等现象,影响了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此外,科技评价中缺乏信誉,评价办法简单,程序不规范,缺少权威性的科技评价中介机构,专家评价制度不健全,评价泛滥等问题也是院士们反映较多的问题。

    长期在科研一线工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何多慧认为,对科研给予量化指标的考核是一种短视行为。他说,量化考核对领导来说最简单也最省事,但这种考核又是科技界的急功近利、浮躁虚假等现象的根源所在。科技评价中的功利主义、短期行为、急功近利、以成果论英雄等“政绩工程”问题若不彻底纠正,将会给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带来极大的危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詹文龙也认为,科技界的浮躁和评价机制不无关系。他说,目前,在基础研究领域,原始性创新或真正静下来做点研究不太容易,甚至一些自由探索的、风险大的研究不敢去做,如果评价机制科学有效,中国科学会更加健康地发展。

    “有些科研人员为了完成论文数量的考核指标,把本来该出一篇文章的成果,分成十篇文章来发表,中国科技界存在的单纯追求论文数目的现象肯定是不正常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铭汉表示,“但如果绝对没有数量评估,又很难确定研究工作的进展,这就让科研管理陷入两难境地。”

    谈到如何给科研人员松绑的问题时,叶大年表示,应该取消项目的中期评估,放宽评估时限;同时,应该取消国家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不要让科研人员围绕“获奖”的指挥棒转。

    叶大年说,取消国家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的呼声已经很久,在很多科研人员的呼吁下,现在已经取消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三四等奖,但现在还存在一二等奖。

    奖励的激励机制是客观存在的,科技界对奖励问题的反感恐怕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完全取消评估和奖励的结果,可能会变成科技界自己在寻找“偷懒”的理由。其实,这个两难的问题不仅科技界存在,经济学界不久前也在讨论“代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

    很多院士都表示,现行的科技评价机制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阻碍。如何解决科技评价的问题,还期待中国科技界自身在不断成熟之后,逐步探索出一个比较科学、公平、合理的评价方法。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