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要多研究解决创新的障碍

【字体: 时间:2006年06月09日 来源:中国科技网

编辑推荐:

  

  

北京6月7日电(记者  李大庆)  享有抗击“非典”第一功臣美誉的钟南山院士对自主创新有着深层的思考。他说要搞创新就要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氛围,就要研究解决现实中的许多束缚创新的障碍。
  2004年,在由本报主办的十大科技新闻人物评选中,钟南山院士以高票当选。两年来,因工作繁忙,他一直没有机会领奖。正值两院院士大会召开之时,本报特向他颁发了迟到的获奖证书。期间,钟南山院士愉快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

  要多研究创新的障碍

  这次到京参加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钟院士经常思考的就是体制问题。他给记者讲了一件“难事”。为了一个科研项目,钟院士和许多外单位的同志协作攻关。“我们费了好大的劲使各个单位协作起来,但等科研成果出来需要申报科技奖时却犯了愁。按照规定,我们必须对申报者排名。这使我们非常难办。本来合作挺好的,但现在开始‘打架’了。”钟院士认为这不是什么个人或单位的事,它实际上反映的是我们科研体制对创新的限制,这个体制还没有创造出一个适应创新的氛围,其中许多方面是创新的障碍。

  钟院士在许多问题上都看出了制度的缺陷。钟院士是个医生,去年当选为中华医学会会长。现在公众普遍关注的医患关系紧张问题也为钟院士所关心。他说:“人们现在把医患的矛盾都归到了医院和医生一方。实际上这是国家长期对医疗卫生投入不够、医疗卫生市场化的结果。国家的医疗投入不够,百姓个人看病需掏的钱越来越多,就算医生们的医德最好最完美,看病还是贵。其实这不是一个医院的问题,说到底是体制问题。这就需要体制创新。”

  要提倡创新文化

  现在我们许多单位或部门的领导都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创新已成了他们的口头禅。钟院士认为我们现在整体上对创新文化研究不够。钟院士举了评价体系的例子:现在很多领导都要求下面搞创新,要求出多少多少篇论文。但很多时候比较重大的研究需要沉默几年,甚至十几年。有关领导要以平静的、宽容失败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研究。“你给他创造好的研究条件,支持他,容忍他的研究有失败,这就有利于创新。如果急于求成的话,就可能出现许多的‘黄禹锡’。因为成果催得太快,研究者压力太大,再加上个别人道德底线不高,就难免不出现弄虚作假。”

  要提倡“普及创新”

  在采访中,钟院士提出了一个新名词:普及创新。他给记者解释说,比如给人看哮喘病,做气道反应的测定,一般都需要使用从国外买来的仪器。由于价格太贵,基层医院根本用不起。有人把这种几千美元进口的仪器简单化了,只卖几百元人民币,这种仪器照样可以测定气道反应性,检查有没有哮喘。钟院士认为这个将复杂仪器简单化的过程就是普及创新,这种创新是我国目前非常需要的。

  在钟院士看来,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创新等等都很重要,但普及创新也十分重要。“创新的含意不是一个单纯的发明创造,产品要能让人买得起,用得上,这也是创新。当医生的钟院士三句话不离本行:“谁都知道用贵重药好,但买不起啊,如果你能把原来的价格降到1/3,那也是创新。”

  科技日报要有自己的特色

  钟院士经常阅读科技日报。他希望科技日报要突出自己的特色,进一步贴近广大科技人员。他认为,科技日报的特色一方面要突出宣传自然科学,另一方面要报道自然科学里的哲学问题,报道科技政策和科技体制改革,更多地反映科技人员的心声,为自主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