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贵族化的大学vs.最争气的大学

【字体: 时间:2006年06月02日 来源:新华网

编辑推荐:

  

  

链接:

最尴尬的大学vs最搏命的大学

最“小资”的大学vs.最聪明的大学

最具偶像价值的大学vs.最具纯粹的大学

最有人气的大学vs.最让人着急的大学

 

最争气的大学:中山大学 
 
 
80年代有内地考生心仪中大,却遭到了父母的拒绝:“广州这地方生活费用太高......”90年代家长们拼命把孩子往中大送,因为就算是在内地某所大学就读,四年后最终也还是会削减脑袋往珠三角跑,“还不如提前进入阵地”。


广州这座人气极旺的城市提升了中山大学在全国考生心目中的位置。


的确,许多的高考奇才是舍全国排名前三位的学府而取这个华南第一学府的,翻开中大的光荣历史,孙中山、鲁迅、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江绍原、汪敬熙、冯文潜、毛准、马衡、丁山、罗常培、吴梅、俞平伯、赵元任、杨振声、商承柞、史禄国等等等,这些让人除了想起伟大光辉知识学术渊博之外再想不到别的词的一大长串名字触目可见之外,最值得中大人骄傲的恐怕还是中大的校名——迄今为止孙中山仍然是两岸三地人民尊敬怀念的第一人。


在一次有关教育理念与课程设置的研讨会上,陈平原谈到大学教育的微妙之处,在于如何“为中才制定规则,为天才预留空间”。为了说明问题。“我以老清华和老北大为例证,分析各自的利弊得失。当时,有一句话,险些脱口而出:那便是作为对照物的中大之特色。在我看来,身处南国的中山大学,注重规则,但不若清华管理严格;预留空间,但不若北大推崇自由”——而介乎“严格”与“自由”(或“不严格”与“不自由”)之间恰恰成就了中大特有的魅力。


虽说从喧闹嘈杂的新港西路正门进入植物园一样的中大顿时令人有了一种学府圣地的清静、脱俗之感,而中大留在人们记忆和印象中的也真的是一处常年青葱之地。大草坪上一直伫立的中山先生的雕像,时常隐约传来钟声,北门连着珠江的小码头,常年散发着各种香味的、繁茂得常常令人感到困惑的花草树木。


因为在广州,跟中大联系在一起就不仅仅是绿色。一位现供职于广州某报社的中大毕业生曾颇为自豪地说过:“我在大二的时候就不用爹妈的钱了,因为来钱的路子太多了。我在内地大学的朋友来广州玩,我天天请他们吃海鲜都不会手软。”中大师生在广州的“炒更”大军中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从报社、出版社、电视台之类的文化单位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公司,都能见到不少中大人的身影,呼机别着、手机攒着,整天校里校外地忙忙碌碌,混得好的,兼职弄个经理当当都不希奇,最不济抱着满纸箱的打口碟、洗发水满宿舍兜售,也不觉得丢面子。说起来,也是了解社会、培养能力,更何况还能赚点小钱,然后,老鼠街上弄些“名牌”武装自己,小酒馆里喝点干啤放松自己,转眼之间就长大自立了。


这种做法学校当然不提倡,更何况,为解决一些困难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压力,学校也创造了许多勤工俭学的机会,但学生们大都觉得不过隐,到广州的大码头上去混才刺激,才有派。不过话说回来,中大学生们仍然是广州高校中综合素质最棒的,赚钱不忘读书是他们爱提的口号。要不,为什么在广州只有中大旁边的书店生意最好,而在其它地方,则是开一家关一家?


毫无疑问,广州这座城市的商业气氛对中大的影响是确实存在的,仅就做学问而言,一位从湖北调过来的教授就说过:“要在中大干出一番学术成就,必须有极高的定性和牺牲精神,否则,你就打定主意去赚钱。”中大旁边是广州美术学院,中国高校中最有钱的一些人就住在那里,有车有房着实也让中大人颇为羡慕,但中大毕竟是一所有着深厚人文传统的老校了。有文化、有传统,就得要有些架子,所以守着珠三角这个好地头,却又方寸不乱、若即若离,保持着自身的纯正品格,宽容、开放,但不一味从俗,或许正是因为中大的存在(当然不仅仅是中大),才使广州的那么多高校看上去不至于变成珠三角暴发户的镀金课堂。


与香港及东南亚地区的特殊关系是中大的一大资源,而珠三角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更为中大提供了一个性的发展空间。别的不说,单是看看遍布校园的那些校友及各界名人捐建的堂馆的名字——英东体育中心、梁M琚堂、善衡堂、增宪梓堂、永芳堂、冼为坚堂、马文辉堂、方润华堂......便可以感到中大这份资源是何等强大,至于原岭南大学校友筹款资助的岭南学院等更是别的学校学不来的高招。一位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学生就立下誓言:“毕业十年后我一定要回母校,不是来怀旧,而应该是为自己捐给母校的大楼剪彩。”瞧瞧,够牛的吧!去年,中大与珠海签定协议,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此举不仅为中大办学拓展了新的空间,而且更令人想入非非的是,中大的新生们不久就将在珠海这座风光优美的城市度过他们难忘的大一。   (文—黄爱东西)
 
最贵族化的大学:香港大学 
 
 
按照现在通行的校史写法,香港大学的前身为创建于1887年的香港西医学院(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在此求学)。1911年,香港大学正式建校,从此在长达半个世纪中,直到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之前,香港大学一直是全港独一无二的高等学府,由于学费昂贵、门坎高,直到70年代香港经济腾飞之前,港大毕业生绝对为非富则贵,因而有“贵族学府”之称。比如,港大的文、理、医等九个学院中,尤以三师为其强项(律师、建筑师、医师)。港大医科更是强项中的强项,毕业生第一年的起薪点即可达5万港元以上。50年代以前的港大毕业生,其自立作为英国留学生看待。


从张爱玲、许鞍华到陈方安生、范徐丽泰、梁爱诗等为首的一系列特区高官,几乎清一色出于香港大学。曾有位专栏作家幽默地问:为什么香港多女高官?皆因一应女高官都来自港大,而过往香港立法局的华人议员和政府高官又多来自港大,自然会着力照顾下小师妹!当然,这只是讲讲玩笑话,但香港留住一批“高等华人”是又港大催谷而生。


时值5月,港大的应届毕业生已领取了毕业袍,三五成群地在红砖墙身、富有古典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代表的大学主楼中拍毕业照留念,自有一种清怡儒雅的学府之气。港大的主楼建于1912年,楼高三层,依山而建,以中间的钟楼为界,左右对称,两边各有一座小塔楼,配着典型殖民风格的柱廊和阳台,颇有牛津之风。特别是港大男生宿舍属中世纪的斋堡式建筑,才用了都铎和哥特式的综合设计,有强烈的维多利亚女皇时代的风格,内设典雅别致的螺旋楼梯,其楼梯的锻铁图案可谓美仑美奂。


由于建筑古雅和驰名全球,港大也成了广大海外游客必到的观光点之一。


香港不少以大学为背景的电影都选择港大,从张爱嘉的《最爱》到许鞍华的《今夜星光灿烂》,《还有玻璃之城》,讲的都是港大故事,大约除了因为杜国威、张婉婷和许鞍华都是来自港大的文科精英出身外,港大典雅浪漫的校园风光比其它香港任何大学的校园更具特色。而近日李泽楷的女友入读法律系硕士位,更令港大门内弥漫浪漫旖旎之色。


毕竟是21世纪,这些身穿黑色毕业袍、牛仔裤、运动鞋的新一代港大生,早已弃绝迂腐的贵族风,但港大这个名威世界的“品牌”仍令他们有种精神贵族的自傲。


大半个世纪来,一声“来自UK”等于是精英的代表,港大校友会一度更是一张港大沙纸之外的附加价值。从某个角度讲,港大颇似哈佛,编织一张非富则贵的人才网络,与专攻一门专科意义同样重要。从被港大生戏称为“五环大舞厅”的陆佑棠每逢假日举行的Ball开始,港大生已开始悉心学习社交和Ball场礼仪,为步入社会精英之层做好准备。


香港是个讲究品牌的社会,即使进入21世纪,港大象牙塔已倾斜,贵族之光已黯然,但“UK”(港大生的简称)的文凭令其在就业和起薪点都不同于众。就是一般企业的管理层看到UK生,多少也会刮目相看。


但自从1962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之后,港大“独此一家”的权威形象受到强烈冲击,特别中大同港大相比,中大更多采纳美式教育及受美国科技文化影响,且与内地的文化学术交流也较港大广泛。中大虽然成立较迟,但其授课语言以中文为主,有利学生的充分理解与学习,因此吸引了大批精英应届毕业生投考中大,令港大失去精英生源。再则,中大推行暂取新制度,即选取中六会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免试直升中大,无形也令港大流失一批精英学生。


港大的改革始于己于人80年代王庚武出任校长时期,其首要之革,就是大力洗脱昔日浓厚的殖民色彩,加强与内地交流。最近,刚刚举行的第三届普通法律深造文凭课程毕业礼,23名毕业生中大部分来自内地的高等学府及司法机关,包括最高人民监察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外交部和港澳办,更有一人来自中央军委法制局,学员层次之高,从中可见一斑。


近日,港大又冲出香港,与海外17间大学合作,决定在2001年共同开办一所“网上大学”,打破地域时空,面向全球招生,以推动全球普及教育为目标。这所网上大学是一间真正无校舍、组织完全独立、以全球成年人为对象、透过资讯科技教学的高等学府。


基于目前因校内学术单位太多,且修读人士有能力缴高昂学费,故打算在三年内收回学费成本,不再提供任何资助。换句话说,大学若继续开办MBA,需以自负盈亏方式经营。


而香港大学早在数年前已自发地逐步减少对MBA生的资助,因此,港大的此项课程学费也较一般院校高约五万元,但每年报读人数仍然超额五倍,可见高昂学费并未打击修读人士对港大MBA的信心。港大副教务长韦永庚指出,一两年后,更会撤消所有资助,MBA学费将再增加一至两万。


港大特地为此作了个调查,发现大部分修读MBA人士都在工作上得到晋升,难怪学费再昂贵,社会需求仍如此殷切。


港大今年向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提供的学术发展计划书显示,港大准备增加六个双学位的课程。现任校长郑耀宗表示,“港大是综合大学,双学位课程更能配合港大优势。现今,社会对大学教育的需要渐趋向多元而非专一,因而双学位更切合社会需要。”其实早在三四年前,港大已率先开办有关课程。


有人批评港大办学太过以市场导向为准。教务处长韦永庚否认此说,他认为多项智能时代已降临香港,大家应对此有个心理准备。


港大传统的最热门五大专科,只有三科能跨世纪,那便是精算学、土木工程学和医学。其中医科是港大永恒的强项,自港大成立之日起,不论战乱还是和平年月,不论经济起飞还是萧条,港大的医科永远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科目。


此外,统计学也是常青专科。因为如果你可以替你老板算出一个天文数字的承保金额,你的薪金一定不会低。而新兴的热门学科中,却是MBA和计算机工程学最热。看来,书声朗朗的校园,终究也会受红尘市场的影响,这是无可奈何的,但又何尝不是一个新的契机?


(文-程乃珊)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