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偶像价值的大学vs.最具纯粹的大学

【字体: 时间:2006年06月02日 来源:新华网

编辑推荐:

  

  

链接:

最尴尬的大学vs最搏命的大学

最“小资”的大学vs.最聪明的大学

最具偶像价值的大学vs.最具纯粹的大学

最贵族化的大学vs.最争气的大学

最有人气的大学vs.最让人着急的大学

 

最具偶像价值的大学: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的校门——当然是西校门,高不过七八米,但微微向前倾斜的牌匾给每一个人的瞻望提供了一个极为恰当的角度,这是一个让人不得不仰视的地方,而它的高度永难企及。任何一种用世俗的方法来哄抬自己身价的做法,放在北京大学身上都会让人觉得老土而不得要领。几乎是无可挑剔的北京大学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读书的好地方,事实上,它更像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精神偶像。


北京大学可能是中国唯一一所足以令每个学子尚未迈入校门就已经“毕业”的大学——四年校园生活所收获的那份愤世嫉俗的高贵气质和作为一个北大人精神从容的骄傲,在四年前,领到这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就已经在他们心中扎下了根,所不同的是,四年前,这一切体现在别在胸前的校徽上,而四年后,则流露在北大人的眼神里。


解读北大的途径显然不能从实验室、图书馆以及学术论著中去寻找——虽然在这些方面北大已无可争议地稳居中国高校的最前列,在中国,几乎没有任何一所大学能像北大那样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精神的变迁保持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联——虽然北大厚厚的南墙直到80年代中期才被推倒。当中国坐拥皇家园林的清华大学还是一所留美学生的预演讲坛的时候,北大已成为中国新思想文化的策源地,伟大的启蒙抱负、激烈的救世情怀作为北大的精神传统与其所标榜的思想自由学术独立一起,100年来延绵不绝,直到今天,“五四”仍然是这所大学最引以为自豪的精神资源。尽管5月4日是一个有争议的校庆日,但绝大多数北大人还是认同了这个既是北大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日子。如果1898年可以看成是北大作为一所学校的生日,那么5月4日这一天诞生的却是一种精神,而北大显然更看重后者。


北大人的“五四”情结是如此之深,以致于绝大多数在这个校园里接受熏陶的人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精神状态放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或者说他们大都觉得做一个北大人远不是刻苦学习、勤奋钻研那么简单,只有具有(至少是努力拥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来与北京大学这个被赋予了很多历史光荣感的称号相配。一位80年代中期的北大毕业生后来反思了一下他当年的心态:“


那时,默默无闻地泡图书馆、规规矩矩地拿高分,最后顺顺当当毕业,简直就是一件十分可耻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即使没有多大能耐、找不着方向感,也得端着、抗着。要不怎么对得起北大这个称号。”能进北大,当然非等闲之辈,出了北大,也未必人人都能修成正果。但“端着”、“抗着”的北大人却总爱对一些鸡零狗碎、小打小闹的调虫小技不屑一顾,不少北大学生最爱用这种口气来表达其对清华大学的不屑:“清华?不过是培育工程师的工具人才罢了。”不甘于做“工具”而满心憋着“干大事”的北大学子很爱陶醉于别人和自己营造的精神气质,热爱宏观、张扬个性、藐视权威或世俗的东西,迷恋于摧枯拉朽、大砍大杀的批判,淋漓酣畅,激情飞扬,“无狂不北大”。生活在北大就像生活在一个神话之中,即便是发一篇小随笔、听一次学术报告,甚至是到未名湖边散个步,都无不充满了一种神圣和崇高之感。


当然也有神圣、崇高不起来的时候,一位北大的在读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今天的北大已经弱化了大多她曾经恪守的品德,比如特立独行,比如兼容并包,以启蒙为己任的北大在这个dotcom时代一下子晕头转向了,而对经济与技术的冲击,她先是放弃了自己的精神内核:“对于精神领域的坚守,然后又猛然发现自己的庞大身躯已经无法拥抱另一种形态了。”应该说,这种感叹在很大程度上夸大了北大的“危机”,不过即便这种“危机”确实存在,北大人也有他们的应对之策。在汗牛充栋的“北大往事”的回忆文章中,比如早些时候张中行的“红楼记忆”,近两年来孔庆东“47楼207室的浪漫宣言”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北大精神气质的另外一面,那就是蔡元培校长“兼容并包”的治校理念所孵化出来的魏晋风度在20世纪的延伸和发扬广大:超然、飘逸、散淡,甚至慵懒,而当这种气质与北大古韵十足的校园如此恰当、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北大原来是一个懒散做梦的地方。前些年北大爆炒金庸很是引人注目。而今天,金大侠去了浙大,但北大人觉得自己得到的却是侠的情神。与魏晋名士有关的还有酒。计算机系的许知远就从北大南门外混乱肮脏的小巷的廉价酒馆里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他写道:“未名酒家,也许是我在四年大学其间谈论人生意义的主要场所,在微醉之后,我们似乎才有足够的勇气撕去我们‘伪颓废’的面纱。我们互相发现,原来对于世界对于未来,我们都抱有如此的热忱。”


当然,北大的这种名士风气是学不来的,要是把它们放到其它高校学生身上,那可就惨了:自己散漫、缺乏上进心,至少也是没性格,简直不值一提,可在北大却是一种融诗意与哲学于一身的美感,很贵族,有品位,所以也很酷。正如网大网站上的一篇帖上写的那样:“传统中国人的精髓,除了已经溶入我们血液中的那些与生来的东西,很多已渐渐死在图书馆和博物馆里了。只用在像北大这样少数的一些地方还活着,这是弥足珍贵的财富。”虽然有些自恋但却很真实。  (文——曲奇)
 
最具纯粹的大学:清华大学
 
http://edu.qq.com   2005年 05月 20日   新华网   
1925年之间的清华学堂是留美预备学校,1952年之后的清华是工程师的摇篮。其间,清华的梅贻琦时代历经了真正中西合璧、文理兼通的辉煌。而现在,清华再一次回归到真正的大学,不止是又红又专或者传播知识的概念。


少有大学能抱有一种为国请命的士大夫情结,除了清华。也许基于庚子赔款与预备留美的校史,清华学子比一般的大学生要多一层关于国家荣辱的体会,因此懂得上大学的意义决不仅是找个好饭碗、为一己的将来安身立命而已,而是怀抱利器、以济天下。清华之所以能“生产”出那么多的国家领导人、社会栋梁、学部委员、两院院士、学者专家,大抵与此有关。他们在清华所受的教育方式便是——春风化雨。


清华是最纯粹的大学,读书不为稻粱谋,但开风气不为师。在功利思想大面积消解精神品质与责任感的年代,清华在其对世俗的优越驾驱的表象之下,依然保有不妥协、不一味随波逐流的品格。


它的学风纯粹。在清华,没有精湛的专业附着而能功成名就,是不可能的;外界把清华学子的刻苦攻读形容为“苦行僧”,那些特立独行又不想沦为异端和怪人的人们最终能在清华找到皈依。1988年,人们开始意识到“清华学派”的存在事实,在风雨漫漶的二十世纪里,它是一支清流。


如今热火朝天的大学网络对战中,也很少见到清华的学生就排名与好坏喋喋不休。“学在清华”,是北京高校顺口溜中对它的集体评价。人们只是看清华人不听地拿第一,而没有看到他们凌晨两三点还在实验室形只影孤地面对电脑的苦相:人们只是看到清华人考GRE得了2300多的“天文数字”,却没有看到他们把五六百页的词汇书翻成像馒头一样肿起来的“狼狈样”;人们只是看到清华人订了赴美的机票才去美国使馆签证的“狂妄”,却没有看到他们挑灯夜战读破几尺书的艰辛。


它的校风纯粹。办大学是容易的,只要有钱招兵买马、大兴土木——错!只有物质而没有精神的大学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即便身在乱世的西南联大时期,联合北大、南开、清华精神依然成为主导,文化大师与科学精英云集,是中国当时最好的大学。在由一所杰出的综合性大学分割成一所纯工科大学之后,它也能作中国理工科之王,拥有着最好的生源,最好的师资力量。每次提起清华总令人想起麻省理工。


“一骑绝尘,孤独求败”,既反映了清华大学在理工院校内的难以望其项背的地位,也体现了清华高远的境界。


清华感觉像个大哥,英俊明朗帅气不浮不油稳重可靠。在清华学习,学的不光是书本死知识,学的也是一种优越,一种氛围,一种叫清华的专业知识。清华出来的学生自然很自信,全国一流的学府出来的学生自是优人一等。外校生去过清华上自习,感觉也很好,觉得自己很博学了,一晚上的学习可用一辈子,甚至飘飘然起来,以为自己是个清华人。遗憾的是清华乏美女,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就像拥挤着单身富翁的美国硅谷,空气中飘荡着过剩的男性荷尔蒙气息。


学以致用对清华人来说是容易的。他们经历过极度的刻苦,因而清华认得专业比别人更专业,清华人的创新比别人更创新。在中国,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行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3月,清华大学学生科技创业者协会又主办了第二届创业大赛,这次大赛诞生了如“易得方舟”、“视美乐”等中国第一代学生公司。清华大学还专门为学生创业开辟了清华创业园。现在入驻清华创业园的企业已经达到23家,其中有1/3的公司是清华的毕业生、在校生创立的。也许清华人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因为他们“身在庐山”,自己的要求太高了。


清华“生产”未来。世俗的力量对一所大学精神的败坏也许比一场战争还要大。但清华可以雍容一些。它可以贡献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可以贡献国学大师;它可以造就国家领导人,也可以造就特立独行的天才;它可以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口号,也可以不因一笔新的风险投资、一种新产品、一种现实利益而沾沾自喜。


“水木湛清华”,工字厅还在,一代代的清华人还在,荷塘月色还在,清华园便还是世俗中最独立最纯粹的一片净土。 (文—赝居)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