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人听闻专家鉴定会 国内首创这等出炉

【字体: 时间:2006年05月19日 来源:人民网

编辑推荐:

  

  

“国内首创”、“国际领先”不该这么出炉


  《瞭望新闻周刊》在调研中获悉,有的所谓科技成果,得到这一领域内头面人物的“权威鉴定”,就被誉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重要里程碑”。而两三年后却因严重造假被查处,并且其成果(产品)无法正常工作。像这样的“成果”为何能通过“权威”、“专家”的层层把关呢?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汪品先指出,这类专家鉴定评审流于形式,全说好话。他举例说:“上海一家单位要我去评审他们的项目。我是评审委员会组长,他们要我定他的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我想我不能签字,对方乞求说,如果这个项目不签国际先进,别的项目都按照‘惯例’来评为国际先进,这个项目就不可能有发展了。我后来真的非常狼狈地签了下去。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我都不去。但我不去有人去,在圈内大家都知道哪些人好说话,哪些人不好说话。”汪品先表示:“做鉴定专家太为难。专业领域的圈子是很小的,鉴定专家自己也有很多东西要评审,他们这次不给人家通过,他们的学生以后的项目,包括自己的项目也得经别人评审。如果太过认真,倒霉的还是自己。”

  曾在一家涉嫌造假的高科技公司担任公关人员的人士,向记者讲述了他所见所闻的专家鉴定会情景:“鉴定意见初稿是我们公司提供的,具体说就是我起草的。稿子只有区区五六百字,写起来很简单:先根据测试报告列出几项技术参数,再做出重大突破、填补空白这样的评论,写上‘鉴定组专家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的技术鉴定’这句结论,最后空出专家签名的地方。”这位人士说,鉴定的时候,“我们就把这页纸头放在投影仪上,‘这个字改掉’,‘这样才对嘛’……专家们的意见就是这些,两个小时鉴定会就结束了。专家们得出的鉴定结论和验收结论,与我们拟定的初稿几乎没有区别。”最后,专家们都签字通过。更令他瞠目的是,一位鉴定专家临时有事先走,到签字时我给他打电话,教授说‘你帮我签个名就行了’。”在这家高科技公司的几年里,这位人士参与组织多次专家论证、专家鉴定等活动。他说:“大的公关都是公司领导做的,领导让我去找什么人,肯定已经打点好关系、打好招呼了。有些专家一开始很难接近,后来我们不找他他还不高兴。有的接到我的电话很兴奋,说,‘好长时间听不到你的声音了,你们是不是把我给忘了?’”

  ====== 相关链接 ======

  真有那么多"世界先进"技术?政协委员痛陈浮夸如今大大小小的科研项目建议书,目标几乎都是“世界先进”水平,更令人惊叹的是,项目完成之后,几乎个个“如愿”。在政协科技界联组讨论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赵志祥委员质问,果真有那么多“世界先进”水平吗?“要是这样的话,中国早就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了。”“申请人不实事求是地写,评审人不实事求是地评,‘世界先进’水平成了一个标签。有了这个标签,项目就顺顺当当地立了项。”赵志祥说。 一面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指标,一面决不允许失败。赵志祥认为,这种奇怪的要求,使本该纯粹的项目申请变成了一门很高深的学问。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