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世界读书日”鼓励青年自强不息

【字体: 时间:2006年04月24日 来源:科学时报

编辑推荐:

  

  

北京4月23日讯(记者刘英楠)时值“世界读书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在京高校以及社会的300多位“读书人”,在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安享读书、品书、购书、写书心得交流“盛宴”。交流活动中,2005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叶笃正、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和著名药理学家秦伯益三位院士畅谈数十年读书经历,教导年轻人踏实求学、学以致用、用以报国。

    三位院士皆是嗜书之人。叶笃正先生1938年在清华大学读二年级时,临时参军做抗日宣传工作,跋山涉水途中随身带上《气象学》、《物理学》两本书,在武器、干粮、衣物一起负重数十斤的情况下,为减轻负担宁扔行李不丢书。

    秦伯益院士家的客厅,五个书柜排满一面墙,每格码放两层甚至三层,根据自己的设计,后排垫高5厘米让书“露头”便于查找,政治、管理、社会、历史、纪实文学……林林总总五六千册。

    谢家麟院士擅长抽取、收集图书精华部门,藏书原则是“由多到少,由厚到薄”,理想中的未来书房是“把一屋子书压缩在一张光盘里,最终实现个人拥有图书馆的梦想”。

    学术大家读书,往往出于兴趣。想不到的是,三位院士对武侠、侦探、历史小说竟均广有涉猎。叶笃正看金庸武侠全套均读两遍以上,并且从中读出道理来。他说:“小说里的侠客总能‘绝处逢生’,这几个字对人很有启发。我搞科研也常碰到山穷水尽的,左思右想寻找出路。侠客绝处逢生靠写书人的想象力,才能出人意料;做学问时也应这样,放下手中工作换个角度思考,往往在夜深人静时灵感穿刺,于不通处求通达。”

    秦伯益表示,读书、藏书全靠自己,一个人八小时之外的兴趣爱好决定其基本素质,自己做学部本是习惯了的生活,喜欢藏书和戏剧则纯属兴趣使然。他说:“科技工作者一般不刻意收藏专业书,专业书更新太快,信息时代追踪科技前沿主要靠图书馆、靠网络、靠学术交流,而不是靠藏书。专业上我仅保留工具书和少量经典著作,非专业的文学、历史、典籍,反倒经久耐看,值得收藏。”

    “读专业文献是创新研究的基础,读闲书则可以扩大视野、了解人生。”谈到如何看待读专业书和休闲书的关系,谢家麟如是说。然而他和秦伯益一样,特别强调读书不能全凭兴趣,必须“学以致用”,对青年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几位老先生当初求学时正值国难,选择专业无不以是否有利于救国图强、实业兴邦为准则,为此甚至不惜改换专业。

    三位老院士鼓励年轻人刻苦攻读、发奋图强,实现国家科技实力整体上的持续提升。谢家麟勉励研究生们胸怀民族,以国家复兴为己任。秦伯益强调,我国本土需要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更需要一大批像诺贝尔一样,沿“科学家→工程师→实业家→慈善家”轨迹发展成长的杰出人才。

    交流活动中一位研究生提问:在当前社会浮躁现象盛行的情况下,科技工作者如何才能坚守岗位?叶笃正回答:第一,年轻人要对科学怀有极高的兴趣,比对金钱的兴趣还要更高;第二,应该心怀为国奉献的志愿,树立崇高的爱国精神;第三,应有通过努力赶超先进国家的坚定信心。

    此次活动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和科学时报社联合举办的“科学人生有书相伴——走进‘院士书房’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一种新颖的形式带领读者走进院士书房,了解著名科学家的读书故事,与科学家一起体味读书的无穷魅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人们增强阅读、共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热情。系列活动还包括在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举办的“科学人生有书相伴——‘世界读书日’走进院士书房”图片文献展览,以及科学时报社举办的“阅读与成长”征文活动。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署等11家部委共同向全社会提出,在2006年4月23日前后,开展“爱读书,读好书”的全民阅读活动。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