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诺奖得主巴里·马歇尔在沪作报告:科学有时需要“疯狂”

【字体: 时间:2006年03月24日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推荐:

  

  

解放日报2006年3月21日消息:为证明某种细菌的致病机理,竟然喝下自己培养的病菌溶液,在大病一场后,最终证实幽门螺杆菌就是导致胃炎的罪魁祸首。这一发生在20多年前的“疯狂”举动,如今已成为国际科学界佳话。昨天,这段佳话的主人公、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登上上海科技论坛作学术报告。

  喝下自己培养的细菌溶液

  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科学界的评价是:他们对于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实实在在地开创了人类对胃溃疡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提高了人类健康水平。

  马歇尔回顾了这段科研历史。1979年,沃伦教授初步发现幽门螺杆菌,之后马歇尔与他合作开展研究。“那时我们没有名气,国际学术界根本不认同我们的发现。”参加澳大利亚的一次学术会议,他们提交的论文被退回来,组委会表示,参会人员共提交67篇论文,他们只能接收56篇,所以不能发表。

  “每个年轻科学家都会收到退稿信,并因此感到羞愧、沮丧。我的建议是,把退稿信保存在抽屉里。有一天,当你通过艰苦的努力证明你是正确的,就可以拿出所有退稿信大声地说,是他们错了。”

  如何证明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溃疡等疾病的元凶?无法进行动物模型实验,因为动物与人体的胃差异很大。马歇尔勇敢地以身试药,喝下自己培养的细菌。“我的助手说我疯了。连续5天,我呕吐不断,呼吸困难”,后来他用抗生素治愈了自己。马歇尔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抗生素对胃溃疡的治愈率仅为70%。

  突破阻力让成果造福人类

  不少医学科研人员都有这样的体会:有了新的研究成果,希望得到制药企业的支持,生产出可以根治某种疾病的药物,这时科研人员和企业的关系就会变得“微妙”。马歇尔如此解释:制药企业的产品需要赚钱。像糖尿病之类的疾病,每天用药来控制,但不根治,这对企业似乎是有利的。一种新药如能根治疾病,那么它可能不会给企业带来大的利润。但即便存在这种“微妙”,科学家仍应该突破阻力,努力将自己的科研成果造福人类。

  有听众问,医学研究成果事关人类福祉,而知识产权保护似乎将其“束缚”了。如何看待医学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马歇尔认为,知识产权需要保护,这样才能吸引投资者,从而加速研究进程。研究成功后,再推动企业以低价生产进入市场。否则,医学科研成果服务人类的进程将更缓慢。

  让致病细菌“改邪归正”

  马歇尔希望包括自己在内的科学家们“不要长大”,得了诺奖,他依然对幽门螺杆菌保持着浓厚兴趣,不断开展新研究。

  人类迁移与幽门螺杆菌的散布有何关系?这种细菌与胃癌到底是什么关系?为何在亚洲人群中胃癌发生率比较高?而非洲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很多,但胃癌发生率低?除抗生素外,有没有好的天然药物可以“制伏”这种细菌,用药安全又价钱便宜?……马歇尔实验室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研究。

  马歇尔透露,目前他在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实验室,正研究幽门螺杆菌的基因组。随着基因工程技术飞速发展,致病细菌也可以“改邪归正”。他们正在研究如何去除这种细菌的毒性,种植上有益基因,以之为载体开发新的疫苗,帮助预防和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破伤风、风疹等疾病。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