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两院院士成才因素差异明显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6年02月06日 来源:科学时报
编辑推荐:
最突出的不同在于:中科院院士的成长,主要靠重点综合大学和大师的熏陶;而工程院院士的成长,主要靠重点理工科大学和大量的工程技术实践
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或技术专家,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培养造就事业成功、受人尊重的下一代,更是那些“望子成龙”的国人的殷切企盼。那么,高级科技人才的顺利成长到底需具备怎样的条件?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吴殿廷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以80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400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考察对象,用统计的方法,对比分析了高级科学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的成长因素。该研究旨在探讨高科技人才成长因素的差异性和深层次规律,但对关心科学、技术甚至其他各人文社科领域人才培养的教师、家长乃至一般社会人员,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吴殿廷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区域规划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指出,以中科院院士为代表的高级科学人才,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作出系统的、创造性成就的学者;而以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高级技术人才,是在工程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成就和贡献的专家。两者虽都是高级人才,但工作性质不同,成才的影响因素也可能不同。
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吴殿廷率领课题组全面统计、分析了两院院士的空间分布及自然、文化教育、家族因素等方面的异同。结果发现,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密度,两院院士籍贯的空间分布都有相同趋势,即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影响院士成长的因素,大部分也是比较相似的,大学、特别是研究生导师是影响院士成长的第一人。这说明高级科学人才与高级技术人才的成长有共同规律可循。但对两院院士各项指标进行统计检验,所有指标都不能证明两院院士来自同一样本,表明其成才因素的差异性也很明显。
研究显示,高级科技人才成长条件最突出的不同在于:中科院院士的成长,主要靠重点综合大学和大师的熏陶;而工程院院士的成长,主要靠重点理工科大学和大量的工程技术实践。其具体的不同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第一,我国高级科技人才主要出自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和高级科学人才相比,中西部地区的工程院院士比例明显高于对应地区的科学院院士,高级技术人才籍贯分布的集中性稍小一些;由于矿产资源赋存和工业化进程的原因,北方和内陆地区所产生的工程院院士的比例明显高于其科学院院士的比例。
第二,高级科学人才的成长需要更多的文化积淀,我国中科院院士出生于人口密集、素质较高、文化积淀深厚的江浙及华南地区者较多。高级技术人才的成长,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工程院院士的相对成才比例,一般家庭和家境较好的家庭远高于家境贫寒的家庭。从统计数字看,中科院院士的成才相对比例,条件较差、很差的家庭甚至超过家境一般乃至较好的家庭。
第三,教师,特别是教育大师、科学导师对高级人才的成长至关重要;与高级科学人才相比,高级技术人才在成长过程中受父母的影响明显增强。可以说,科技类人才的成长更容易从言传身教中得到益处。
第四,重点大学在培养高级人才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高级科学人才主要靠综合大学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靠理工科院校完成。但吴殿廷认为,这种现象即将消失,因为各重点大学都在向综合、大而全的方向发展。
第五,国际交流对于高级科技人才的成长也很重要,留学美国的中科院院士最多,留学前苏联的工程院院士最多;中科院院士留学的比例更高,高级科学人才的成长更需要进行国际交流;而工程技术的保密性很强,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核心技术、战略技术的攻关,不能完全依赖于外国。
第六,高级科学人才出生于秋冬的较多,而高级技术人才出生于阳光明媚、户外活动方便的春秋季的较多;“心灵”与“手巧”可能得益于不同的气候。
吴殿廷最后指出,上述结论都是建立在统计基础之上的,虽然也结合了部分典型案例,但由于影响高级人才成长的因素多种多样,内在机制非常复杂,这些结论都还只是初步的,需进一步考察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