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植:穿平底鞋的女科学家

【字体: 时间:2006年02月23日 来源:中国科技网

编辑推荐:

  

  

虽然吕植名字在我上中学时就听说了,但见到她本人却在20年之后,在第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仪式上。面对自己学生时代的偶像,最深的感觉竟然是“酷”———她是那天唯一一位穿着平底鞋来领奖的女科学家!
  真正感受到吕植的魅力,是第二次见到她的时候。虽然依然是平底鞋,依然是素面朝天,依然是利落而偏中性的服装。然而你不能不被她所吸引,为她女性所特有的细腻、执著,尤其是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

  当时新年即将来临,她正在为北大的学生做一个题为“快乐人生,科学人生”的报告,让听众分享她从事野外生态研究20年的快乐,同时宣布将她此前从欧莱雅公司获得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奖金10万元,捐出来成立一个基金会,鼓励那些有志于从事野外生态研究的年轻女学生。

  听着她娓娓道来从事野外研究的经历,侃侃而谈20年来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产生了对她的羡慕和敬佩:能一直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是多么的幸运,而将这项艰苦的事业坚持做下来又是多么的不易。

  自幼向往野外考察

  “人能确定自己热爱的事情是什么,并一直从事它是非常幸运的。我就是那个幸运儿!”这是吕植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也拿这个来激励她的学生。

  吕植告诉记者,虽然他们那届同学,现在大多都在国外,生活也衣食无忧,舒服安逸,但不少人仍然对自己的生活不满足。“这个社会上可做的事情太多,道路也不止一条,而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所做的事情是自己热爱的。这么多年还能一直做下来。真的是很幸运。”

  说到这份幸运,吕植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年轻人:如果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多考虑一点兴趣,多用一点“直觉”,少顾忌“时髦”和周围人的眼光,那么一个人就更有可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做喜欢的事情,是一切成功的基础。

  吕植对自然和野生动物的喜爱,源自少年时看到的一部电视剧《达尔文》。这位进化论创始者的环球航行经历,在童年吕植的心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虽然小孩子并不懂得此事的意义,却本能地觉得它很有意思。

  再后来,又在报纸上读了珍尼·古道尔考察猩猩的连载故事。珍尼·古道尔的生活让吕植充满向往,她隐约觉得这才是自己应该过的生活。

  少年吕植从没想过,有朝一日她自己也成了这样的人。而且后来她与珍尼·古道尔相识交往,合影留念,互赠礼品,甚至自己的名字也被珍尼·古道尔在讲座中反复提及。

  正是达尔文与珍尼·古道尔的故事,给了吕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她在填志愿时报了生物系。

  遗憾的是进入北大之后,吕植才发现这里的生物学研究与她想象中的大相径庭,既没有植物专业也没有动物专业。结果在选专业时,吕植也不知道自己该选什么。同宿舍好友报了生物化学专业,吕植也就稀里糊涂地跟着报了,根本不知道那是干什么的。

  以往热衷于读的各种各样传记,特别是关于旅行和探险的,在这时起了作用。达尔文的“贝格尔号”环球航行;珍妮古多尔和戴安福西与猩猩在一起的生活;以及动物学家们在南美、非洲和亚洲的丛林草原中与野生动物朝夕相处……这些不同寻常的经历和发现让吕植感到着迷兴奋,同时也让吕植很郁闷,因为她无法把它与专业联系起来。

  恰在这时,我遇到了正在四川卧龙研究大熊猫的潘文石老师。身边就有人在从事着书中所描绘的工作!这发现使吕植豁然开朗,而先前的低迷状态也使我更加意识到机不可失,因此尽管周围没人赞成,吕植仍然决定转学生态。“事后证明,这是我一生中最明智的决定之一:从此我的生活和学习有了方向,使我成为一个幸运儿,能将自己喜爱的事作为一生的事业来做。”

  从山林中寻找快乐

  1985年,吕植从观察大熊猫的粪便开始,投身于野外生态保护的科学研究,从此她的“快乐人生”也一发不可收拾。

  听吕植谈野外生活,很少能听到艰苦、单调这些字眼,她告诉你的山林野趣、野生动物的友善和可爱。“熊猫的天性是见到人类便警觉地爬到树上,我们在野外和它们处得时间长了,见到了我们就会立刻爬下来———用带有长指甲的手掌拥抱我,躲都躲不开。我对动物皮毛过敏,每次脸上都会起些乱七八糟的疹子。”

  一次一只年老的熊猫牙齿发炎,无法进食,有人把它送到吕植面前。治好了牙齿的大熊猫真的缠上了吕植,赖着不走,放归山林没有几天又自己跑了回来。她可以随意出入大熊猫娇娇的洞穴,对于疑心很重的大熊猫而言,吕植是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如此亲近它们的人。

  “不经历野外生活,也许你一辈子都无缘看到那些自然美景。”吕植每每将她深入西藏无人区拍摄的照片展示给别人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对于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钟爱与自豪,时时溢于言表。

  当然这种快乐也体现在做出一些成绩之后。

  从1985年开始大熊猫的生态学研究,吕植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她所参加撰写的《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获1990年全国第五届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她所参加撰写的《秦岭大熊猫生态学研究》,获1991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吕植到美国国家健康中心做博士后研究,主要做保护遗传学方面的课题,其中之一就是大熊猫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1995年,当她结束课题研究时,美国地理学会等很多机构看中了她。吕植还是谢绝了,回到了中国投身动物保护事业。

  1996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林业部合作,作为WWF的中国物种保护区项目负责人,吕植在四川平武县主持一个项目,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将环境保护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最终达到了“鱼和熊掌”兼而得之的目的。

  2002年,吕植创办了保护国际中国项目办公室,开始用创新的思路和手段整合科学、政策和市场的优势来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她坚持行走在中国自然保护的最前沿,用文章和同样出色的摄影作品展现自己关于自然保护的思考。

  从19岁开始投入到保护这项事业,吕植亲身见证了从1985年到现在中国自然保护从萌芽到蓬勃的整个这段历史,而她的人生角色在历史的进行中也不断发生着微妙而巨大的变化,但无论是作为科学家、社会工作者,还是受学生们敬仰的教授,吕植坦言,“我所做的事就是让知识有用。”

  坚持自己的选择

  到现在为止,仍有不少人在问吕植:“作为女性,从事科学研究,尤其是成年生活在深山老林,与野生动物打交道,是不是要面临许多困难?”

  吕植的回答很干脆:“女性从事这项工作有困难,但也有优势,细致、耐心与亲和力是男性不可比的。这些特质在与野生动物打交道时必备的。也正因此,在野生动物研究领域有许多出色的女科学家,珍妮·古道尔就是最现成的例子。”

  吕植告诉记者,20年的野外研究生活,她经历最多的困难是人们对她的误解。不少人觉得奇怪,一个女孩子,整天东跑西颠,还喜欢和动物“泡”在一起,大有不赞成的意思。“但是我坚持自己的选择,因为我知道,他们不了解我所做的事情,所以我心里并不难过。我也从不认为在面临生存机遇和选择时,女性和男性应该有什么不同。许多时候束缚女性手脚的枷锁是女性自己加给自己的,她们应当学会争取和坚持自己的权利。干我们这行很不容易,不过现在做野外考察的女孩子还是越来越多了。”

  但吕植清楚,这种困难和误解还是时时困扰着有志于从事这项事业的女孩子。“所以我才设立了这个基金,希望能在她们困难的时候帮一把,不至于一些现实的困难而断送了自己的梦想。”吕植这样解释她将10万元奖金捐出来设立基金的初衷。

  对于女性从事科学事业,吕植也不否认她们要面临比男性多得多的外在困难,因此有成就的女科学家也就少很多。“他们(男科学家)太轻松了,家里的老婆照顾了他们的全部生活;如果女科学家也有一个‘老婆’,这些女科学家一定比男性还要出色。”

  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决定了她们对下一代乃至周围的人往往具有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

  ■人物档案

  吕植:甘肃兰州人,一九六五年出生,一九八一年开始就读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一九八五年考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动物学专业,师从著名的大熊猫研究专家潘文石教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一九九二年在美国国家健康中心(NH)作博士后研究。一九九五年任北大生命科学院环境生物学与生态学系副教授,兼任美国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Institute)NOAHS中心兼职科学家,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物种保护区负责人。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