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从何大一到李太生,中国艾滋病治疗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6年12月04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今天(1号)宣布: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中国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治疗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由中国科学家李太生等课题组进行的临床研究证实:国产抗病毒药物疗效与进口药物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确定了药物优选治疗方案。
生物通综合: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今天(1号)宣布: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中国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治疗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由中国科学家李太生等课题组进行的临床研究证实:国产抗病毒药物疗效与进口药物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确定了药物优选治疗方案。
艾滋病的强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又称“鸡尾酒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最有效的艾滋病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艾滋病的传染性,而且能重建患者的免疫功能,是降低艾滋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最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已能够生产HAART疗法中的5种药物。大量艾滋病患者通过免费药物的发放得到了治疗,减少了他们的痛苦,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为了证实国产抗病毒治疗药物的疗效,科技部会同卫生部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安排了“中国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表明:国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和提升免疫功能指标。58.8%的患者血浆中的病毒被抑制到测不出水平,国产抗病毒药疗效与进口药物一致。患者免疫细胞数量平均增加了149个/ml,CD4+T细胞上升数量与国际上的临床研究数据相比未见明显差异,患者耐药发生率较低,明显低于国内其它横断面研究的结果;患者临床状况得以改善,未见新发生的机会性感染和艾滋病相关的死亡;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后经正确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或消失。
科技部副部长李月华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HIV病毒感染者发病的高峰期,临床救治的压力将越来越大,而该项研究成果的取得,对于提高国产艾滋病药物的治疗效果、指导我国艾滋病患者合理用药、减少毒副和耐药反应、制定我国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规范、更加科学合理地推广应用抗病毒治疗等多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艾滋病联合治疗法(即鸡尾酒疗法),1993年在美国正式推出后就被寄予厚望,人们希望在和艾滋病的较量中能从此占据上风。然而1996年,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共同发表论文,认为鸡尾酒疗法只能控制病情,而艾滋病患者已经被破坏的免疫系统是不可能再恢复的,艾滋病仍然是不治之症。当时正在法国从事艾滋病研究的中国医生李太生,却在临床诊疗中建立了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理论。1997年他的发现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后,国际艾滋病界称,李太生为人类将来攻克艾滋病打开了希望之门,这意味着艾滋病不再是不治之症了.
1996年7、8月,李太生发现一些艾滋病临床患者,在服用了半年左右的药物后,都感到自己的病情有所好转,而且感染性也确实降低了。从整体上观察,艾滋病患者的病况呈现渐好走势。
这次意外的临床发现使李太生意识到,可能患者目前正在服用的一组药物产生了作用,那么也就是说,只要是恰当的药物搭配,就能够对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作用。虽然这只是李太生的推测,可是一旦得到证实,它将会使那些深陷绝望的人们重新获得希望。
接下来,李太生和他的导师对5名艾滋病患者,进行了蛋白酶抑制剂新型治疗方案,随后又采用3种药物进行联合用药……到1996年的年底,基本实验结果一出来,大胆的推测被证实存在极大的可能性。通过联合用药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体内T细胞,不仅在数量上增长了,而且在质量上都有了改变,新生的T细胞开始发挥的有效对抗机会性感染的能力,体现出患者免疫功能的重新建立。
1997年6月,李太生和他的导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论文,这也是国际艾滋病界第一次正式宣布,艾滋病不再是不治之症。过去,如果有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都是等到出现发烧、肺炎等症状才被查出感染来,那时的患者仿佛走进世界末日,只能等死。但现在根据新的理论,就可以对他的病情加以控制,控制到跟刚开始感染病毒的状态一样,加长病人存活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