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发表《科学》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6年12月04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以及美国国际科学应用公司(SAIC)的研究人员就老龄林(old growth forest,或称熟林,原始林)对环境碳含量的影响这一生态学问题提出了不用于传统观点的新见解,为研究生态碳循环过程提供了重要的新思路。这一研究报告以“Brevia”的形式发表的新出版(12月1日)《Science》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以及美国国际科学应用公司(SAIC)的研究人员就老龄林(old growth forest,或称熟林,原始林)对环境碳含量的影响这一生态学问题提出了不用于传统观点的新见解,为研究生态碳循环过程提供了重要的新思路。这一研究报告以“Brevia”的形式发表的新出版(12月1日)《Science》杂志上。
这一研究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方向首席科学家周国逸博士,参予研究的还有刘曙光博士及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组首席研究员莫江明博士等。
原文摘要:
Science 1 December 2006:
Vol. 314. no. 5804, p. 1417
DOI: 10.1126/science.1130168
Old-Growth Forests Can Accumulate Carbon in Soils [Abstract]
森林生态系统对碳吸收与贮存具重要的贡献,其中影响森林生态系和大气间碳的循环,主要为植物体(林木)、地表枯枝落叶层、森林土壤中之土壤有机质、林产品的吸存与释放。
森林中的天然林大部份为过熟之老龄林,生命力逐渐衰退,对碳贮存功效已低,因此一般认为老龄林对于碳吸存(carbon sinks)作用甚小。但是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华南地区保存的老龄林中20里面深的土壤层积累了令人吃惊的碳吸存——1979年到2003年25年间的一年一公顷平均碳含量为0.61 megagrams。
研究结果说明在这些森林中地下系统碳循环过程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了,这对于之前普遍认同的观点是一个挑战——之前认为老龄林对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碳收支(carbon budget)作用微小。因此这一研究结果对于土壤碳动力学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非平衡的概念框架。
(生物通:张迪)
附:
周国逸
周国逸,男,1963年5月出生,汉族,湖南衡山人,中共党员,生态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方向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副主任,广州市第九、十届政协委员,《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副主编,《资源科学》编委,《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编委,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学术会委员,中国森林水文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广东省林业科学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首届会员,广州市环境科学学会生态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归国留学人员协会副秘书长。
二十多年来,主要从事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专长于生态系统水文学、森林气象与环境科学方面,生态理论学术成就突出。(1)率先提出了水文学研究的生态系统观点,个人专著《生态系统水热原理及其应用》比Baird和Wilby合著的《Eco-Hydrology》早2年。(2)从理论上推导了计算系统蒸散的公式,被认为是解决了生态系统水分平衡研究的一个难题,此公式在美国举行的第四届国际生态学大会受到普遍的重视,被很多人加以应用。(3)在生态系统研究方面,研究了生态系统水热量度指标的问题,这对于进行精确的生态区划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4)率先开展了森林冠层对降水动能再分配及降水侵蚀原动力机制研究,比较全面地研究了桉树人工林水文学效应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热配合是南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限制因子理论,并找到了任意时空尺度的生态系统水热状况量度指标和计算方法,从而形成了该理论的体系,发表了系列的文章。(5)揭示了桉树树液流动密度随边材径向深度的变化规律。(6)在国内率先从理论上开展了大气降水动能、林冠穿透水水滴能变化及相互作用规律研究,及其对地表侵蚀的影响,保持了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7)在南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C循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率先开展森林水文学过程中C的迁移、流失和沉积研究。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120篇论文以上,其中80%以上是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身份,SCI收录26篇(很多在国际本专业一类刊物上刊登),出版专著4部。已培养17名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目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9人。
莫江明
男,1964年5月生,博士,研究员,硕士和博士生导师,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组首席研究员。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1991-1994年留学美国并获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生态系统管理、恢复生态学、全球变化尤其是C、N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人为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及其反馈研究。主持和参加了16项科研项目(包括国际合作、国家基金、中科院院长基金、中科院留学回国择优基金和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目前主持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它项目共5项。在国内外已发表论文近70篇。已培养硕士生2名,在读硕士生4名、博士生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