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生物医药健康研究院与中国科大共建医药生物技术系

【字体: 时间:2006年12月3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广州生物医药健康研究院与中国科大共建医药生物技术系

  

  广州生物医药健康研究院与中国科大共建医药生物技术系

    7月3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举行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共建的“医药生物技术系”揭牌仪式,同时进行了共同培养的首届学生毕业典礼。出席揭牌仪式和首届学生毕业典礼的有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院士、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马宪民、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甘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侯建国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陈勇院长、党组书记郭俊、黄宁生副院长以及中科院生物局领导赵永仁、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等兄弟院校的领导和嘉宾。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院士在揭牌仪式上表示,生物院与中国科大共建“医药生物技术系”,是落实中科院党组“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和顺应广州和全国生物医药业发展以及生物医药领域人才培养工作发展需要的产物。他希望生物院与中科大通过这种共建的形式,不断探索新的培养人才的模式。他要求共建双方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充分利用中科大和生物院各自在培养人才上的优势,以开放的理念,借鉴兄弟院校的好经验,以创建国际一流的院系为发展目标,将该系建设成为高素质医药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和教育的重要基地。为广东省乃至我国生物医药与健康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马宪民、广州市副市长甘新也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对于双方共建的“医药生物技术系”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同时提出了希望。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建国和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陈凌博士分别在会上讲话,他们表示,共建双方将紧密合作,认真实践,努力探索,真正将该系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院系,为我国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近两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开展了密切的合作。不仅已连续联合招收了29名研究生,同时对在校本科生进行了合作培养。

    揭牌仪式结束后,立即举行了双方共同培养的首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中国科大侯建国副校长和生物院陈凌院长为首届毕业生颁发了学位证书和扶正流苏。 

其它相关新闻: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开工

12月19日,“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建设项目工程奠基仪式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出席了奠基仪式并讲话,科技部和天津市领导还向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院士等10位同志颁发了联合研究院院长、副院长的聘书。计划第一批总经费10亿元,用于硬件建设与五年的研究开发。 饶子和作关于“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的建设工作汇报 。

2006年12月19日下午,“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建设项目工程奠基仪式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徐冠华,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戴相龙出席了奠基仪式并讲话,科技部和天津市领导还向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院士等10位同志颁发了联合研究院院长、副院长的聘书。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尚勇,天津市委副书记邢元敏,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天津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栋梁,天津市政府秘书长何荣林,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宗胜等领导同志,天津大学校长龚克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陈小红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等知名专家以及科技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和天津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奠基仪式。

徐冠华部长在讲话中指出:科技部和天津市在天津滨海新区共同建设“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和“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这不仅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天津滨海新区的战略部署的重要行动,而且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行动,必将对推动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重要的作用。科技部将在项目、资金、基地、人才等方面给与力所能及的大力支持。

徐冠华部长对联合研究院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希望,一是要“高标准、高目标”,力争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生物医药研发基地。二是要体现“联合”,吸引、动员国内外生物医药优秀人才来研究院工作。三是在研究方向与重点上,要突出重大技术突破、突出产业化,解决生物医药产业的实际问题。四是在体制上要有创新、有创造,加强体制创新,保障技术创新。

戴相龙市长在讲话中强调: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在建设上要高质量,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天津滨海新区的总体要求;在功能上要符合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机制上要有创新,实现真正的开放和联合;在水平上要与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接轨,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团队和研发机构参与联合研究院工作。

戴相龙市长指出,联合研究院的建设是天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通过聚集海内外的资源,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促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2006年6月26日,科技部与天津市共同签署了部市合作议定书,商定在天津滨海新区共同建设“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其中“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是创新园研究开发区的核心。经过近半年的紧张筹备,联合研究院建设的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经科技部与天津市协商,决定率先启动。

联合研究院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宗旨;以加强自主创新,提升国际竞争能力为动力;以吸引和培养高水平人才为主体;以构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研发技术平台,支持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研发项目为关键;以深化改革,通过机制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为保障;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系列化、标准化的总体要求;突出开放联合和国际化的主要特色。

联合研究院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努力建设成为优秀人才集聚和培养中心、国际合作的桥梁以及生物医药技术研发的领航区和标志区,成为天津乃至环渤海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源头,成为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生物医药创新基地,引领和带动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联合研究院项目建设选址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海路与十三大街交口。计划用地约300亩,总建筑物面积约13万平方米,第一批总经费10亿元,用于硬件建设与五年的研究开发。联合研究院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由临床前技术研究体系、临床技术研究体系、中试放大技术体系以及中介与信息服务体系四部分组成,每个体系包括若干实验室或子平台。

联合研究院将在科技部和天津市共建的框架内,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并实行开放、流动、竞争的机制。研究院面向国内外公开引进筛选优秀人才、项目等进院从事研发。研究院为进院的人才、项目提供使用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享受园区优惠政策并依据具体项目给予前期资金支持。当研发项目成功后,可进入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孵化区或生产区,也可依据进院的“合同协议”,离开研究院和国际创新园,将产生的专利成果转让或研究院参股控股企业获取股权收益。若科研项目失败,也没有新的项目,则退出研究院。

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院士受聘出任联合研究院的首任院长,为了加强与国内有关研究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总医院、南开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方面选派相关负责人兼任联合研究院副院长,还将聘任海外留学人员优秀代表为副院长。

   日前,“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破土动工,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被聘为首任院长。  

        国家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徐冠华,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戴相龙出席奠基仪式并在联合研究院启动建设汇报会上讲话。  

        会上,徐冠华、戴相龙向饶子和院士颁发联合研究院院长聘书,向中科院副院长陈竺院士颁发联合研究院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聘书,向陈晓红等9位专家颁发了联合研究院副院长聘书。  

        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产业是天津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今年6月,国家科技部与天津市签署合作协议,在滨海新区共同建设一个集研发、企业孵化、生产贸易为一体的医药产业园区,即“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力争经过5到10年的努力,将该园区建设成为中国最大、世界知名的生物医药创新和产业基地,进而带动环渤海地区和全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作为“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的核心项目,“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针对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需求和薄弱环节,旨在建成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医药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机构。  

        根据规划,联合研究院的建设基本思路是以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宗旨;以加强自主创新,提升国际竞争能力为动力;以吸引和培养高水平人才为主体;以构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研发技术平台,支持真正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研发项目为关键;以深化改革,通过机制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为保障;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系列化、标准化的总体要求;突出开放联合和国际化的主要特色。

        联合研究院将用10年时间,建设成为优秀人才集聚和培养中心、国际合作的桥梁以及生物医药技术研发的领航区和标志区,成为天津乃至环渤海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源头,成为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生物医药创新基地,引领和带动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首任院长饶子和主持了“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奠基仪式。即将坐落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海路与十三大街交口的联合研究院,计划用地300亩,总建筑物面积13万平方米,包括办公服务区、科研实验区、中试放大区、动力条件保障区。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联合研究院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由临床前技术研究体系、临床技术研究体系、中试放大技术体系以及中介与信息服务体系四部分组成,仪器设备总投资额约5亿元人民币。
 
 
“中国第一医药城”在崛起

 国内外医药研发机构“抢滩”泰州

  11月26日,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与美国QB3正式签订协议合作共建“美国加州—中国医药城纳米生命医学研究院”,这是世界“医药研发航母”首次落户泰州。
  
  12月4日,“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授牌大会在北京举行,泰州生物医药被国家商务部、科技部认定为首批18个出口创新基地之一,成为我省唯一入选城市。
  
  “在全国制药行业,百强企业泰州有其四;在江苏医药行业,泰州三分天下有其一。泰州医药板块之所以令人刮目相看,产销规模年均增长达到30%,综合效益能连续8年在全省独占鳌头,是自主创新增强了泰州的核心竞争力。”泰州市委书记朱龙生告诉记者,医药产业是泰州近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产业,仅“十五”期间,全市医药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投入累计达20亿元,一批重点企业都建了省级技术中心,骨干企业都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2002年泰州全部医药企业销售收入仅有56亿元,今年实现销售收入将达150亿元、利税25亿元。这样的发展态势和增速,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泰州不仅拥有全国医药企业翘楚扬子江药业集团,还是全国最大的中成药、麻醉药和维生素药生产基地,有10多个产品夺得全国医药市场销售单项冠军。以扬子江药业集团为龙头,包括江山制药、济川药业、苏中药业在内的一批企业,组成了泰州医药产业的领跑方阵。2005年以来,泰州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医药产业基地。在2006年度《中国最具价值行业十强诚信品牌》“医药十强”排行榜上,又有扬子江和江山两家药企入选。

  泰州市市长姚建华认为,泰州医药产业的发展壮大,不断增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是一个重要原因。仅中丹集团一家就引进了包括哈佛、麻省理工等世界知名院所的32名博士。江山制药投资1.5亿元进行的VC生产工艺改造,其技术装备与单线生产能力都达到了国际最高水平,成为世界第三大VC制造商。到目前,已有美国加州大学在内的12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泰州设立研发中心和研发基地。今年11月,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投资8000万元的江苏省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在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奠基,将为泰州医药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美国加州大学陈帆青教授、国家“973”医药项目首席科学家张辰宇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加盟,带来了57个科研成果。近期,还将有美国哥伦比亚、休斯敦及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中山大学等一批国内外著名高校将前来设立研发中心。

  从全省第一到全国争雄

  从全省第一到全国争雄,优先做强医药产业,把泰州打造成“中国第一医药城”,这是省委书记李源潮2005年以来对泰州提出的新命题。以此为契机,泰州市加快构建高层次技术人才和新药研发平台,把国家级泰州高新技术产业园与医药城两园合一,以实现产业与科技的聚合联姻。

  泰州市市长助理、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何榕告诉记者,在规划建设“中国第一医药城”过程中,泰州一手抓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一手抓医药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着力打造新的载体。新建的医药城核心区由一个医药主体区等五个企业主题园组成,集研发、生产、商贸于一体。

  ——加快构建高层次技术人才和新药研发平台。泰州积极放大重点企业的技术人才优势,建立医药科技人才库,鼓励企业到欧美等国“招兵买马”,同国内外知名院所合作,企业研发机构已遍布京津沪等13个大城市。新规划的医药产业园以现有企业研发机构和人才为依托,设立医药研发中心,主要包括基因库、细胞库等公共技术平台;还要加快创业中心研发大楼和医药孵化器建设,为入园企业提供从研发、小试、中试直到产业化生产的一条龙服务。今年9月底,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所在泰州新设的8家研发机构同时挂牌。

  ——加快构建医药科技成果落户新平台。为适应科研成果在园区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的需要,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不断加强载体建设,为成果落户提供平台。目前,一期总面积达3.8平方公里GMP厂房和符合美国FDA要求的中试车间正在施工,一期3万平方米OEM厂房也在建设之中。同时,专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公司正在加快组建,一个把科研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机结合的资本平台即将诞生,从而形成引导社会资本和国有资本投资有潜力有市场前景的医药科研成果项目的新机制。

  ——加快构建会展交易平台。医药园区规划建设的新平台,是一个集药品交易、科技交流、成果发布为一体的365天的展览交易盛会,力争实现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无缝对接。明年,联合国南南合作医药高峰论坛、世界糖尿病研究大会、亚太生物医药大会等一批高规格会议将在泰州召开。总投资50亿的泰州医药城市场物流基地项目上半年已正式签约,该基地及综合配套区占地总面积3000亩,建设周期为5年,将建设药品专业批发区、中药材专业批发区、医疗器械专业批发区、制药机械与配件专业市场、药包材料市场等10大专业市场,还有医药展贸中心、医疗康健区、中华药膳街等。

  ——加快构建信息平台。依托电子商务网,建设专业的医药电子商务平台,与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研究所及国内外医药情报机构的信息资源优势相嫁接,内外联姻,迅速建成专业特色鲜明、行业信息齐全、服务功能优越的泰州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组建一支有实力的医药“国家队”

  展望“中国第一医药城”的发展前景,朱龙生信心十足。他说,今年4月,泰州市成功承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医药产业大会”,吸引了多国政要、投资机构、国内外著名医药企业到会,进一步叫响了泰州和江苏医药产业的品牌。专家学者们都对泰州医药城发展前景表示乐观,认为泰州应该从提高医药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出发,努力组建有实力的“国家队”。前不久,李源潮书记在全省对外工作会议上还特别提到构建泰州医药等区域特色产业基地,这充分说明省委把泰州医药放到了优先发展的位置上,必将为泰州医药产业“釜底加薪”。

  泰州医药产业确立了更加宏伟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将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技术,加强新药研发和提取、分离、纯化技术攻关,加快推进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到2015年,把泰州建成全国最大的医药加工制造基地、长三角地区医药流通信息中心、医药研发中心、全国重要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出口基地。按照国家药监局制定的中国(泰州)医药城规划,3年内泰州医药城经济增加值的60%—80%将由强势企业基地区承担。到2010年,全市医药产业销售收入将达600亿元。长期规划做到2020年,届时泰州医药产业规模可达2000亿元以上。


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2006年度学委会会议暨学术报告会召开 

     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2006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于12月18日在南海海洋研究所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广东省科技厅等科研院所、高校和政府机构的委员、专家学者及研究生近100人参加。

        会议由重点实验室学委会主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宁生教授主持。会议首先由重点实验室管委会主任、南海海洋研究所黄良民副所长致欢迎辞并介绍实验室建设的总体发展情况;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张?研究员对06年度实验室的工作进行了汇报总结;南海海洋研究所吴军研究员、李翔研究员、漆淑华研究员、孙恢礼研究员、刘永宏研究员等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系统介绍了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和热烈反响。

        专家和委员们还就实验室的学科方向、发展目标和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诚恳而富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同时评出了2006年度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06年度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有:肿瘤活性二倍半萜类似物的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季红);诱导两株新的海藻内生菌产生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王斌贵);南海海洋生物抗病毒、抗肿瘤活性成分筛选及研究(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王一飞);凹顶藻属红藻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张庆英);南海海洋药物新剂型的研究?石珍降压分散片的研究(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王隶书等)。
 
 
新加坡巨资研究生物医药 重点研发药物临床实验  
 
  中新社香港十二月八日电新加坡消息:新加坡未来五年生物医药研究重点将从基础科学实验转移到研发药物和医疗仪器以及临床实验上,让病人从这些科研成果中受益。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生物医药国际咨询理事会七日举行会议。 
  
理事会成员认为,新加坡过去五年的生物医药科学研究发展令人满意,接下来要做的是把这些科研成果发展为能让病人受益的成品,如药物或医学仪器的研发。

  理事会也同意针对疾病的相关临床试验,成立新加坡临床科学研究院和试验治疗中心,加强临床试验和年轻科学家的培训。从二OO六年至二O一O年,新科研究院、卫生部和国立研究基金会将投资总值十五亿五千万新元(一点六七新元合一美元),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美国临床科学家朱迪思?斯温教授将出任临床科学研究院院长,细胞生物研究院院长大卫·莱恩教授则将领导试验治疗中心。前者将拟定一套具国际竞争力的临床科学计划,着重疾病的临床研究。后者则着重发展协助新药研发的后勤支援工作并为科研人员提供培训。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