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优秀论文评选决赛文章点评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6年12月3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编者按:为了鼓励更多的优秀论文在国内的核心刊物发表以及鼓励和发掘极具潜力的青年科学家,表彰优秀的实验成果,国内的一些知名核心期刊、生物技术公司与生物通联合举办了中国05-06生命科技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此次评选活动已经进入了决赛阶段,最后“万”元大奖的获得者将从50多篇文章中诞生,目前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决赛文章浮出水面,很有可能即是此次的“卫冕之王”。
编者按:为了鼓励更多的优秀论文在国内的核心刊物发表以及鼓励和发掘极具潜力的青年科学家,表彰优秀的实验成果,国内的一些知名核心期刊、生物技术公司与生物通联合举办了中国05-06生命科技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此次评选活动已经进入了决赛阶段,最后“万”元大奖的获得者将从50多篇文章中诞生,目前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决赛文章浮出水面,很有可能即是此次的“卫冕之王”。
候选论文:
hOPG基因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LacZ的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摘要:
目的:建立带有人类骨保护素OPG基因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LacZ的转基因小鼠模型,为 OPG体内转录水平的表达调控研究和药物筛选创造条件。方法:将克隆到的人类OPG基因5′端上游6.0kb非翻译序列作为启动子,大肠杆菌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LacZ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CI-Neo-OPG-LacZ。经显微操作注射到受精卵原核中,经PCR以及Southern印迹杂交鉴定转基因阳性小鼠;用RT-PCR分析LacZ在组织中的表达;利用邻硝基苯β-D半乳吡喃糖苷(ONPG)作为底物反应后比色分析组织中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构建完成的表达载体pCI-Neo-OPG-LacZ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序列正确,线性化后显微注射。PCR以及Southern印迹杂交鉴定获得了10只转基因小鼠(Founders), 经交配繁育,建立了5个转基因小鼠系,RT-PCR分析表明其中一个系小鼠组织中表达LacZ基因,与内源OPG表达模式一致,组织中可以广泛检测到相应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论:成功建立了人类OPG基因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LacZ的转基因小鼠,为体内研究OPG转录水平的表达及药物筛选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研究方向介绍:
1 骨保护素(OPG)是一个由380个氨基酸组成的分泌蛋白。在成骨细胞、心血管系统以及其它组织中广泛表达。作为饵受体,OPG能够阻断RANKL和RANK的相互结合,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成熟分化及其生物学功能。OPG基因剔除小鼠发生严重骨质疏松,而高表达OPG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则显示骨密度增高的表型。除此之外,最近的研究还发现OPG还能够和前凋亡因子(TNFrelated apopotosisinducing ligand)结合,起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2 受精卵原核显微注射法是指在显微镜下,用直径约为1μm的玻璃管直接插入受精卵的雄原核内,将毛细管内所带有的外源基因的DNA注入原核,然后将其移植到假孕母体输卵管或子宫内并发育成子代个体。为了解转基因的整合情况,可酌情应用斑点杂交、多聚酶链式反应或Southern印迹杂交等方法对子代个体DNA进行检测。
显微注射法的优点是导入的外源基因片段可长达50 kb,且无需载体,外源基因在宿主染色体上的整合率相对较高。其不足之处是外源基因的整合是随机的,因而难以控制其整合率;再者,对外源基因能否稳定整合于受体基因组的检测,必须等到子一代个体出生后经过选择才能确定,不利于在生育期长、产仔少的大家畜中应用。
研究单位介绍:
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目前共有教师10人,其中正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助教2人。技术员4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2人。教研室主任为王铸钢教授 ,副主任为陆振虞教授。
2 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
是为适应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所引发的全球性基因功能研究的热潮,由上海市科委发起,联合沪上多家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院校和科技企业,于2001年11月成立的一家利用转基因和基因剔除技术开展基因功能研究和开发疾病动物模型的科研机构。为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中心依托于2000年9月成立的国家863计划生物领域疾病动物模型研发基地暨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充分发挥研究中心的学术优势和企业管理的机制优势,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了国内最具规模的模式生物研究基地。
中心由留美学者、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科院“****”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铸钢教授领衔,并聚集了一批学术造诣深、技术全面的海外留学人员和来自沪上相关高校、中科院的专业技术人才。中心现拥有现代化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实验室和设施先进的显微注射室和较大规模的SPF级动物房。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中心从无到有建成了高效稳定、国内规模最大的转基因和基因剔除小鼠研发技术及相关生物学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能够进行较大规模的基因克隆、质粒构建、鉴定、细胞转染、基因打靶、ES细胞建系、重组ES细胞克隆的筛选、DNA和ES细胞的显微注射、遗传工程小鼠的鉴定、动物表型分析、小鼠繁殖和保种、胚胎冻存和细胞核移植等。 中心以技术模块集成的流水线工作模式进行运转,可以达到每周产出一种转基因小鼠,两周产生一种基因剔除小鼠的规模。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已发表重要科研论文37篇、已完成申报国内技术发明专利7项。目前,中心在承担国家和上海市科委下达的研究项目的同时已经并正在为国内外从事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及生物技术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
中心目前主要开展与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肿瘤、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等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及疾病动物模型的开发,尤其注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已研制出120余种遗传工程小鼠模型,其中转基因小鼠模型96种、基因剔除/敲入小鼠模型30种,在国际上首次以转基因动物证明了AML1-MTG16、NUP98-PMX1在小鼠造血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可引致转基因小鼠发生类似人类白血病的表型;在国际上首次发现PLAG1基因的高表达在唾液腺肿瘤发病中的作用;在国际上首次阐明了Rig-I、Rig-K和HCCS1等新基因在造血细胞发生、细胞增殖调控及胚胎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正在建立ES细胞的大规模随机突变细胞库及相应数据库,为大规模功能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建立资源储备。
中心正在围绕国家目标,致力于建立高效、大规模疾病动物模型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对我国重要疾病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或疾病相关基因进行模式生物体的研究和开发。中心将在上海市科委的领导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关键平台技术为核心,广纳科技精英,广泛开展国内外科研合作,将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紧密结合,为我国功能基因组学、生物医学及药学等领域研究水平的提高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将尽快建设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模式生物技术及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中心、信息中心、资源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及产业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