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上海交通大学近期发多篇高点数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6年12月22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近期上海交大生科院发表了多篇影响因子10以上的研究文章,颇受关注
生物通报道: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创办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校之一。2005年7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上海交通大学。
其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是在原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与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的基础上,由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于1997年2月联合建立。学院目前设有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3个系和BIO-X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及生物医学仪器研究所。学院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有长江特聘教授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973首席科学家2名。学院已经拥有一批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科研成果卓著的著名学者;一批站在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近期上海交大生科院发表了多篇影响因子10以上的研究文章,颇受关注: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健康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Health Sciences)发育与疾病实验室(Laboratory of Development and Diseases),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以及美国哈佛医学院,洛克菲勒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多处研究机构深度解析了髓细胞(myeloid cell)转换过程中5号染色体长臂(Chromosome 5q)缺失α-catenin基因(CTNNA1)的表观抑制作用,为了解基因与疾病之间关系,以及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一种白血病前期失序症)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治疗提供了重要资料。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Nature-Medicine》杂志上。
文章的第一作者为中科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引进的刘廷析青年科学家(Ting Xi Liu)。
5号染色体长臂全部或者部分的中间缺失(Interstitial loss),又称为del(5q),是人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一种常见的克隆染色体异常,其上一个或多个肿瘤抑制基因的缺失被认为是引起这些疾病的致病机理。虽然在染色体5q31.1 (refs. 3–7)上已经描绘了一个主要的共缺失区域(commonly deleted region,CDR),但是目前在辨认这些染色体上的肿瘤抑制因子研究方面并未取得进展。
在这篇文章中,Liu等人通过对原始白血病起源细胞(leukemia-initiating cell)5q deletions中RNA基因表达,以及在正常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中上述的CDR区域的12个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比较于正常造血干细胞或者患有MDS(AML)缺失5q deletion的个体,在带有5q deletion的AML(MDS)白血病起源干细胞中,编码CTNNA1的基因表达水平要低的多。进一步对HL-60细胞(带有5q31区域缺失的髓白血病细胞系)的分析发现CTNNA1启动子是由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acetylation)抑制的,在HL-60中重新回复CTNNA1的表达可以减少细胞增殖,加速细胞死亡。这些研究结构都说明造血干细胞中的αcatenin tumor suppressor也许为治疗人类del(5q)MDS和AML提供了新的方法。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合作共建的健康科学研究所免疫学实验室,以及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日本东京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揭示了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人中滑液T细胞(synovial T cells)持续产生的模式,这对于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在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及调节机理的了解提供了重要信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上海健康科学研究所的张雁云教授,这一研究项目获得了科技部863项目(2002AA216121和 202CCCD2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30430650和30471593),以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04DZ14902和03JC14085),上海重点学科建设项目(T020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资助(211工程)的资助。
免疫系统由自身反应T细胞(autoreactive T cells)和免疫调节细胞组成,正常的情况下两大组成部分相对平衡,大多数的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与自身反应T细胞上升主导有关,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到目前已经有80种以上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得到认识,这个数字还在增长,最好的例子是:在1983年发现磷脂抗体综合症。现在已经很清楚,免疫系统不仅在特定的免疫性病理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而且在许多其他疾病中通过炎症反应来发挥他的作用。过去半个世纪的研究理解了免疫自身、自身与非自身的识别,以及正常自身耐受的机制,清晰了解从对自身成分无反应到自身免疫病的一系列事件。
但是风湿性关节炎RA病人如何持续产生滑液T细胞的机理至今并不清楚,在这篇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发现RA病人滑膜关节(synovial joints)组织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比正常人可以表达更多的IDO。而且有趣的是,RA病人关节滑液(synovial fluid ,SF)中分离的T细胞在自体或者同种异体(allogeneic)的IDO-positive DC的条件下会增生。而且研究人员发现在RA病人SF中T细胞的功能活性tryptophanyl-tRNA-synthetase (TTS)会大幅增加,从而导致T细胞中色氨酸的大量储存,以及对IDO介导的色氨酸分离抗性。
这些结果说明T细胞对IDO介导的色氨酸分离的抗性代表了RA病人自身反应T细胞持续产生的一个机理,而且T细胞中TTS表达的正调控也可能是一种新颖的治疗RA的方法。
《THE PLANT CELL》发表上海交大张大兵文章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生命科学学院-美国宾州大学生命科学联合学院微生物生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Microbial Metabolism),上海大学生科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水稻Tapetum Degeneration Retardation(tdr)基因对于绒毡层(Tapetum)的重要作用。
原文摘要:
Plant Cell Preview
Published on November 30, 2006; 10.1105/tpc.106.044107
The Rice Tapetum Degeneration Retardation Gene Is Required for Tapetum Degradation and Anther Development
[Abstract]
张大兵
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所植物分子遗传专业获博士学位。
主要学术兼职有: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国家农业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美国宾州大学生命科学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 植物生理及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技术预见专家;南京大学、宁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兼职教授;《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常务编委。
曾获上海市科技启明星(2001年)、上海市曙光学者(2004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4年)等称号。2004年主持的“主要转基因产品定性、定量检测技术”,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5年来已完成国家和省市级研究项目11项,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刊物发表和接收SCI论文20多篇。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1)植物生殖发育功能组研究——在基因组、蛋白组水平上研究水稻中影响花器官发育的功能基因及其调控网络。(2)生物和食品安全:—研究参与植物基因沉默microRNA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植物叶绿体、种子表达系统表达重大人畜传染病的疫苗;—研究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转基因成分检测新方法和标准化。
《Am J Hum Genet》发表上海交大贺林文章
中科院院士贺林等人在《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证明了Chitinase 3-Like 1 (CHI3L1)启动子区域的功能突变区影响了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易感性(genetic risk)。
贺林
男,生于1953年7月。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91年1月获英国佩士来大学博士学位,1991年1月至1992年12月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3年1月至1995年12月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爱丁堡人类遗传学研究所任高年资研究人员,1996年3月起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中心(上海脑研究所)、上海生理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营养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2000年1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Bio-X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生命技术学院副院长,以及上海交大/中国科学院神经精神疾病和人类遗传学联合研究室主任,国际学术杂志Cell Research,Psychiatric Genetics编委。
与同事和合作者一道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研究进展:
(1) 首先揭开了困扰人类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第一例孟德尔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1型短指(趾)症基因之谜,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Am J Hum Genet(2000)和Nature Genetics(2001)杂志上;
(2) 发现了得到国际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例以中国人姓氏“贺-赵缺陷”命名的一种罕见的恒齿缺失遗传病并成功地定位了该致病基因;
(3)建立了世界上最具规模的神经精神疾病样品库,并利用这一样品库研究发现了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数个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证实了在汉族人群中APOE4是老年性痴呆的高危因子,在血管性痴呆中也起重要的作用,发现了APOEε4是胎儿期因碘缺乏引起的智力缺陷的风险因子;
(4) 在精神疾病的营养基因组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并结合国情特点提出与药物开发相关性的思路。
他领导的团队获奖项目还包括:教育部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2002);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2);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