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张其清教授研制全新抗癌药

【字体: 时间:2006年12月2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以往,癌症患者接受化疗时,得忍受其毒副作用带来的巨大痛苦,这种情况即将得到改变。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研发出一种高效低毒的全新抗癌药物制剂,让化疗不再痛苦。近日,这一抗癌新药通过了厦门市科技局的鉴定。

  

生物通综合:海台网消息,以往,癌症患者接受化疗时,得忍受其毒副作用带来的巨大痛苦,这种情况即将得到改变。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研发出一种高效低毒的全新抗癌药物制剂,让化疗不再痛苦。近日,这一抗癌新药通过了厦门市科技局的鉴定。

 

近日,厦门市科技局组织了来自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的国内著名药学研究专家,对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2003年立项承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入型控缓释抗肿瘤制剂的研究”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组在听取课题负责人张其清教授的汇报,并审查了技术报告和样品后,认为这种抗癌新药是一种高效、低毒治疗恶性肿瘤的全新抗癌药物制剂。

  据介绍,该项成果是通过微囊化包裹和植入双重药物控释技术,制备出的纳米级的新型药物控释系统,该系统的开发成功实现了抗肿瘤药物的定向性、靶向性释放、药物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毒副作用小等,达到了高靶向、可控缓释、高效低毒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避免了传统化疗大剂量给药给患者带来严重的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该药制剂可望用于胃癌、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脑癌、肺癌、乳腺癌、食管癌、卵巢癌及癌性腔内积液等的化疗。

  据介绍,该项成果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具有较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对推动我国、福建省及厦门制药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张其清,男,汉族,54年生于福州市,工学博士;厦门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毕业,天津大学获得生物医学工程学博士学位。曾于1998-1999年赴多伦多大学作访问教授工作(由加拿大医学研究基金会,MRC资助)。1978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主要从事生物材料、组织工程和控制释放药物体系等的研究、产品开发和指导研究生工作。1992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4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现任生物材料研究室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室第三党支部书记,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所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教授、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华侨大学兼职教授;山东省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国家"八六三"新材料技术领域专家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化学科学部和工程与材料科学部评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产品评审专家;天津市科协常委等。



组织承担过并正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等39项课题的研究开发工作;鉴定和结题成果33项;申请专利9项(批准6项);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发表的论著有40多篇被SCI和EI等收录;获科技奖10多项;签订了3118万元的成果转化合同4项,获生产准字号3项。经过多年研究,在医用胶原基材料、复合/杂化材料、可吸收性生物材料、具有引导/诱导组织再生功能的生物材料、组织工程和控制释放药物体系等领域形成了研究特色和学科方向。

科研工作

负责人或负责人之一,组织承担过并正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八五"攻关、 "十五"攻关、"八六三""九七三"计划、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国家火炬计划、国家科技部中央级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省、部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级项目等20余项课题的研究工作,近10年共获各种科研和开发经费1000万元左右,鉴定或结题成果17项,申请专利8项(获专利3项),发表论文160余篇,论著3部,其中发表的论著有30多篇被SCI和EI等收录,论文被引用近50次,其中在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有10多篇在大会、分会上作了报告,2篇为特邀报告;作为负责人和参加人等曾获各种科技奖10多项。
    
经过多年研究,在医用胶原基材料、复合/杂化材料、可吸收性生物材料、具有引导/诱导组织再生功能的生物材料、组织工程和控制释放药物体系等领域形成了研究特色和学科方向。提出了用物理方法对天然胶原与合成材料进行复合改性的方法;以胶原蛋白为主原料,进行了功能/智能型材料的研究;提出了生物材料研究与基因材料、分子生物学结合向有生理功能和生命活性材料研究方向发展的思路并组织研究,"研究工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研成果开发与转化:
签订了3118万元的科研成果转让和技术服务合同4项;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产品生产(准)字号的成果2项,利用实验室的有限的条件组织了医用组织引导再生胶原膜的生产,产品已在全国10几个省市推广。通过成果转让及技术服务,已将三项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在国内开发成功了两种可吸收外科缝线和一种组织引导再生膜产品,获得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些开发工作均为科研成果的进一步推广、转化积累了经验。

国际合作

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Shirly Wu教授、日本冈山大学(Okayama University)工程学院生物材料实验室主任OSAKA, Akiyoshi教授、Dr. Chun Wang,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签订合作协议3项并建立了合作关系。
曾分别前往日本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京都大学、冈山大学、加拿大、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美国、香港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出席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10多次。接待日本、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MIT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学者来访9次。应国际生物材料界知名专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M. Sefton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物材料研究中心Yulin Cheng教授、日本冈山大学生物材料研究室A. Osaka教授邀请作学术报告3次;应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邀请作学术报告5次;分别作为会议和分会主席主持了9次国际性、全国性和天津市的学术会议。

学术活动

现(曾)任天津市科协常委、天津市科协常务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席、国家生物材料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复合生物材料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学科组理事,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委员、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生物材料学会和科学技术进步协会及欧洲生物材料学会会员等职。

获得荣誉

  曾被评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分子""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先进个人""第二届天津青年科技奖""天津市教卫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中青年医药科技之星""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还被中国医学科学院推荐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等。

 

主要学术论著

Collagen-Synthetic Polymeric Composite Materials-Reviews and perspectives

组织工程及其支架研究进展和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Improved Controlled Release Study of Lomustine
Polyhydroxybutyrate Produced from Cheap Resources 1Crystallization and Melting Behavior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llagen-chitosan composites
Structure Investigation of Polyvinyl alcohol-Collagen Composite
Study on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PHB/PEG Blends
Study on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PHB/PEG Blends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碳化二亚胺交联的胶原-硫酸软骨素支架材料构建人工真皮的研究

浙江大学新中心将破解基因遗传奥秘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