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2006年973计划结题项目生物类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6年12月2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2001年立项的20个973项目将于今年结题,结题验收工作分为课题验收和项目验收两个阶段,其中生物类包括:
生物通综合:973计划,亦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十五”期间,973计划项目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优秀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优秀人才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通过跨部门、跨行业的强强联合,凝聚了优秀团队,促进了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
2001年立项的20个973项目将于今年结题,结题验收工作分为课题验收和项目验收两个阶段,其中生物类包括: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首席科学家 项目依托部门
2001CB108800 农作物杂种优势及其利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孙其信 农业部教育部
孙其信
孙其信教授,男,1962年生,1982年获学士学位,1985年和1987年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0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进行合作研究,1995年3月至9月在加拿大Winnipeg研究中心从事合作研究。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北京市“五四奖章”、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小麦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分子机理研究、小麦耐热性及其遗传研究、小麦抗病分子标记定位、小麦基因组研究及重要经济性状基因定位等。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26篇,其中SCI收录14篇,培养博士12名,硕士11名,博士后3名。现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及其利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农业部第七届科技委委员,教育部科技委生命学部副主任,北京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科学通报》特约审稿人,《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编委等职。
2001CB108900 高效生物固氮作用机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王忆平 教育部农业部
王忆平
学历:理学学士,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中的特化作用(中国科技大学) 1984年
博士,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中的特化作用(爱尔兰 国立大学科克学院)1992年
工作经历:
1984.8-1985.12 中国,北京,中国自然学会, 植物研究所,固氮学部,研究助理
1986.1-1987.2 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遗传学系,访问学者
1987.3-1991.8 爱尔兰,国立大学,科克学院,微生物学系,微生物学研究
1991.9-1992.12 爱尔兰,国家食品生物技术中心,研究员
1993.1-1994.2 法国,巴黎,分子生物学系,博士后
1994.3-至今 中国,北京,北京大学,蛋白质及转基因植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因调控实验室,主任
1994.8-1999.6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副教授
1995.10-2002.8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
1999.7-至今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教授、博导
2001.7-至今 国际固氮执行委员会委员
第14届国际固氮大会主席
2002.1-至今 “973”生物固氮项目首席科学家
2001CB109000 农业重要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 彭于发 农业部
彭于发
彭于发,男,1960年1月3日生,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人,汉族。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81年12月毕业于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获学士学位。1984年12月毕业于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植物病理学硕士学位。1984年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工作,现任所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彭于发同志曾于1985年8月至1986年8月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进修分子病理学,1991年10月至1992年1月在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进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微生物安全性合作研究,1996年6月至9月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组织土壤研究所进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菌生物安全性合作研究,均按期或提前回国,并运用所学知识为我国植物病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农业部十佳青年和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称号,1997年当选中国农业科学院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彭于发同志是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农业重要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特别是近2年来,多次应邀参加国际会议,在国际相关领域有一定影响。
2001CB409700 我国近海有害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海洋学机制及预测防治 周名江朱明远 中科院国家海洋局
周名江,1944年5月6日出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青岛海洋大学兼职教授,香港大学客座研究员。1984-1986年在英国普利茅斯研究所、1991-1992年在德国赫果兰海洋研究所、1999-2001年在香港科技大学进行访问和合作研究。长期从事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方面的科研工作。近10年来致力于赤潮方面的研究,率先在我国开展藻毒素的产毒动力学、生态毒理效应和累积排除规律的综合研究、赤潮藻吸收光谱方面研究,积极推动我国国家赤潮研究计划的发展,活跃于国内外海洋环境研究领域。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SCI收录8篇。
2001CB509900 干细胞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盛慧珍 中科院上海市科委
盛慧珍
所系名称 生化与细胞所
性别 女
专业名称 发育生物学
技术职务 研究员
行政职务 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内容包括:
1、完善干细胞研究关键技术。包括完善人及动物的体细胞克隆技术;胚胎干细胞建系技术。
2、用小鼠胚胎干细胞为模型,研究其向成血、成神经、成肌肉、成肝脏等细胞分化途径。并用获得的各种干细胞注入小鼠体内,测试其体内功能。
3、用从小鼠胚胎干细胞研究中获得的经验来指导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分化。
4、研究胚胎干细胞全能发育的分子机理。首先克隆小鼠胚胎干细胞重要功能分子,包括oct3/4,rex1 等基因的cDNA,加flag表达,并用亲和力纯化方法获得其蛋白质复合物。
获奖情况 1997年获得NIH merit award,这是NIH 在 institute水平的最高奖。
指导研究
生情况 在学硕士生5名,在学博士生6名。
个人简介 1953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市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1982年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博士学位。
1989年-2000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总署(NIH)儿童健康与人类发育研究所(NICHD)
从事研究:运用小鼠胚胎干细胞和同源基因重组技术研究哺乳类发育的分子调控。历任visiting fellow, visiting associate ,senior staff fellow ,staff scientist等职。
1999年9月,盛慧珍博士从NIH回国。在上海市科委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支持下,建立了上海市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一系列干细胞研究关键技术。包括人类体细胞重编程,人类胚胎干细胞建系,胚胎干细胞向神经、肌肉细胞的定向分化等,已拥有了进行“治疗性克隆”研究的技术平台。主要研究方向为:干细胞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干细胞发育全能性的分子基础。
2001CB510000 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与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曹雪涛 总后卫生部
曹雪涛简介
曹雪涛 (1964.7.19 -) 免疫学专家。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90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博士学位, 现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博导。
对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学和肿瘤的免疫与基因治疗开展了比较系统深入的创新性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发现了一种具有重要免疫调控功能的新型DC亚群,且发现成熟DC在基质作用下能进一步增殖和分化;提出了DC的免疫调控新机制并发现其具有两类新的功能。从DC自主发现124条全长新基因并研究了20余条的功能,发现的12种新分子获得HUGO正式命名。提出了免疫与基因治疗肿瘤的新途径并开展了其应用研究。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112篇,此外,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在Nat Med等发表SCI收录论文7篇,上述论文被SCI他引833次。编写和共同主编专著3部,参编10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II类新药证书2个、国家发明专利10项。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CB510100 人胚胎生殖嵴干细胞的分化与组织干细胞的可塑性研究 李凌松 教育部
李凌松,
北京大学医学部****特聘教授。聘任岗位:内科心血管(分子生物学)。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李凌松,1962年出生。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医学学士。1990年赴美并最终毕业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获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及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分子机制和PDE7在T细胞激活中的作用的研究;美国斯坦福大学生殖生物学研究员,主要从事干细胞发育和T细胞分化的研究。1999年应聘回国,北京大学医学部干细胞医学研究应用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系副主任。
2001CB510200 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贺福初杨芃原 总后卫生部
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教授
贺福初教授出生于1962年5月,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学系本科,1985年获军事医学科学院硕士学位,1997年获博士学位。从1985年起就职于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1990年、1992年先后被聘为放射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2001年12月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并任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细胞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全军医学科委会常委、军事医学科学院学委会副主任、国际核心刊物Proteomics资深编辑等职。曾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著150余篇(被国外学者引用100余次),主编或参与编写专著8部,先后主持863课题4项,以及国家攻关课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与市科委重点科研项目共10余项。
贺福初院士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蛋白质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造诣深厚,成绩斐然。2002年11月,在法国凡尔赛召开的首届人类蛋白质组国际大会上,当选为“人类肝脏蛋白质组研究计划”执行主席,这是我国领导的一项重大国际合作计划,也是第一个人类组织器官的蛋白质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重大的战略意义。此外,贺福初院士2002年担任国家973“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03年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重大疾病和重要生理过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并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63计划重要贡献者等荣誉。
2001CB510300 中国人口出生缺陷的遗传与环境可控性研究 郑晓瑛贺 林 国家计生委
郑晓瑛
郑晓瑛,女,1956年出生。1988和1991年分别获北京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1995年分别在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英国伦敦大学热带病研究院人口中心从事生殖健康研究。现任人口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生殖健康与人口科学合作中心所长(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卫生组织区域咨询团区域委员(RAP)、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顾问(UNICEF)、亚太地区社会科学与健康网络指导委员会委员(APNET)、国际人口科学研究会(IUSSP)委员。2000年获得首届中国优秀博士后奖;同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