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高校“大学科技园”达不到考核条件将取消资格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6年12月14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国家大学科技园”达不到考核条件将取消资格
“国家大学科技园”达不到考核条件将取消资格
中新网12月13日电 据科技部官方网站消息,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将每3年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考核,对达不到考核条件的国家大学科技园,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不能达到考核条件的,将取消其“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资格。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面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管理,科技部、教育部组织编制了《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
该办法规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实施统计年报制度,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委托有关机构负责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各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在每年3月31日前将上一年度建设发展绩效统计报表报送指定的机构,并同时抄报所在省级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每3年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对达不到考核条件的国家大学科技园,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不能达到考核条件的,将取消其“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资格。
科技部教育部印发<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管理办法>
中新网12月13日电 据科技部官方网站消息,为全面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管理,科技部、教育部组织编制《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
该办法规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实施统计年报制度,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委托有关机构负责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各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在每年3月31日前将上一年度建设发展绩效统计报表报送指定的机构,并同时抄报所在省级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根据该办法,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每3年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对达不到考核条件的国家大学科技园,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不能达到考核条件的,将取消其“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资格。
该办法规定,申请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完整的发展规划,发展方向明确,实际运营时间在2年以上,经营状况良好。
2. 必须有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化管理机构。
3. 具有边界清晰、相对集中、法律关系明确、可自主支配的园区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以上,其中孵化场地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
4. 地方政府和依托高校应有支持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具体政策,高校资源向大学科技园开放。
5. 大学科技园50%以上的企业在技术、成果、人才方面与依托高校有实质性关联。
6. 机构设置合理,有专门的经营管理团队,管理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85%以上。
7. 服务设施齐备,功能完善,可为企业提供商务、融资、信息、咨询、市场、交流、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服务。
8. 管理规范,具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自身及在孵、在园企业的统计数据齐全。
9. 园内的在孵企业达50家以上。
10. 为社会提供1000个以上的就业机会。
11.与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担保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
我国建立五个海外科技园 为企业搭建战略平台
记者从30日在京举行的全国科技外事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已在新加坡、美国马里兰、英国剑桥和曼彻斯特、俄罗斯莫斯科等地建立了5个海外科技园,以便为企业和科研机构实施“走出去”战略搭建有效平台。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表示,目前国际科技合作正成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途径和先导力量。以联想、华为、中兴等为代表的信息通信企业,以海尔、科龙、TCL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制造企业,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与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联合研发等形式,及时吸收国际先进科技成果,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不断获取新的技术优势和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实践证明,国际科技合作已成为这些企业和研发机构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进取的重要法宝。”徐冠华表示,“十一五”期间,将充分发挥现有海外科技园区的桥头堡作用,为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开拓海外市场搭建政策咨询、投融资和信息服务平台。
大学科技园,创意产业的创新场
创意产业被公认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我国把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发展的重点。大学所具有的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学术基础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思维源泉。大学科技园所拥有的官产学研相结合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已经成为中国创意时代的引领者。创意产业需要创新思维,创意产业也要打造创新场。
搭建创意产业的创新平台
大学作为大学科技园的母体,为大学科技园创意产业的发展培育了大量创意人才。清华大学作为我国学科布局完整的一流大学,在计算机、软件、新闻传播、美术等学院的交叉互动,为创意产业发展培育了一大批艺术设计人才。今年9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启动了以培养、发掘游戏设计人才为目的的“游戏人才基地”,开始开拓这项新媒体艺术市场。清华科技园发挥与清华大学的美术学院与新闻传播学院等院系合作的优势条件,把大学的人才、学科和产业优势、资金优势结合起来,共同支撑起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依托人大在社科领域的优势和学术、人才和国际交流资源,力求建成为“开放式的知识服务平台”,发展为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和文化产业产品的创新基地、文化企业的孵化基地、文化产业创业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以及文化产业辐射基地。
政府的政策支持、大学的知识创新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结合起来,产生溢出效应,为创意产业发展搭建了有效的创新平台。
创意产业需要创新思维
高科技与高文化结合,使得大学科技园一开始就走高端创意产业之路。清华科技园、北大科技园、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等著名大学科技园,依托大学的品牌优势,聚集一批文化创意名人;依托大学科技园平台优势,聚集一批自主创新的高科技企业;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植,致力于打造国际新媒体基地,为创意产业提供一个孵化、产业化集聚的平台,营造创意产业的创新场,把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作为最高理念,碰撞出创意产业的创新思维。
作为全国唯一的A类大学科技园,清华科技园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具有雄厚的基础,并积极倡导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清华科技园一直致力于营造科学与艺术激情碰撞的创新场,致力于搭建创意产业交流与合作的国际性平台。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梅萌表示:从世界范围看,以数字内容产业为代表的创意产业正在蓬勃兴起,而清华科技园的发展目前也面临二次创业的战略机遇。要整合世界的资源做创意产业,要建构一个高科技和文化的双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产业、企业、大学产生学科和产业发展的互动,建设创意产业园区,实现高科技与文化的融和。2006年清华科技园承办了“内容与科技·创意产业国际论坛”,包括李政道和吴冠中在内的海内外的学者、艺术家、政府官员、企业家等共同探讨创意产业的定位、发展与远景。不同领域的世界创意名人的聚集,思维的碰撞形成创意的火花,清华科技园进一步巩固了其文化和创意内容的策源地地位,形成了最具特色的我国创意产业的创新场。
培育创意产业的集群态势
通过官产学研结合,科学与艺术激情碰撞营造创意创新场,大学科技园形成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成为当地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提升的重要力量。
大学科技园的创意产业发展较晚,但是势头迅猛。2005年7月9日,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昆士兰科技大学和世界多媒体协会联盟的国际合作正式签约,2005年9月8日,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正式将“国际新媒体基地”授予清华科技园。
清华科技园在全国大学科技园中率先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利用孵化器模式和经验使园区成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有机互动的“双平台”,使园区从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向精神文化密集的高度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意产业园区。一年左右的时间,网易公司、搜狐公司、北京联合网视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创意企业的先后入驻,清华科技园已经形成了蔚为可观的创意产业的聚集效应。
作为同济大学特有的建筑名校效应与“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产物,其中赤峰路基地沿线被杨浦区命名为“同济现代建筑设计一条街”,已有800多家大小相关企业入驻,2002年产值达10亿元,2003年产值超过15亿元,是全国最大的建筑科技汇聚地之一。这里已经初步形成了现代设计产业群,成为中国的设计中心。依托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艺术分院、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北京大学软件学院等高校,张江聚集了一批国内外重量级的网络文化企业,如美国艺电(EA)、盛大网络、第九城市等,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网络游戏及动漫产业发展基地。
国际经验表明,发展创意产业是一个国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成功举措。依托高校,依托大学科技园,中国形成了一批创意产业聚集,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提升。大学科技园,已经培育出一大批创意产业集群态势,成为我国创意产业的引领者。
清华科技园创新发展的调查与启示(1)
1993年,清华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目标下,提出了创建清华科技园的构想。1994年8月,清华大学组建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正式开始建设清华科技园。经过12年的发展,清华科技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成为各类创新要素资源汇集、融合的新的聚焦点,成为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2003年10月,清华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唯一的A类国家大学科技园。2005年,园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已突破30亿元,约占全国研发总投入的1%,拥有专利和专有技术近千项,国家各类科技项目近400项,研发人员达2万余人。目前,清华科技园已成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建设速度最快、入住率最高、入园企业质量最好、服务体系最完善的区域,展露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四聚”模式凸显特色优势
清华科技园的发展特色与优势在于一个“聚”字,是一个“聚集—聚焦—聚合—聚变”的过程。企业、大学、政府、中介机构等创新要素在园区内汇集和相互作用,形成了促进创新、引领创新的“创新场”。
“聚集”就是汇集各种创新要素。一是空间聚集。清华科技园在占地面积25公顷的土地上,建设了69万平方米的研发商务楼群,营造了一流的创新环境。二是企业聚集。4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及相关机构聚集在此,其中包括以美国太阳微系统公司(SUN)、宝洁公司(P&G)等为代表的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机构,以谷歌(Google)、搜狐(Sohu)等为代表的10多家纳斯达克(NASDAQ)上市公司,以同方、紫光等为代表的国内高科技上市公司,以光盘、液晶工程技术中心等为代表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三是核心技术的聚集。园区内100多家创新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其中若干技术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例如,凌讯科技公司在无线宽带数字通讯、数字电视等领域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其科研成果为我国实现2008年奥运会数字电视直播,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产业化基础。
“聚焦”就是吸引各类创新资源。一是大学资源。清华科技园紧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数十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遍布周围,这些科研院所为园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流的人才、技术和实验条件。二是政府资源。清华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科技部、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财税管理等方面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三是海外资源。美国著名风险投资基金NEA、金沙江、Mayfield等投资机构因为看好园区内的高科技企业或项目而进入清华科技园。
“聚合”就是当各种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聚集、聚焦后,园区内的企业、研发机构、风险投资之间开始大量交流与碰撞,从而使高新技术企业之间按照成长需要和市场需求,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链,产生产业集群的聚合效应。目前,清华科技园在这方面形成了良好的态势,企业和大学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互为配套,在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数字电视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紧密的产业集群形态。
“聚变”就是通过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的聚集、聚焦和聚合,实现科技园自身发展的聚变。清华科技园的发展目标是:到2011年,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之际,清华科技园也将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能够培养出世界一流的高技术企业和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