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性染色体差异与性染色体起源

【字体: 时间:2006年11月30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生物通报道:日本北海道大学创成科学研究机构(Creative Research. Initiative Sousei, CRIS)研究人员Kazumi Matsubara等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测得日本four-striped rat 蛇(Elaphe quadrivirgata)的细胞遗传学图谱(cytogenetic map),文章刊登于11月28日PNAS。

  

生物通报道:蛇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属于ZZ/ZW机制。为了研究蛇的性染色体的起源和进化,日本北海道大学创成科学研究机构(Creative Research. Initiative Sousei, CRIS)研究人员Kazumi Matsubara等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测得日本four-striped rat 蛇(Elaphe quadrivirgata)的细胞遗传学图谱(cytogenetic map),文章刊登于11月28日PNAS。

图谱中含有109个cDNA克隆,其中11个位于Z染色体。与蛇的Z染色体基因相对应的人类和鸟类的基因定位于常染色体(autosomes)上,说明蛇、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性染色体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不同常染色体对。研究人员还绘制了E. quadrivirgat、缅甸巨蟒(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响尾蛇(Trimeresurus flavoviridis)的11个Z连锁基因(Z-linked genes),研究W染色体的不同。发现所有11个克隆在P. molurusE. quadrivirgata的Z的染色体中都存在;3个克隆在P. molurus 和E. quadrivirgata的W染色体中都存在;在T. flavoviridis的W染色体上没有检测到cDNA。比较作图(Comparative mapping)结果显示性染色体在P. molurus变化很小,然而在T. flavoviridis出现了很大差异,E. quadrivirgata处于性染色体分化的过度阶段。这种性别染色体的差异可能出现在常染色体共同祖先前性别染色体(protosex chromosome,生物通编者)的短臂末梢区域,然后在从系统发生最原始的boids到进化程度较高的viperids的进化过程中,发生缺失和异染色质化(heterochromatization progressed)。(生物通记者 小粥)
参考:
E. J. Vallender and B. T. Lahn
Multiple independent origins of sex chromosomes in amniotes
PNAS, November 28, 2006; 103(48): 18031 - 18032.
[Full Text] [PDF]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性染色体||起源|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