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报告]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生物类

【字体: 时间:2006年11月2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十五”攻关计划在科技体制改革、自主创新、农业科技、社会发展科技、地方科技、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等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和积极进展。为农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以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促进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生物通综合:“十五”攻关计划在科技体制改革、自主创新、农业科技、社会发展科技、地方科技、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等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和积极进展。为农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以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促进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本情况汇总:

 

 

 

 

 

 

 

 

 

 

1、提高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水平,推动了农业技术进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为确保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攻关,选育了一批高产优质的动植物新品种;开发出主要农作物及园艺作物优质高效无公害生产配套技术、畜禽水产优质高效养殖技术、农业新机具;突破了一批制约我国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防沙治沙的关键技术。这些重大技术和产品的突破,有效提升了传统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许多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部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农产品精深加工、储运与物流方面 农产品精深加工突破了一批制约我国大宗粮油、果蔬、畜产品、林产品等深加工关键技术、粮食储备配套技术、农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获得了一批相关技术成果和产品,建设了一批优质原料生产基地,为我国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和加工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浓缩苹果汁加工技术、玉米有机化工醇产业化技术等一大批关键技术的突破,大幅度提升了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我国农产品高效增值利用闯出一条新的途径;建筑用竹材制造关键技术的攻克和产业化应用,有效缓解了我国建筑用材短缺的局面;柔性大幅面无纺布强化竹材装饰单板的研制成功,为我国竹材高效利用开辟了广阔市场。 

(2)动植物新品种选育方面 选育出粮食、油料、蔬菜、花卉、林木、果树、茶叶、麻、竹藤、畜禽、水产等动植物新品种和新品系878个,建立了优质动植物良种选育和扩繁技术体系,促进了农业动植物品种的更新换代,为畜牧、水产、特产、林果与园艺作物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对我国黄牛进行了大面积杂交改良,并建立了生产基地;选育出瘦肉型猪专门化品系7个;筛选了一批适合抗风浪网箱养殖的鱼类,有效促进了我国畜禽水产业的发展;初步构建了我国特有和优异的地方植物新品种、稀有种基因资源的醇溶蛋白“身份证”;选育出一批高产优质的家蚕、桑品种以及3个绿茶品种、1个红茶品种和8个特异品系以及中苎一号麻类专用品种;选育出北京1号、吉林1号、黄山1号、丰胶1号等蜂品种;建立了梅花鹿、马鹿、水貂等中试实验基地9个,为我国特种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主要农作物优质高效生产方面 研究了粮食、油料、棉花等8种主要农作物及园艺作物优质高效栽培、节水、制种等技术,粮油、果蔬等主要农产品优质高效无公害生产配套技术,形成了相应的技术规程和体系,建设了一批示范基地。建立和完善了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特征的粮食生产保障体系,研究开发了一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构建了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养分管理、咨询服务系统和信息平台。为实现粮食稳定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4)农林主要病虫害防治方面 建立了农作物及林业生产中重大病虫害与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环境相容性农药安全高效实用技术和水稻、小麦、玉米等14套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并建立了风险分析量化指标体系,整体提升了我国控制病虫生物灾害和农业气象灾害的技术水平和减灾能力。研制开发出相关产品:自主研制出植物源农药“1%雷公藤碱乳油”、高效低毒化学农药“螟蛾克星”和微生物农药“净瘟灵”三种新产品;确立了松材线虫病、红脂大小蠹和光肩星天牛在我国的生态地理水平风险预警和识别图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小麦慢锈性鉴定方法;初步解决了人工大量繁殖林业害虫天敌的难题等;完成了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模型的构建及其参数化、指标化,实现了基于遥感信息的农业干旱致灾等级监测与评估。

(5)畜禽水产优质高效养殖方面 系统开发了瘦肉型猪、肉牛、细毛羊和肉羊、蛋鸡、水产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畜禽水产规模化养殖环境工程与营养调控关键技术,饲料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利用,兽(禽、鱼)药安全评价及残留检测技术,以及畜禽水产重大疫病预警预报、诊断及新型高效疫苗研制与产业化开发,建立和完善了畜禽的优质高效现代化养殖技术体系,建成了产业化示范基地390多个,极大地促进了产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的提升;研制出了影响畜牧养殖业的9种重大疫病的18种新型疫苗和13种疫病的18种诊断试剂盒,初步建立了畜禽水产养殖过程的安全控制技术体系,明显提高了畜禽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6)区域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方面 重点研发了不同区域典型农业发展模式,区域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退耕还林还草技术,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北方典型沙区防沙治沙综合技术。解决了若干制约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有效控制了施肥施药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开发出一批环境友好型外源农业生产资料,稳步推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控制工作;试制出新肥料产品16种,并制订了自控缓释专用肥的生产技术规程、质量检测技术规范和企业生产标准;研制出50种以上新型生物杀虫剂、杀菌剂、病毒防治剂、增效剂、保护剂,为农业安全与清洁生产提供了物质保障。提出了我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和城市森林体系建设的理论与方法,并解决了一批限制我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关键技术;在重点退耕还林工程区,提出了林草植被景观格局配置和结构优化技术和模式148个,初步形成了我国典型生态环境建设的技术模式和示范样板,提高了我国农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和生态脆弱地区治理的速度与效益。

(7)农业机械化、信息化与工厂化农业方面 研制了14种水稻、玉米、油菜、牧草等农作物及林业作业机械装备,开发出水稻高速种植机械、双季稻联合收获机以及自走式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等21种新机具,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效益,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初步建立了设施栽培管理专家决策支持系统,成功开发出工厂化育苗的配套设施与设备,提出了设施蔬菜基质栽培和土壤有机栽培种植模式,建立了相应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大大缩短了我国工厂化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突破了一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健康和公共安全关键技术难题,促进了社会和谐。“十五”期间,在老年疾病预警与防治、心脑肺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防治、环境与健康、医疗器械、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新发传染病防治、食品安全、重大工业事故、大城市火灾防范及应急技术、防范与打击重大刑事犯罪等关系人民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关键技术和大型仪器设备研制获得突破性进展,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生命和生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了积极的支撑作用。

(1)老年疾病预警与防治方面 制订了黄斑变性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和有效的预防机制并进行推广;建立了疾病诊断评估体系,为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听力康复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多个临床中心的合作网络,为筛选帕金森病神经保护药物奠定了基础;建立了糖尿病预警系统,为筛查糖尿病高危个体提供依据和工具。建立和实施了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一级干预方案,为我国2型糖尿病临床综合控制提供了规范化的治疗依据与经验。

(2)心脑肺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防治方面 研究所产生的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评估技术和相应的工具,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一个方便应用的测量工具和判别标准;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胃癌生物标志物——血清MG7免疫PCR;首次发现了国内外肺癌病人血清中存在有IgM自身抗体谱,并可作为筛查肺癌的血清分子标志物;首次研制成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肺癌抗原蛋白芯片及蛋白芯片检测肺癌血清分子标志物的新技术,解决了传统蛋白芯片重复性、稳定性差的难题。

(3)环境与健康关键技术研究方面 研制出“小型环境测试舱”并已经实现技术转让。制定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研制的空调管道清洁机器人的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外同类设备水平,并更适合于我国集中空调系统清洁的使用,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研制出了一种高效的钙镁基固氟、固硫剂,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制定了粉尘作业工人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指南,经卫生部批准后作为卫生标准在全国推广。

(4)医疗器械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开发方面 成功研制出了“数字化彩色超声成像系统”、“0.35C-型开放式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动脉导管未闭堵闭器” 和“房间隔缺损堵闭器”,均取得了试产证书或准产证并在全国58家医院推广使用;“多层螺旋CT”完成了关键技术和整机的研制;研制成“LDRD-P 型普及型低剂量直接数字化X-射线机”,其胸片剂量仅为欧共体标准的1/15,产品已在国内32家医院使用;研制出与国际同类产品技术水平相当,但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的“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

(5)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关键技术研究方面 利用全世界最新的第三代避孕药研制的一根型避孕埋植剂,填补了国内空白;旋动式流产器从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获得突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利用纳米铜和高分子新材料研制的新型宫内节育器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绝育新技术基本成熟:输精管内滤过装置实现了“通而不孕”的目的,大大降低了固有的附睾淤积副作用;男性激光绝育新技术通过临床试验;女性栓塞性绝育新技术完成了临床前研究。初步完成关于优生优育方面的《新生儿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6)新发传染病等防治方面 新发肠道致病菌快速检测和新发禽流感病荧光RT-PCR检测的技术方法已经进入试剂盒开发阶段;发现了一种新的天花病毒基因,并已申报专利;在疾病防治、药物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生物工程药物和疫苗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部分产品已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促进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做出了贡献。

3、夯实科技基础实力,培养造就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攻关队伍。“十五”攻关计划在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项目的实施,稳定和培育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攻关队伍,为增强国家科技开发实力奠定了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参加攻关计划的研究人员年均7.6万人次,其中高级职称人员约占 40 %。培养研究生2.19万人,其中博士0.73万人,硕士1.46万人。(生物通:万纹)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