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字体: 时间:2006年11月27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江汉大学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1月11日,湖北江汉大学宣布: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和江汉大学联合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线粒体融合素MITOFUSIN调控线粒体融合和运动的分子机制”获准立项并获得145万元资助;该校教师蒋春笋博士作为第二主研人员,将在全程研究中分担一半以上的研究任务。

江汉大学是一所地方高校,此前从未获得国家任何重大项目。该校教师蒋春笋博士近些年来在生命科学方面获得了较为卓越的成果,先后在《癌基因》《细胞分化与死亡》《细胞研究》《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通讯》等著名的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在线粒体研究上,他有多个发现,并建立了相关研究模型。

蒋春笋随导师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汉网消息(记者胡孙华通讯员孙超)经过13年艰辛求学与治学,江汉大学青年体育教师蒋春笋,今年代表江大以第一合作单位名义,依托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随导师陈佺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江大有关负责人日前介绍,蒋春笋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生物膜与
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陈佺的合作项目为“线粒体融合素MITOFUSIN调控线粒体融合和运动的分子机制”。该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5万元资助,蒋春笋是第二主研人员。

    线粒体是细胞质里的一种细胞器,为细胞提供能量,被称为细胞的“发动机”。线粒体生物医学的研究是当代生命科学和分子医学最活跃的前沿之一。

    前不久在浙江省举行的国际线粒体生物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线粒体2006年会上,蒋春笋受邀就有关线粒体研究作专题发言。

    蒋春笋从原同济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毕业,1993年到江大当体育老师。由于少年丧父,他和妹妹学业全靠母亲负担。当年在高校拥有稳定的工作,对困窘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解脱。但蒋春笋把年轻人憧憬的繁华放置一旁,坐着冷板凳开始思索并勾勒自己的别样人生。

    1999年,蒋春笋通过自学考取天津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生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2年,凭着优秀硕士论文,他到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蒋春笋说,读硕攻博以来,他仅凭基本工资维持着在天津、北京求学的开销。江大认为,蒋春笋为该校青年教师开展科研攻关树立了一面旗帜。

     
 
其它高校研究成果最新纵览
上海科学家发表生命科学研究新成果
 

  老年痴呆症和肝癌,威胁人类健康的两大强力“杀手”,近年来在沪的“杀伤率”更是有增无减。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日前发表了两项基础研究成果,帮助人类进一步看清了这两种顽疾的本质,为药物治疗带来了曙光。

  “阻击”老年痴呆症

  本报讯(记者 董纯蕾)老年痴呆症的“罪魁祸首”(β淀粉样蛋白)早已昭然天下,如今连其“帮凶”都被缉拿归案,人类离战胜这一顽症的终极目标又近了一步。伦敦时间昨天凌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上海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院士领衔的研究组发现了老年痴呆症不为人知的“工作原理”,为药物研发指明了新靶点。上海生科院在推进此项研究的同时已申请了专利,相关药物研发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原来,β2——肾上腺素受体被激活后,可增强γ——分泌酶的活性,进而提高β淀粉样蛋白的产量。“元凶”和“帮凶”联手“作案”,会使神经细胞异常产生大量这样的“坏分子”,继而沉淀在大脑中形成老年斑,还会使神经纤维丝“纠结”,甚至“谋杀”神经细胞,老年痴呆症可能就这样产生了。

  研究人员反向推断:β2——肾上腺素受体如被抑制,可不可以治疗老年痴呆症?细胞水平的研究和动物模型实验相继证实了这一治病思路。给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小鼠长期服用β2——肾上腺素受体的激动剂(即促进剂),结果,伴随着更多老年斑的出现,病情加重了;反之,给患病的模型小鼠长期服用β2——肾上腺素受体的拮抗剂(即抑制剂),老年斑明显减少了,病情发展也得以延缓。若根据裴钢研究组发现的新靶点,用β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类的药物来对付老年痴呆症的“元凶”,有可能推迟发病时间。

  “遏制”肝癌细胞增殖

  本报讯(记者 董纯蕾)肝癌的“出生时间”,很可能是肝脏细胞的“襁褓期”,一种与细胞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DLK1基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黄健博士和张新博士,在韩泽广研究员的指导下发现:DLK1基因在肝癌的诊断和治疗中,都可以成为人类健康的帮手。国际权威杂志《癌症形成》(Carcinogenesis)日前在线发表了上海科学家的这一研究成果。

  专家发现,肿瘤细胞的某些特征和胚胎细胞很像,某些在正常成体细胞消失不见的基因只有在肿瘤细胞里才得以再见。受此启发,南方中心的研究人员试图在肝脏细胞的发育早期寻找肝癌成因,发现DLK1就是这么个对肿瘤和胚胎/干/祖细胞“一视同仁”的特殊基因。这一结果提示:肝癌可能起源于肝脏干/祖细胞。

  既然DLK1不是“好人”,何不让它在人体内“保持沉默”甚至不起作用?研究人员利用RNA干扰技术完成了一系列实验后收到了可喜的双重效果:降低DLK1的水平,既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而且令肝癌细胞的成瘤能力显著降低甚至消失。这说明:DLK1可能是非常有效的肝癌治疗新靶点,也为开发药物治疗肝癌奠定了理论基础。

哈医大四院推出绿色荧光蛋白活体成像系统 


今天,记者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了解到,由该院申宝忠教授等人研究设计的光学分子成像设备——绿色荧光蛋白活体成像系统,获得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使用专利证书。  

分子影像学方兴未艾,光学分子成像又以其独特的优势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其中的生物蛋白荧光分子成像,因其直观、经济、容易使用而备受青睐。根据这一原理,申宝忠教授等人研究设计出光学分子成像设备——绿色荧光蛋白活体成像系统,该系统能方便地对活体上的标记基因表达产物绿色荧光蛋白实时、安全地成像,从而揭示分子水平的活动。  

在癌症研究的过程中,由于荧光蛋白的出现使得科学家们能够观测到肿瘤细胞的具体活动,如肿瘤细胞的成长、入侵、转移和新生。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是目前在光学分子成像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报告基因。通过对其转染后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进行成像,间接地反映与其相连的目的基因,可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而在活体小动物身上,无创、活体观察绿色荧光蛋白也是近几年伴随着分子影像学这一新学科的诞生而出现的。在申宝忠教授之前,只有美国一家公司生产该类产品。  

传统的影像技术由于成像机制的限制,对肿瘤的早期阶段很难进行明确的诊断。该项研究中,在肿瘤细胞接种一周内,应用荧光活体成像仪即可检测到肿瘤的存在,这为临床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极具前景的诊断方法。此外,本实验中还应用荧光活体成像仪对肿瘤的动态生长情况进行了监测,而不需要其他成像手段或仪器的辅助,在活体上实时、连续、无创地观察肿瘤的生长,这种分子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尚属首例,为临床上肿瘤进展的监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研究方法。


 
广东昆虫学研究突出创新与发展

    本报讯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中国昆虫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庆祝广东省昆虫学会成立70周年会议上了解到,经几代科学家的艰苦奋斗,走过半个多世纪历程的广东省昆虫学会突出创新和发展,已成为一支颇具规模、力量雄厚、地方特色鲜明,且与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需求紧密结合的科技队伍。

    在会上,完成昆虫病原线液体发酵生产与应用研究、为环保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副所长韩日畴研究员与湖南省农科院的杨自文、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的张帆一起荣获2006年度蒲蛰龙学者科学基金生物防治优秀工作者奖。这也标志着广东省的昆虫学研究后继有人,事业蒸蒸日上。

    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昆虫学会理事长梁广文在会上介绍,广东省昆虫学会成立于1936年,由张巨伯教授等一批留洋归国并在粤工作的昆虫学家所创建。

    多年来,广东省昆虫学科人才辈出、业绩卓著。以已故的中科院院士赵善欢、蒲蛰龙、庞雄飞为代表的广东昆虫学研究队伍,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数十年来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为国家和广东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赵善欢院士,开创了我国植物性杀虫剂研究的事业,建成了我国最大的杀虫植物研究中心。

    20多年来,广东社会经济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昆虫学研究也面对新的任务、新的挑战。如,有害生物入侵、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成了亟须解决的热点问题,广东省的昆虫学家紧密结合这三个热点问题,合力攻关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如,对危险性入侵生物的防治。2004年底,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曾玲等昆虫学家首次发现并准确鉴定危险生物红火蚁入侵我国大陆,并迅速由广东省植保总站上报国家和省政府。在获得国家和广东省高度重视后,红火蚁防控工作被迅速确定为政府行为,由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广东省昆虫所、广东省农科院的9名专家组成广东省红火蚁防控专家组与广东省植保总站密切配合,投入紧张的研究。防控工作为压制红火蚁的扩散为害作出了贡献。

    与会科学家还谈到,在害虫防治中,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是污染环境、危害人民健康、制约食品出口的重点问题。因此,广东的昆虫学家们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提出了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创立了专门研究基地——龙岗碧岭生态村。韩日畴等完成了昆虫病原线液体发酵生产与应用。

    此外,中山大学Bt工程菌的研制与应用;华南农业大学植物性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广东昆虫所、广东农科院植保所完成的赤眼蜂、平腹小蜂等寄生蜂的大批量繁殖与应用;华南农业大学完成的“优质有机稻米生产全程监控技术”;华南农业大学“优质有机单丛茶生产核心技术系统”等,为人民健康和广东省社会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